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 鄒家華
(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各位代表:
我受國務院的委托,就《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作如下說明。
一、三峽工程的審查過程
三峽工程規模巨大,影響深遠,國務院對興建三峽工程曆來采取既積極又慎重的方針。從五十年代開始,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的直接關懷下,有關部門和廣大科技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勘測、科研、設計和試驗工作。一九八四年,國務院組織專家論證審查後,曾原則批準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一百五十米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此後,有關部門、地方和社會各界人士,本著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精神,提出了各種有益的意見和建議。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此十分重視,為了使工程決策更加科學、民主和穩妥,要求原水利電力部在廣泛征求意見、深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重新提出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一九八六年原水利電力部組織全國各方麵專家四百一十二人,分十四個專題進行論證。同時,國家科委配合論證,組織全國三百多個單位、三千二百多名科技人員對四十五個專題進行科技攻關,取得了四百多項科研成果。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十四個專家組陸續完成了專題論證報告。一九八九年,長江水利委員會根據論證成果重新編製了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四十年來,三峽工程的論證工作不僅有大批的專家和各界人士參加,而且已超過一般論證工作的內容,進行了大量的科研、試驗工作,使工程論證盡可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國務院於一九九O年七月在聽取了重新論證的情況匯報和各方麵的意見後,決定成立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查。
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工作,采取先分十個專題進行預審,然後再由審查委員會集中審查的辦法,明確要認真地研究各方麵提出的一些疑點、難點和不同意的意見,並作為這次審查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麵,力求使審查得出客觀、科學、公正的結論。十個預審組共聘請了一百六十三位專家,其中過去未參加過三峽工程論證工作的占百分之六十二,現任各有關部門行政、技術職務的占百分之七十三。各預審組進行了實地考察,召開了預審會議,於一九九一年五月都提出了預審意見。一九九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二日,審查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聽取了十個預審組的預審意見。委員們本著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精神,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審議,一致認為三峽工程的前期工作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研究和論證程度之深,在國內外是少見的。它是成千上萬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長期不辭辛苦、埋頭實幹的結晶,也是發揚民主,聽取不同意見,反複論證的結果。審查委員會認為,無論讚成的、疑問的或者不同意的意見,都是為了如何更好地解決長江中下遊的防洪和治理,都是從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出發的。這些意見對增加論證深度、改進論證工作以及完善論證結果都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對待所有意見都應采取博收其長、吸取合理部分的態度,而不應采取排斥對立的態度。因此,在論證、審查中,對有關部門、地方和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采納了許多有益的意見。審查委員會一致認為,在重新論證基礎上編製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其研究深度已經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要求,可以作為國家決策的依據。一九九一年八月三日,審查委員會召開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對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意見,認為三峽工程建設是必要的,技術是可行的,經濟是合理的。建議國務院及早決策興建三峽工程,提請全國人大審議。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七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真審議了審查委員會對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意見,同意興建三峽工程,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二、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解決長江中下遊的防洪問題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采取綜合治理措施
