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論----6級以上大地震震中區,震前一至三年半時間往往是旱區。旱區麵積隨震級大小而增減。在旱後第三年發震時,震級要比旱後第一年內發震增大半級。旱震關係中的“旱”,事實上是指6級以上大地震中期孕育過程中氣象效應的典型表現,是孕震過程中的“地表皮膚病”,“是幾十年不遇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大旱”,這裏的“旱”,與農業生產中的“旱”的含義是有區別的。
2006年四川、甘肅、青海和陝西出現了大麵積旱區,根據旱震關係研究給出的大地震中期預測意見是:這是一個足以發生8級左右強震的旱區麵積。
根據旱震理論,2008年4月26日晚,在北京工業大學地震研究所召開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2008年5月8日前後10天是國內7.5級強震的危險點,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