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會讓重慶冬暖夏涼嗎?(ZT)


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慶市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和高溫,8月16日,重慶市綦江出現曆史最高氣溫44.5度攝氏度。在這炎熱難敖的夏天,重新拜讀四年前重慶晚報《中科院專家稱三峽水庫形成後將使重慶冬暖夏涼》的報導,自然會引起重慶人的無比義憤。在網上有罵爹的,有罵娘的,有罵三峽工程的,有罵那個科學家的。也有冷靜的人指出,這篇文章是不實的報導。重慶晚報記者嶽誌明在文章中寫道:”其實受益最大的是重慶市民。參與該項目的專家說,理論研究表明,三峽水庫形成後,393億立方米的水,就好比一個巨大的”天然空調”,盛夏,它能幫火爐山城降溫;冬天則會因這個大”空調”升溫。據估計,夏天氣溫可能會因此下降5攝氏度,冬天氣溫可能會上升3到4攝氏度”,然而記者本人並不知道,這些具體數據來自何處。也沒有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家出來說,這是我說的。  

其實,這些數據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來自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組的報告,隻不過其中的一些用詞有所不同、數字有所不同而已。三峽水庫形成後,庫區氣候趨於”冬暖夏涼”,這是三峽工程可行性的一個重要依據,可以說和”排渾蓄清”一樣重要,因為隻有”冬暖夏涼”,才可能在庫區大規模發展柑桔園,才”可以在當地安置農村移民”。  

198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生態與環境組是其中的一個專業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馬世駿擔任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擔任顧問,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所長方子雲任副組長。1989年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匯報會上,方子雲代表生態與環境組作題目為”三峽工程的生態與環境問題”的總結匯報。1991年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了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但是拒絕了在生態與環境組專業報告基礎上改寫而成的三峽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其真實原因是,生態與環境組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是弊大於利。中央決策層對這個結論不滿意。此時方子雲出任生態與環境Ⅱ組的組長,擔負重新書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重任。這個報告在1992年2月通過審查,報告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是利大於弊。  

1992年,方子雲發表了三峽工程係列叢書的”生態與環境”一書。在三峽工程對局部氣候的影響一節中,方子雲寫到:”建庫後對氣溫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影響垂直方向在400米以內,兩岸水平方向在2公裏以內,河穀地區逆溫天氣將減少。年平均氣溫變化很小,不超過0.2攝氏度;日較差平均縮小1攝氏度左右,年較差平均縮小0.6至1.0攝氏度。冬春季水庫在高水位下運行,水麵較寬,水體溫度高於陸地上空氣溫,使月平均氣溫可增高0.3至1.0攝氏度。夏季水體溫度低於氣溫,月平均氣溫可降低0.9至1.2攝氏度。如考慮到夏季水庫在低水位運行時,水麵展寬較高水位時少,月平均氣溫也可降低0.7至1.0攝氏度。對於極端氣溫,預測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左右。”   

同時,方子雲用”局地氣候趨於冬暖夏涼,略向有利方向轉化”作為本章節的小標題。可見說三峽水庫形成後將使重慶冬暖夏涼的,正是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論證生態與環境Ⅱ組的組長方子雲。預測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約3攝氏度,這個結論來自可行性論證報告和三峽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其實,三峽建庫後局地氣候將向有利方向轉化,趨於冬暖夏涼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結論,可以說和”排渾蓄清”能夠解決泥沙淤積問題一樣重要。因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認為,三峽庫區可以就地安置全部移民,就是依賴這個”冬暖夏涼”氣候變化而得出結論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負責人李伯寧在”庫區移民安置”一書中寫道,三峽工程總共淹沒耕地35.69萬畝,柑桔園7.44萬畝。影響農村居民33.26萬人。根據試點的初步規劃,要為這33萬農村移民每人開發半畝高產穩產基本糧田和一畝柑桔或者其他水果、茶葉、蠶桑、藥材的經濟園。由於一畝柑桔園的收入是一般農田的3至4倍,這樣移民不僅有個穩定的生產、生活出路,而且可以為達到小康和致富之路創造條件。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每畝柑桔的淨收入就高達1500元人民幣。為什麽過去三峽庫區沒有如此大麵積推廣柑桔種植,主要是氣候因素的限製,特別是冬季極端最低溫度的出現,將凍死柑桔樹。現在有了三峽水庫”冬暖夏涼”的氣候效果,可以在庫區大麵積推廣柑桔園,保證每個農村移民一畝柑桔園。方子雲在書中特別強調指出:”冬季平均氣溫和極端最低溫度的提高,有利於喜溫經濟作物,如甜橙、柑桔、油桐等的生長和越冬。加之冬季水位最高,近壩址區水位較目前高百餘米,氣溫上升影響範圍上移,有利於柑桔向高處發展,也有利於品種的改良”。但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與環境組顧問侯學煜反對上述意見,認為隻是一麵之辭,拒絕在可行性論證報告上簽字。  

正因為有了”冬暖夏涼“的結論,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提出可以在本地安置農村移民,這使得三峽工程的提案在全國人大得到多數通過。可是在三峽工程上馬之後的移民安置實踐證明,保證一個農村移民一畝柑桔園和半畝高產穩產農田,移民致富、過上小康生活,都隻是紙麵上的理想計劃。三峽水庫淹沒了最肥沃的土地,嚴重地破壞了該地區的自然資源。正如三峽工程信訪工作總結所言,三峽工程移民的現狀是:無田種,無工做,無出路!   

可見,”三峽水庫形成後局地趨於冬暖夏涼”,此話出自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生態與環境組Ⅱ組組長方子雲;三峽水庫形成後,”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左右。”來自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報告。按照這個結論,三峽庫區2006年夏天的極端最高氣溫不應該超過40攝氏度,而事實再次證明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報告的結論是錯誤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