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德上將:與美國相比,中國整體武器裝備落後20多年

http://news.sohu.com/20110520/n308105107.shtml

  當地時間18日下午,陳炳德上將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了題為《認真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推動兩國軍事關係新發展》的演講。這場長約1小時的演講隨即被諸多外媒廣泛報道,稱中國將軍駁斥“中國威脅論”,表示中國沒有意圖,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的超強地位。

  講信鴿故事談維護和平

  在演講開始與結尾部分,陳炳德各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中方希望與美方和平合作的意願。

  在演講的開篇,陳炳德講述了94年前的今天發生的故事——1917年5月18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簽署了“選征兵役法”,動員全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近一個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值得我們深入反思,世界人民期盼著一個和平穩定的美好前景。”陳炳德表示,中國和美國,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都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大責任。

  在當天演講的最後部分,陳炳德則講了一個信鴿的故事:二戰時美軍“飛虎隊”將數百隻信鴿帶到了中國,這些信鴿的後代仍在成都軍區服役。

  陳炳德說,鴿子是和平友誼的象征,在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的軍事通信功能已大大弱化,中國軍隊保留這些信鴿,更主要是為了銘記中美攜手抗擊法西斯,並肩維護和平的光榮曆史。

  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貴

  陳炳德稱,有人對中國軍力猜疑渲染,鼓吹“中國威脅論”,不但歪曲了中國的戰略意圖,而且損害了中國國際形象,影響了發展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政治氛圍。

  陳炳德說:“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中國發展得好一些,13億中國人民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以和為貴。”

  陳炳德強調,中國軍隊的發展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國防政策的防禦性,“世界對中國發展不應感到擔憂,更沒有必要感到恐懼。”

  和平合作的基礎是互信

  在談及中方始終真誠推動中美兩軍關係發展時,陳炳德講述了這麽一個感人的故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的劉義權在身患癌症晚期的情況下,仍忍著病痛和同事們努力查找美軍二戰時在華失蹤人員的線索。

  陳炳德還援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切人類和平合作的基礎首先是相互信任。”

  陳炳德認為,新形勢下中美軍事關係應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而不是將自身的意誌強加於對方。第二,增進戰略互信、加強對話溝通,而不是彼此猜疑。第三,以增進共同利益為內在動力,而不是謀求單方麵的競爭優勢。

  中國從美國學到很多經驗

  在回答美國軍事專家馮德威有關中國軍力發展的問題時,陳炳德先是豎起大拇指,笑稱馮德威“看上去像個友好人士”。陳炳德表示,在軍事現代化方麵,美國是中國的榜樣,中國從美國學習了很多符合中國國情的經驗,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麵。

  他說,中國武器裝備的確有所發展、有所提高,但“這不是最大的成績,隻能說是我們取得的成績”。

  陳炳德稱,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麵取得成績最少的是信息化與網絡建設,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他說,中國的網絡安全還很脆弱,中東局勢動蕩也影響了中國的網絡安全。

  陳炳德說:“作為總參謀長,我也想進行裝備和信息化建設,但要錢啊。”他捏捏指頭做點錢狀,然後一本正經地說,“如果美國能借點錢給中國,事情就好辦啦。”引來了全場聽眾會意的笑聲。

  美國之行發現差距太大

  陳炳德提到,現在中國海軍建設的確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絕不像某些媒體所報道的那麽誇張,中美海軍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就中國軍隊整體武器裝備而言,“與美國和世界其它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有落後20多年的差距”。

  談起中美在亞丁灣打擊海盜合作時,陳炳德稱,如果目前這樣的行動持續下去,中國海軍有困難,因為中國海軍還不像外界說的那麽強大。

  他說:“我們來美國一看,發現我們的差距太大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看到你們的裝備,我心裏有點難受,因為我感到也知道我們的設備有多差,我們還很落後。”

  陳炳德說,如果中國造新艦,經費上有困難,國際上有人造輿論渲染中國軍力威脅。如果不造新艦,中國海軍繼續在亞丁灣打擊海盜有困難,維護中國自身海洋權益也有困難。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