長江是我國最大的河流,全長六千三百公裏,流域麵積一百八十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陸地總麵積的百分之十九,養育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總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水力資源可開發量占全國的百分之五十三,內河航運裏程占全國的百分之七十。流域內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百分之四十,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分布很廣,尤以中下遊平原地區洪災澇害最為嚴重。從清代以來,水災更趨頻繁。一八六O年、一八七O年兩次特大洪水,中下遊平原損失慘重。本世紀一九三一年、一九三五年兩次大洪水,分別淹地五千零九十萬畝和二千二百四十六萬畝,直接淹死人口分別為十四萬五千五百人和十四萬二千人。一九五四年大洪水,雖然經過廣大軍民大力防守、搶救,采取分洪措施,仍淹地四千七百五十五萬畝,死亡三萬三千人,京廣鐵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運行。曆史上每次災害,都給流域內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對國家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何解決長江中下遊特別是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解除長江中下遊兩岸人民乃至國家、民族的心腹之患,一直受到中央的重視。社會各界對此也十分關注,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幾十年來的治理實踐和對各種意見、方案的反複研究和論證,要解決長江中下遊的防洪問題,必須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包括有工程措施,也有非工程措施。諸如:(1)在幹支流廣大地區進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強長江中上遊防護林體係的建設,防止水土流失;(2)對主要支流開展治理,修建水庫;(3)在幹流上興建三峽工程;(4)加強中下遊堤防建設,特別是應盡快完成一九八O年確定的近期防洪方案;(5)加強分蓄洪區建設;(6)加強河道整治和洞庭湖、鄱陽湖的治理;(7)加強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包括防汛、河道清障、嚴禁盲目圍墾、通訊和預警、群眾自救等措施的建設等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綜合防洪體係。綜合治理中的各項措施都在防洪體係中的某一方麵發揮它一定的作用。興建三峽工程也是發揮其一定的作用,而不是替代其他各項綜合措施。綜合治理的每一項措施對於解決長江中下遊的防洪問題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些措施互補長短,都是不可缺少的,都必須進一步得到加強。各方麵對綜合治理措施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很有益的意見和建議。不論現在和將來,凡是對治理開發長江有益的建議和意見都應該認真研究和采納,不要因為考慮興建三峽工作而予以忽視。三峽工程的建設時間比較長,所以其他各項措施更需要加強領導,更好地組織全麵實施,以防止和減少在建設期間可能出現的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限於本議案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提請審議興建三峽工程,所以對其他措施這裏就不具體展開說明了。
(二)興建三峽工程,是諸多綜合治理措施中的一項關鍵性工程措施
建國四十多年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在長江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防洪工程建設,加高加固幹支流堤防三萬公裏,完成土石方四十億零五千萬立方米,修建支流水庫四萬八千座,並安排了一批平原臨時分蓄洪區,對保障中下遊地區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目前長江上遊巨大的洪水來量與中下遊河道過洪能力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荊江河段尤為嚴重。據曆史記載和調查,自一一五三年以來,長江宜昌的洪水大於八萬立方米每秒的有八次,其中一八六O年、一八七O年在荊江上段的枝城洪峰流量達十一萬立方米每秒。而現在荊江河段的過洪能力,包括南岸向洞庭湖分流,也隻能安全通過約六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流量,相當於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超過這個標準,就需要采取分洪措施。現在,分蓄洪區內人口稠密,每分蓄洪一次,損失巨大。而且,分洪後荊江河段也隻能通過約八萬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一旦出現類似一八六O年、一八七O年這樣的大水,即使運用分洪區後,仍有約三萬立方米每秒的超額洪水無法安全通過,將造成南北岸堤防漫潰的嚴重局麵。 荊江河段,北為江漢平原,南為洞庭湖區,汛期洪水位高於兩岸地麵六米以上,多的達十餘米。一旦南岸堤防潰決,洪水將直趨洞庭湖,沿線民垸蕩然無存;北潰洪水將直瀉而下,淹沒整個江漢平原,並危及武漢市和京廣鐵路的安全。荊江兩岸有人口一千五百萬人,耕地二千三百萬畝,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還有一批重要的大中城市和工礦企業、交通設施、油田等。無論南潰、北潰或兩岸俱潰,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均將遭受到巨大損失,嚴重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大局。 作為長江中遊起分洪調蓄作用的洞庭湖,每年長江水帶入泥沙近一億噸,因此,泥沙淤積日趨嚴重,不斷萎縮。建國前有湖麵四千三百五十平方公裏,而到一九八三年隻剩下二千六百九十一平方公裏,麵積減少百分之三十八,大大降低了洞庭湖對荊江河段的分洪能力,進一步加劇了河道過洪能力小與上遊洪水來量大的矛盾,使荊江河段原已十分緊張的防洪形勢更趨嚴峻。如不采取措施,洞庭湖將會逐漸消亡,長江中遊洪水失去調蓄場所,對荊江防洪是十分不利的。 三峽工程地理位置優越,能控製荊江河段洪水來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控製武漢以上洪水來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特別是能夠有效地控製上遊各支流水庫以下至壩址約三十萬平方公裏暴雨區所產生的洪水。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難以替代的。三峽工程是提高荊江河段防洪標準,保障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一項關鍵性工程措施。 