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藍白黑——致未來的中國國會

來源: Sic-semper-tryannis 2011-05-31 00:32:0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45 bytes)

紅黃藍白黑——致未來的中國國會

嘉蔚

我做了一個夢,在除夕的後半夜。我夢見中國將來的國旗,會恢複中華民國的第一麵國旗:紅黃藍白黑五色旗。醒來時天色尚黑,卻已思緒難平。半醒半睡之中,為 這種想象編織理由。越想越清醒,越想越成理。遂起床。此時東方已明。已是辛卯年的大年初一。辛亥革命後第一百年開始了。

記得幾年前與友人 探望九秩老人黃苗子。友人問苗子先生如何看待辛亥革命。老人沉吟片刻答道:“最好沒有辛亥革命。”我聞之深為認同。老人生於1913年,民國二年,亦即 “二次革命”之後。鄙人生於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剛滿一周歲時,大陸易幟。老人年青時,遠非保守之人,既積極入世,亦為時代所裹挾。飽經人間滄桑之 後,有此結論。筆者同樣在“革命”的洪流中沉浮,最終兩代人同樣的尋到源頭。“最好沒有”,是一種表述方式。它的反麵說法應是:我們無法避免它。那麽為什 麽“最好沒有”?因為革命帶來的動蕩太劇烈,為它所付的生命代價太大,而且革命中社會走上歧途的可能也更大。苗子和他的一代,筆者和我的一代,多是向往社 會變革,向往共和民主的。也因此,都曾是自覺投身於革命的一代。隻是在積聚了足夠的生命體驗之後,才意識到革命未必是最理想的變革方式。但矛盾之處是:我 們無法避免它。

二十世紀的中國,既是以八國聯軍的炮火代替新年爆竹,也是以慈禧太後改革詔書而步入新世紀的。從那時至今,一直是改良與革命賽跑,而革命永遠搶先一步乃至無數步。

通 常的說法,是立憲派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導致辛亥革命的失敗,乃至有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其實,首先應該說,是立憲派聯同 革命派才達致辛亥革命的成功;其次,辛亥革命如果以同盟會宗旨來衡量,除了“平均地權”本來就脫離實際之外,它的主要目標:“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 國”,均已隨著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立國,而完全實現了。在隨後的一年裏,政權重心轉移到前清重臣袁世凱為總統的北京政府,而革命派組黨成為議會主要力 量。後來的世事,便是辛亥革命以後的曆史了。當然,曆史的鏈條,是一環緊扣一環的。前一環往往與後一環互為因果。倘若比照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政治有過帝製 獨裁與王朝複辟的動蕩長達近一個世紀,那麽中國的辛亥以後百年動蕩也不奇怪。隻是中國人對革命的理解很有托洛茨基情結,即“不斷革命”。革命時期之長實難 以理喻。本已是太平盛世還要弄一個“文化大革命”出來。

兩百多年來,震動世界的三場大革命中,中國革命排列時序第二,雖與法國大革命相隔 一百多年,但它是以法國革命加上美國革命為模範的。它拒絕了英國改良模式的“虛君共和”,而以推翻帝製建立總統製共和國為目標。晚清立憲派人士,包括帝黨 即體製外的康梁一路,與後黨即體製內的袁世凱一路,實都是“虛君共和”的共和派(袁世凱後來的稱帝可與拿破侖相比,並不是滿清複辟)。當革命“無可避免” 地到來時,他們雖然未必情願,但也立即或稍後,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導致民國的建立。

最耐人尋味的是與此同時,以宋教仁為代表的部分革命黨 人,在革命成功之際,也完成了一個反向的轉變,成為共和國的立憲派。宋教仁不幸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被暗殺也不幸將中國政治推入一條歧路。如果他的同誌堅 持其理念而在法治框架內處理此案,則中華民國的共和體製可以續存。但孫文選擇二度革命的方式,並隨之建立黨內獨裁製度,為他晚年接受列寧主義黨國模式作了 預演。

由於辛亥革命後的中國政局動蕩不已,比它晚了六年才發生的俄國革命,反倒成了中國革命派的老師。俄國革命分兩段。1917年二月革 命之後數月,是法、美革命模式的民主革命。1917年11月發生的“十月革命”,今人稱為“十月政變”,延至次年1月布爾什維克解散立憲會議,合共可稱為 “布爾什維克革命”,也仍可稱為十月革命,則是全新模式的反向革命。通過這場革命確立的列寧主義,將社會推向一種新型的專製統治模式。後人稱之為“極權主 義”社會。由於列寧主義本身的宣傳,導致世人普遍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模式。事實上,列寧主義的實踐過程,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核心價值 的不斷踐踏與反動。對此無需贅言,列寧的德國同誌羅莎.盧森堡與列寧的導師普列漢諾夫均早在1918年已有直率及深刻的分析與批判。

