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17)天安門前留個影

來源: 石竹苑 2011-05-27 13:49: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24 bytes)

京城往事(17)天安門前留個影

 

小時候看電影,好像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片頭,總要先出一個金光四射的天安門城樓,之後才是正片。那會兒天安門城樓不對外開放,而且不讓閑人靠近,金水橋前有士兵把守,還有鐵欄杆攔阻遊人。所以那時的天安門城樓是個神秘的地方。兩側的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倒是開放,門票隻要一毛錢。

 

全國各地來京出差,探親旅遊的大多會到天安門前留個影,當地人也喜歡在天安門前紀錄下自己的身影。那時候的照相機主要分120135兩種,135相機一個膠卷可以照三十六張,海鷗120相機一卷12張,隻能照黑白片,愛好攝影的人很多都是自己洗照片,從商店裏買回來定影液和顯影液,遮擋住窗戶或是夜晚時分在隻有紅燈的暗房裏操作,看著自己的作品慢慢從操作盆的清水裏浮現出來。

 

天安門前的華表是重要的地標,與此相同的華表隻有在北大西門內還能見到。小孩子喜歡爬上華表的基座,抱著石柱留影。最常見的駐足位置是金水橋前,幾人合影站成一排。最理想的季節是秋天,十一前後,秋高氣爽,藍天白雲,陽光燦爛。那時候還沒有太多的汽車,空氣還幹淨,也沒有冬春的狂風和沙塵。能見度高,站在長安街上向西望去,甚至可以望到西麵的山巒。

 

金水橋的後麵是觀禮台,和足球場的看台相似,是刷成紅色的木製結構,下麵有鋼梁鋼柱支撐。石竹苑上學的時候,曾跑到在觀禮台上麵去躺著看書,也曾經手裏拿著魚鉤和釣線趴在金水河的漢白玉石護欄上偷偷地垂線釣魚,因為學校離天安門不太遠,放學後不想回家的時候常跑去玩兒。守衛的士兵大部分很友善,並不會太刻意驅趕,有時也會聊幾句天。當然也有比較凶的,態度很壞的。

 

與天安門城樓隔著長安街和廣場相對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經常被當作拍照的背景。站在紀念碑的基座前要仰視才能看到它的頂部,基座四周的浮雕被多少隻手摸過難以統計。浮雕中人物和真人大小差不多,以此為背景照出來的相片效果都不太理想,估計隻有技術高超的人士才會拍出好的效果來。

 

廣場上的人都顯得很渺小,因為廣場的麵積真的很大,站在中央向四麵看,西麵的人民大會堂,東麵的博物館都象兩座小房子,周圍的景物都變矮了。近前的人和背後的遠景建築物比較起來又顯得高大起來,有時候會有一種失真的感覺。取景的角度不同會有大不相同的視覺效果。

 

還有一點,因為空曠,廣場上的風很大,悶熱的夏夜這裏是納涼的好地方,(還有一處是北海公園的大橋上)也沒有蚊子,也許是風太大,蚊子無法停留吧。傍晚時分,華燈初放,燈光映射著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周圍的建築物,長安街的路燈象兩條發光的長龍,蜿蜒伸展,指向遠方,城樓的輪廓由燈光勾勒出來,就像是一幅畫,那景色真的很迷人。常有專業的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專門來拍夜景。支上三角架,調整相機,把美景收入鏡頭之中。

 

夜景很美,但是照人像比較困難,若是留影的話還是得白天來。記得廣場邊上有專為遊人照相的攤檔,好像還是國營的,有一把遮陽傘和一個櫃台。(據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外灘,國營和私營的照相攤檔都有,態度也更積極主動,不知是否準確)。在照相攤點交錢拍照,當時是拿不到照片的,要留下郵寄地址等著照片寄來才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七十年代,馬路上的汽車不多自行車多,也沒有地下通道,隻有人行橫道,行人都是橫穿長安街,路中央有一個交通警指揮台,有警察用指揮棒和哨子指揮車輛,疏導交通。也有人喜歡停留在路中央拍照留影,這時候車輛通行就會受到阻礙。交通警的哨音自然也就變得急促和焦躁。若是遇到特別的日子,例如外賓來訪,廣場和城樓之間的通道會被封閉起來,有警察把守,要穿行必需繞道,東麵差不多要到南池子或是北京飯店東邊的王府井路口,甚至再遠些,到東單路口,在西麵最近的是南長街南口,其次是六部口。

 

很多人都有在天安門前的留影,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從服飾衣著到發型和手裏的包兒,都有很大的變化。天安門前的景物也有些變化,但好像又變化不大,(就此打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