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顯著,可以將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一百年一遇;配合分蓄洪工程,可以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可以減少流入洞庭湖的水、沙,減輕洞庭湖的淤積和防洪負擔,延長洞庭湖的壽命;可以較大幅度地減少中遊的分蓄洪損失;可以減輕洪水對武漢地區的威脅,對下遊地區也有一定防洪作用。為了保障長江中下遊地區特別是荊江河段南北兩岸一千五百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社會長治久安和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及早興建三峽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興建三峽工程的主要出發點。 (三)三峽工程可為華中、華東和川東地區提供重要的能源 任何一個水利工作的興建,都必須盡可能地發揮其綜合效益。三峽工程也不例外,除了要考慮其首要的巨大的防洪作用外,同時還要利用水力發電,帶來巨大的發電效益。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八百四十億千瓦?時,約相當於一九九一年全國總發電量的八分之一。與火電相比,相當於十四座裝機為一百二十萬千瓦的火電廠和三個年產一千五百萬噸規模的煤礦及相應的運輸工程。興建三峽工程對緩解華中、華東及川東地區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減輕煤炭供應和運輸的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三峽工程地處我國腹地,距各大負荷中心的輸電距離均在一千公裏左右,三峽工程的建成將促進全國幾大電網聯網,可大大提高電網運行質量和效益。 積極開發水力資源是我國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針。目前國家正在長江支流上建設二灘、五強溪、隔河岩、東江、銅街子、寶珠寺等一批大型水電站。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長江幹支流上其他規劃中的主要骨幹水電站,都將在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得到開發。三峽工程的興建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水電的開發,同時也將為西電東送起到中間支撐點的作用。 (四)三峽工程的另一個效益是可提高川江航道通過能力,促進長江航運事業的發展 目前重慶至宜昌六百六十公裏航道,流經丘陵和高山峽穀,落差一百二十米,灘多水急,航道通過能力小,運輸成本高,限製了航運發展。三峽工程建成後,將改善通航條件,下水單向年通過能力由目前的一千萬噸提高到五千萬噸,航運成本可降低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七,萬噸級船隊有半年時間可直達重慶,為發展西南地區的經濟和繁榮長江航運事業創造條件。 三峽工程是一個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除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外,還可增加長江中下遊枯水期流量,有利沿江城鎮的供水,有利於南水北調、緩解北方地區缺水矛盾,並有灌溉、水產、旅遊、發展庫區經濟等效益。三峽工程的興建,對促進華中、華東、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關於三峽工程的建設方案 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的選擇,涉及工程規模、工程效益、水庫淹沒、移民安置和泥沙淤積等重大問題。國務院於一九八四年曾原則批準正常蓄水位一百五十米的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重慶政府向國務院報告,要求將正常蓄水位提高到一百八十米,以便萬噸級船隊能直達重慶港。交通部門也持同樣的看法。在重新論證和審查中,根據各方麵的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分別對正常蓄水位一百五十米、一百六十米、一百七十米、一百八十米,以及“兩級開發”和“一級開發、分期蓄水”等六個方案進行了全麵的技術和經濟論證。考慮到三峽工程首先應當滿足中下遊的防洪要求,萬噸級船隊能夠直達重慶,泥沙淤積問題的處理要有把握,以及庫區人民不希望水庫在防洪運用時因超蓄而造成臨時搬遷等因素,最後確定,采用水庫正常蓄水位一百七十五米,大壩壩頂高程一百八十五米和“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該方案比原方案更為合理,防洪庫容由原來的七十三億立方米增加到二百二十一億五千萬立方米,使三峽工程的防洪、發電、航運效益增大,是各有關部門、地方和庫區人民都能夠接受的方案。初期先按一百五十六米蓄水位運用,有利於移民安置,又可驗證泥水淤積對庫尾航道、港口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論證,三峽工程壩址選在湖北省宜昌縣三鬥坪鎮。工程的攔河大壩全長一千九百八十三米,壩頂高程一百八十五米,最大壩高一百七十五米。水庫正常蓄水位一百七十五米,水庫總庫容三百九十三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二百二十一億五千萬立方米;水電站裝機二十六台,總裝機容量一千七百六十八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八百四十億千瓦?時。工程靜態總投資按一九九O年價格水平計算為五百七十億元。工程建設需準備三年;主體工程總工期預計十五年,第一批機組在第九年開始發電。 四、關於三峽工作的技術可行性 三峽工作的勘測、設計和科學試驗工作已進行了近四十年,基本資料豐富,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充分。大壩建在堅硬完整的花崗岩岩體上。工程規模雖大,但建築物都是常規型式,我國有比較豐富的建設經驗,有能力完成設計和施工任務。主要機電設備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國內製造。總的講,工程建設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一些同誌比較擔心茨泥沙淤積、水庫誘發地震和庫岸穩定問題,經過國內有關專家的深入研究,已基本搞清楚,並有了對策。 長江的平均含沙量小,但年輸沙量仍相當大,又是一條重要的通航河流,因此,泥沙問題應該慎重對待。根據國內許多工程解決泥沙問題的成功經驗,並經過大量的模型試驗研究表明,三峽水庫是一個河道型水庫,采取“蓄清排渾”的方式來運用,即汛期沙多水多,開閘門放水排沙;枯水期水少沙少,關閘門蓄水,這樣水庫可以長期保持絕大部分有效庫容,保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的發揮。