十月 革命確立的“黨-國”模式經由共產國際傳遞到中國,為孫中山雪中送炭。從此國民黨奉行黨國模式直至蔣氏父子去世為止。而共產國際建立的中國支部中國共產 黨,更是列寧主義的嫡傳,在1949年的中國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易幟為五星紅旗。然而它替代的不是1912年的五色旗,而是國民黨黨國體製中華民 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此旗覆蓋全中國土地始於1928年年底,即東北王張學良易幟之日——易五色旗為青白紅旗。

屈居台灣的中華民國在21世紀之初遭遇到首次尷尬:在它拋棄黨國模式實行民主選舉後,原反對黨民主進步黨上台掌權達八年之久。民進黨以台灣地圖綠白黨旗對抗國民黨青天白日旗,卻不得不接受青白旗為主體的中華民國國旗。這也是它當政之時天天想要顛覆中華民國國號的重要原因。

台灣的國民黨重掌政權後,海峽兩岸達成保持現狀的共識,將統一推遲至無限的將來,以避開根本不可能解開的結子。這個結子的主要象征物,便是國旗。

由於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與五星紅旗均基於一黨專政的黨國體製,因此它們具有極強的排它性。明顯的事實是:一旦兩岸實現統一,彼此都不可能接受對方的國旗。

筆者遠居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早已是民主國,卻還在為保持虛君共和製還是脫離英王室實行沒有國王的共和製而討論不休。與此相關,重新設計國旗也是常被提及的話題。

筆者的夢,便是源於這方麵思索的影響。

那麽為什麽回到五色旗,將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呢?

先要回顧一下五色旗的由來與曆史。

易 幟是清末革命黨的首要議題。同盟會於1905年成立時即為此爭議甚熾。先行者孫文堅持他已故同誌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黃興提議用井字旗。五色旗的方案 據說由宋教仁等提出亦在此時。由於孫文是同盟會公認的領袖,所以青天白日旗被確認。但從1907年同盟會內哄後,章太炎一派與孫文決裂。據說章太炎在後來 去世時也拒用青白旗覆棺。

1911年辛亥首義由湖北的共進會發動,共進會的九角十八星旗成為起義標幟。不久武昌敗而南京被江浙革命黨攻 克。以陳其美,宋教仁等為首的江浙革命黨人便采用了五色旗。作為同盟會員而故意不用孫文的青白旗,此舉頗耐人尋味。江浙派在南京召集國會,自然五色旗占有 強勢。孫文當武昌首義時尚流落美國,等他回到祖國時,街頭已是五色旗的天下。據他力爭,青白旗隻落到第三排名,屈為民國海軍旗,位在民國陸軍旗的九角十八 星旗之後。

孫文對五色旗的否定基於如下理由:一是與前清海軍官旗相同,二是“然其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如以黃代滿之類。且既雲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階級。”

孫文的第一項指責與事實不符。據史載滿清海軍全軍統領旗的五色為“黃白黑綠紅”而非“紅黃藍白黑”,且“上角釘單錨。”另據《中國海軍史》載在清末新訂海軍旗中已完全沒有五色旗,一律為左上角1/4麵積龍旗,餘均一色。

孫文的第二項指責已屬強詞奪理。

因此孫文貴為總統而無法說服議會不要決議采用五色旗為國旗。此一事實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項民主範例,足為後人資鑒。

五色旗在當時的主要解釋為,以紅黃藍白黑象征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表示“五族共和”。

此外的衍生解釋包括它與中華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或鳳凰五色或仁義禮智信五德相符等。

如果對照武昌起義時對滿人格殺勿論的實踐以及同盟會宗旨首條“驅逐韃虜”的口號,那麽僅僅數月後民國議會已奉行包括滿族在內的“五族共和”,可以想見革命派內部博愛精神已戰勝狹隘仇滿心態。

由於孫中山的國民黨在共產國際支持下日益坐大。從廣東北伐統一全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新國旗取代了五色旗,且隨了北洋政府的不良施政紀錄,五色旗逐日蒙羞,自1929年起步入曆史。

那麽何故筆者提議重舉五色旗為未來統一中國的國旗?理由何在?

