這篇文章晚了一百年,“沒有完成‘共和’的‘共產’必然導致專製複辟”
===================================================
我們拋開人類曆史上的各種社會形態,無論是
神權社會,還是君權社會,還是今天正在建立的民權社會,
都能從社會職能的角度抽象出最基本的概念:
管理社會的目的,就是對資源的分配。
資源,由兩部分組成,財產和權利。
對財產的分配,就構成了我們社會結構基本的部分,
有的把它叫生產關係,有的把叫經濟基礎。
對權力的分配,就構成了我們社會契約,也就是法律和道德的總和。
在人類進入君權社會的末期,社會財富已經極大豐富,
作為獨立的貨幣為代表的經濟元素跨越了地區和國界,
它成為了社會活動中最重要的物質力量,那就是資本,
資本轉移,再生和消亡過程中,直接對個人的經濟條件變化和
國家稅收都有重大影響。
而在過去的君主社會中,獨立的跨地區的資本流動非常少,
所以作為仲裁社會活動的皇權君主,同時也管理了社會的大
部分財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對這種大量的社會財富累積在社會某個階層,且是與皇權沒有直接
關聯的人群,自然就會要求對傳統的無事不包辦的君權提出異議,
因為作為資本的擁有者,承擔了資本增值和貶值的責任,當然就
會提出同君權平等的要求。
“錢的平等流通商品交換功能,產生了平等自由的最基本
思想。”
國王的一先令能買一壺酒,鹽商的一先令也能買一壺。
這就是歐洲17-18世紀產生‘共和’思想的緣由,也是
美利堅芝加哥茶葉事件產生的社會背景(最後導致了美國的獨立戰爭)。
“共和”的本質就是分權,是對獨裁的君權進行分割,從而保證了
商品所有者的個人利益不被無所不為的皇權侵犯。
”共和”是資產所有者提出來的最基本私有財產得到保護的條件。
沒有“共和”,私有財產就有可能被專製的皇權,君權,甚至神權,
用各種借口掠奪:
”戰爭”,可用愛國的口號掠奪私有財產,讓皇家掠奪本國和外國的
普通老百姓的個人財產。
“通貨膨脹”,可用濫發貨幣流通符號的辦法,轉移社會財富。
利用“合理違約”,來貪汙。
“強迫慈善”,通過媒體的宣傳。用道德和社會的強大力量,讓私有
財產所有者被邊緣化,處於社會輿論的孤獨中,產生被迫做
“好事”,放棄私有財產。這就是說,沒有言論和新聞自由的
國家,私有財產也是沒有保障的。
“共產”的本質,其實就是把個人的私有財產當成社會財產的部分。
在強調“人人平等,人人尊重普通生命”的道德下,遇到自然災害或
物資匱乏的條件下,全社會每個成員擁有所有的財富。
表麵上看,“共產”是隻對財富的平均分配,與“共和”沒有關聯。
因為它們麵對的是不同的資源。前者麵對財富,後者麵對權利。
然而,在實際的社會操作中,我們就會發現,財富的分配是需要
時間和空間的,是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可以這麽說,我們
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財富的運作,有可能增值,然後分配;
有可能貶值,然後分攤損失。換句話說,“共產”如果能實現,
怎麽可操作呢?
那就是說,“共產”的分配財富的過程是需要“共和”來保證的!
否則,個人的私心和小團體的腐敗都可能導致,對整個社會財富的侵犯。
這個問題,就是前蘇聯的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失敗的原因。
也是困惑了毛澤東晚年的大問題:“資產階級就在執政黨內部!”
“共產”是可以作為一種分配社會財富的輔助方式,比如說戰爭,
自然災害,或扶助貧苦地區的發展。這與尊重個體的生命權利並不矛盾。
因為它把私有財產和個體生命的權利割裂開來,更能實現
社會下一代的公平發展。(教育,醫療,是私有財產權利無能為力的領域)。
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共產”的實現,必須要以“共和”的
權力監督分享和契約精神為前提。否則,竊取了公共財產的個人權力就會無限
膨脹,最後導致社會的信用喪失,“共產”理想就被實際異化了,背離了。
甚至“共和”的最基本思想都會被接連不斷的“革命”顛覆。
當你能夠用權力獲取整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的時候,
也就想把這種權力固定下來,“穩定壓倒一切”的時候,就是新的
皇族權貴產生了。 這不是專製複辟又是什麽?
沒有完成‘共和’的‘共產’必然導致專製複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