論證中重點研究了泥沙淤積對重慶市的影響,認為采取綜合措施後可以滿足航運的要求;水庫長期運用後,在假定的不利條件下,泥沙淤積將會使洪水位略有抬高,但其達到的水位不致影響重慶主要市區。 水庫建成蓄水後是否產生誘發地震,一直是地質與地震部門長期研究的重點。經過幾十年的調查研究,他們認為三峽工程壩址處於地殼穩定性較好的弱震環境地區,建庫後雖然不能排除局部地段產生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但即使發生水庫誘發地震,影響到壩區的烈度將不超過六度,不致影響工程的安全。 關於三峽水庫庫岸穩定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專家組認為,水庫無滲漏及嚴重的浸沒坍岸問題,庫岸的總體穩定性是好的。少數可能失穩的大型崩塌滑坡體離三峽壩址都在二十六公裏以遠,不會影響工程的運用和大壩安全。水庫蓄水後江麵展寬,水深加大,因崩塌滑坡導致堵江礙航的可能性比建庫前大為減小。 三峽工程規模巨大,技術複雜,對已發現的問題,要繼續深入研究。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都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使工程建設更加穩妥可靠、經濟合理。 五、關於建設資金籌集的可行性 三峽工作建設所需靜態投資為五百七十億元(一九九O年價格)。其中,樞紐工程投資二百九十八億元,水庫移民投資一百八十五億元,輸變電工程投資八十七億元。在論證和審查中,采用多種方法對建設三峽工作進行了國民經濟評價和財務評價,包括靜態分析、動態分析、工程本身的投入產出分析和各種替代方案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三峽工程雖然總投資大,總工期長,但由於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大,並在建設的中期就可發揮出巨大的發電效益,因此,仍能取得較好的國民經濟效益和財務效益,各項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和財務評價指標均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由於從第九年起第一台機組發電後就有收益,因此預計工程建成後的短時間內,有可能收回全部建設資金。 資金籌措是興建三峽工程的一個關鍵問題。工程實際需要籌措的資金比靜態資金數量要大。具體數額與開工時間、物價、貸款利率等因素有關,特別是物價上漲因素對資金需要量的絕對數影響較大,但三峽工程的實物工作量(工程量約相當於兩個半葛洲壩,發電量約相當於六個半葛洲壩)不會隨物價上漲而增加。同時,物價上漲,電價等也會隨之增加,籌資能力相應加大,這是一種“水漲船高”的關係。 三峽工程投資基數較大,但資金投入流程長,發電前資金需要量約為總量的一半左右。發電後的建設資金相當部分可以靠發電收入自籌。據測算,在建設期間可以發電四千三百多億千瓦?時,創利稅近四百億元。在工程開始發電以後靠自身和葛洲壩電站的發電收入基本上能滿足建設資金的需要。因此,三峽工程建設資金籌措的關鍵,是解決發電前近三百億元(一九九O年價格)的建設資金問題,平均每年投入二十五億元至三十億元,約占一九九二年全國建設總規模五千七百億元的千分之五左右。除適當提高葛洲壩電站發電電價所得收入和征收水電建設基金外,所需資金還可以通過社會各方麵籌資,如債券、股票、貸款以及利用外資等來解決。隻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采用多渠道籌集,建設所需資金是能夠解決的。 考慮到三峽工程規模巨大,需要資金量多,因此,正式開工建設的時間,還要根據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和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來確定。 六、關於水庫移民、生態環境和人防問題 (一)水庫移民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 三峽水庫移民,量大麵廣,據一九八五年統計,淹沒區人口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人,淹沒耕地三十五萬六千九百畝,涉及川鄂兩省十九個縣(市)。安置區經濟不發達,土地資源有限,移民安置又涉及社會、經濟以及生態與環境問題,這是興建三峽工程中一個關鍵的和困難的問題。中央和地方對此都十分重視,社會各界也很關注。 為探索解決三峽水庫移民安置的途徑,一九八五年國務院決定在三峽庫區進行開發性移民試點工作,改變過去一次性賠償的辦法,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六年多來,川鄂兩省有關縣、市進行了開發性移民試點工作,對農村移民安置、城鎮及工廠搬遷和人才培訓等方麵作了探索,受到了庫區領導幹部與群眾的歡迎和支持。試點經驗表明,開發性移民大大優越於過去的賠償性移民,利用移民計劃的投資,作為發展當地經濟的資金,合理地開發利用當地的資源,積極發展第一、二、三產業,努力拓展移民環境容量,同時安置好移民,使移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較好的安排。試點的成功,大大增強了各級領導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 從目前的情況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也還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百分之五十四以上的城鎮居民,基本上可從事原來的職業,農村移民的數量不到總數的一半;二是農村移民和被淹的土地,分散在庫區周邊二千公裏的範圍內,淹沒土地占有關縣市的比重小,沒有一個鄉全淹,庫區資源較豐富,生產門路較多,大多數移民可以就近後靠安置;三是全國的支持。即使如此,由於三峽工程移民安置量大,任務十分艱巨,對存在的問題要有充分估計,因此,切不可有任何鬆懈。要搞好三峽工程移民安置,必須繼續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開發性移民方針,做好移民安置規劃,製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加強管理,加強領導。國務院已成立三峽工程移民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部署移民試點的各項工作。當前要繼續做好擴大移民試點的工作,使得試點地區移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合理穩定的安排,並嚴格控製庫區淹沒線以下的基本建設和人口增長。 (二)生態與環境問題 國家對三峽工程的生態與環境問題極為重視,從五十年代開始就組織力量進行研究。八十年代以來,研究工作更加廣泛、深入,並列入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計劃。最近,有關部門編製的《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已通過了主管部門的預審和國家環保局的終審。 