第一,五色旗是中華民族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第一個象征。自它從1912年立國直至1928年在17年內代表共和中國以來時近百年,迄未見世界上有與它相似之國旗。它至今仍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是一項潛藏的政治資源。

第二,與後來代表中國的青白紅旗與五星紅旗相較,它是唯一不與單一黨派發生關係的純粹國旗。一經恢複,足以代表全體中國人。

第三,它原有的含義,包括五族共和,以及衍生的含義均沒有與今日中國人的價值理念相背。

第四,既有以上三點理由,就沒有理由棄上述三旗而另行設計第四種旗。回到共和先驅的出發原點,無疑是使重新統一的未來中國具有了傳統合法性。

除此以外,筆者鄭重提議對五色旗恢複用作未來統一中國國旗的含義作出新的解釋。

第一,根本性的解釋:

五色可分作兩組。第一組紅藍白,是著名的法國大革命三色旗之色,無論其原始解釋如何,世人皆認之為代表博愛、平等、自由的精神。此三色又同是法、美、俄、英四大民主國家國旗的顏色。所以此組紅藍白色,象征了共和精神與共和國體。

第二組黑黃,象征主體為蒙古人種的中國人的種族特色:黑發黑睛黃皮膚。

兩組合一,代表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共和國。

在 此筆者申明,本人不是民族主義者,而是世界主義者。筆者的理想是全球一體,由一個治理型政府管理。但此至未來之未來方可成為現實。唯此一方向是不可逆轉 的。君不見昨日從蘇維埃聯盟與南斯拉夫聯盟分裂出來的小國,無不積極尋求加入歐盟,而無論何個新興小國,無不要求加入聯合國。可見求同乃潮流所趨。但是在 看得見的將來,民族國家無疑是一兩個世紀都將存在的事實。而中國並非美國式的移民國家。無論它在將來有多少非蒙古人種居民加入,也不可能改變其黑發黃膚人 海之基本事實。況且五色旗上,亦有黑白二色在內呢!

第二,基於曆史的解釋:

鑒於未來中國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中華民國統一的曆史基礎上成就,因此給予一個統一雙方圓滿的解釋也是必須的。這個解釋是:

紅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中共黨旗旗色;紅藍白代表中華民國國旗色,藍白代表國民黨旗旗色;鑒於紅黃藍三原色中任兩色相迭可得綠或橙或紫色,倘若屆時台灣執政黨黨旗為綠色,或其它政黨為各種其它顏色,均已包容在紅黃藍三原色之內了。

而根據光學原理,紅黃藍三色如顏料相融為黑色,如色光相融為白色。

所以五色旗象征曆史上和現實裏中國一切黨派以國家為最高認同以及民族大和解之事實。

相較國旗而言,國號、國歌與國徽均更易解決。筆者除極力推崇回複使用五色旗為國旗外,其餘均無確定無疑的主張。粗淺的已見如下:

國號:不妨隻叫“中國”就可以了。

國 旗:筆者傾向采用《義勇軍進行曲》。雖然此歌由兩位共產黨員所創作,且一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采用為國歌,但考此歌曆史,一為“國防文藝”之經典代表,毫 無黨派私見,且早自1935年誕生起即為無論長城內外,長江南北之中華民國全體國民所接受,唱遍八年抗戰,成為全民歌曲;二為此歌在毛澤東個人獨裁的文革 期間事實被禁,詞作者以生命殉之,使其增添了反專製獨裁的精義,足以傳世。考中華民族自辛亥革命至今,尚無任何第二首歌,在曆史貢獻意義與全民普及程度上 可與之抗衡。它實為中國之《馬賽曲》。
國徽:循外國慣例,“龍”本是國徽的理想選擇。但龍的形象與其長期象征男性專製帝王的曆史,使筆者轉而求以“鳳”代之,且取“鳳凰涅磐”之義。或退而求其次,“龍鳳”合一。

最後為五色旗還有一辨。批評者認為日本侵華期間五色旗曾為漢奸政權使用。但細考之下,僅在南京淪陷之前華北偽政權及汪精衛政府建立之前被短期使用。滿州國的國旗是紅藍白黑滿地黃,為五色旗的一種褻瀆性變種,不入此例。

世人皆知,同為二戰時期存世近五年的維希法國即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其三色旗與正統法國國旗完全一致。法國國旗並末因此而禁用。

此事實足以使批評者封口。

筆者年過六旬,自知有生之年不可見證中國之統一。今願以此文公開存世,以達未來中國之民主國會。同時也求拋磚引玉,請所有關心此事的人士議論,討論,爭論,讓民主之風始於此舉。

所有跟帖: 

同意用五色旗,但不同意把五色理解為五族。國家不應以種族為定義。 -Sic-semper-tryannis- 給 Sic-semper-tryannis 發送悄悄話 (141 bytes) () 05/31/2011 postreply 00:37:24

幾個沒有共同理想的黨派是捏不到一起的。英國有虛皇,美國有上帝,中國有什麽? -zgqx- 給 zgqx 發送悄悄話 zgq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1/2011 postreply 04:54: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