三峽工程建設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既有有利的方麵,也有不利的方麵。有利的影響主要有:可以有效地減少洪水災害對中下遊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減緩洞庭湖的淤積和萎縮;增加中、下遊枯水期流量,改善大壩下遊枯水期水質,並可為南水北調提供水源條件;與火電相比,可減少大量廢氣、廢水、廢渣對環境的汙染。 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如水庫淹沒、移民和城鎮遷建,若處理不當,會加劇庫區原已緊張的人土矛盾,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積對庫尾會有影響;庫區部分水域水質汙染會加重;部分文物古跡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會受到一定影響;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也會有影響等。 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本著對人民負責和對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對不利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采取得力措施將其降低到最小程度。結合三峽工程的建設,必須認真做好包括上遊水土保持以及城鄉建設、移民安置、資源開發、水質保護、環境整治等在內的庫區綜合規劃;庫區新建項目要選無汙染或少汙染的產業,必須切實執行在審核項目的同時也要審核環保的製度;積極治理老汙染源;建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絡,對生態環境實行監測、管理和研究;要製定三峽庫區的環境保護辦法;對文物古跡要盡可能搬遷和保護。各方麵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以保證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 (三)人防問題 戰時三峽工程大壩的安全問題,從五十年代起就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三峽水庫下遊有二十公裏長的峽穀河段,對潰壩洪水起約束、緩衝和消減作用,有利於減輕洪災損失。在大壩遭突然襲擊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據潰壩模型試驗,潰壩洪災對壩下遊局部地區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但由於狹長峽穀所產生的緩衝作用,可以減輕危害,不致造成荊江兩岸發生毀滅性災害。 人防問題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繼續深入研究,采取工程防護和積極防禦等綜合對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三峽工程可能因遭戰爭破壞而產生的損失。 七、對三峽工程決策的建議 綜上所述,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認為,三峽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等多方麵將產生巨大的綜合效益,特別是對保障荊江兩岸一千五百多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對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為下世紀初國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來說,興建三峽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有關三峽工程的勘測、科研、設計和試驗工作自五十年代初開始,全國有關部門和各方麵人士通力合作,已持續進行了近四十年,前期工作深入,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已基本清楚,並有了對策。建設方案通過重新論證和審查,考慮和吸收了各方麵的有益意見和建議,更趨完善。三峽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經可以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要求。三峽工程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是可以負擔的,當前決策興建三峽工程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長江百餘年來發生了五次大洪水,自一九五四年以來,已有近四十年沒有發生全流域性的大水。洪水的出現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一定意義上講,發生大洪水的威脅在不斷增長。去年淮河、太湖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提高了全社會的水患意識,全國人民和各界人士對興建三峽工程更為關切,增加了及早決策興建三峽工程的緊迫感。當前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現在決策興建三峽工程,時機也是比較適宜的。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了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對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意見,經過認真研究,同意興建長江三峽工程,建議將興建三峽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並由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和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實施。 三峽工程規模大,投資多,建設周期長,移民量大,技術複雜,影響麵廣,建設任務十分艱巨。在今後的工作中,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應有充分的估計和足夠的重視,謹慎從事,認真對待,聽取各方麵的意見,使三峽工程建設更加穩妥可靠。要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同心協力,把這項造福當代、蔭及子孫的事情辦好。 我的說明完了,請各位代表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