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朱鎔基與溫家寶:搞經濟,說真話與反腐敗(1)
據外電報道,最近朱鎔基在清華對中央政府的一些做法多有批評,如清華經管學院師生要和朱鎔基合影時,朱鎔基說:“合影留念是現任總理的愛好。”直接諷刺溫家寶。再如談及分稅製時,朱指中央政府在向地方返還稅收時製造障礙,導致政策異化,害地方“跑部錢進”。另外報道還稱,朱鎔基近年對其繼任人溫家寶的經濟政策頗有微辭,如認為溫不懂經濟,對控製樓價不力等等。
一時間媒體及網絡多有將兩位總理進行比較的文章,或長篇大論,或聊聊數語,基本上肯定朱的多,認可溫的少。更有論者認為,溫家寶在發展經濟上吃的正是朱鎔基的老本,但同時也把朱經濟政策的弊端“發揚光大”,致使出現政府在全球眩富而民不聊生,經濟社會險象叢生。綜觀新浪、網易等網民對朱鎔基與溫家寶的比較,大約主要集中於三點上:
一是誰懂經濟。
在這場討論中,朱鎔基懂經濟是被大多數所認可的基本共識。都認為朱是開拓性人物,當年因鐵腕作風,於風雨飄搖中導演中國經濟“軟著陸”,一時間舉世矚目,人稱“經濟沙皇”。接著導演中國經濟史上最著名的分銳製、國企改革、金融體製改革等等。大開大闔間毀譽參半,國家既得其利也受其弊。利弊得失是怎樣的一筆賬,這是爭論不下的最大焦點。但有一些觀點認為,從現在所謂“盛世”來看,胡溫經濟繁榮的局麵,正是江朱時代奠定的,現在中國政府那麽有錢,朱是頭功。
行政體製改革方麵,大多數人肯定朱鎔基的作為,認為朱一口將國務院係統從70部門壓縮為28個部門,工作人員減少了近一半,近乎奇跡。
對溫家寶經濟管理方麵的能力,認為比朱鎔基要差的顯然占多數,比如新浪網友就稱之為“改革開放後最不懂經濟的總管”。大多數認為,十六大中央祭出“民生”大旗,這顯然是對的,是試圖對江朱經濟繁榮而社會矛盾積累的一種修正。但想法好卻不一定就能做好,在中央政府的具體落實中,“除了免除農業稅一項,其他方麵幾乎乏善可陳”。網友認為,“溫JB一麵強調民生,一麵卻幾乎全盤延續朱留下的經濟格局,進一步放大其獲取經濟財富之利,同時也放大其掘取民生之弊”。“朱時代時大賣國企,可謂國退民進,而現時代則正好相反,緩過神來的國企,大肆擴張,國進民退,與民爭利”。此外,房價飛漲,物價高企,多被網民認為是中央政府舉措不力,甚至是胡亂作為造成的。“沒有及時調整分稅製弊端,使土地財政成為地方的主要財源”,百姓不堪其苦。民生方麵,“比起朱,現在這位已經是大大的倒退了”。
行政體製改革方麵,有評論認為“溫不僅沒有借助朱打下的局麵,將機構改革引向地方”,就連“國務院搞的‘大部製’改革,也半途而廢”。認為,在這方麵“朱、溫麵臨的體製壓力是同樣的,甚至朱時代改革來自僵化勢力的阻礙要遠大於現今”。但“朱能衝出一條血路,而溫家寶卻偃旗息鼓”,能力高下也就很清楚了。
二是說真話。
這方麵網絡的反映可謂經緯分明,區別比較大。新浪就有網友尖銳指出:“一個是說真話,一個是拿‘說真話’說事”。
說真話的是指朱鎔基。普遍認為,朱鎔基有“鐵麵總理”、“大炮總理”之譽,“說真話在朱那裏,算是家常便飯”。如《朱鎔基功過之一瞥》一文介紹,朱親自兼任央行行長,以從根兒上控製住銀行的貨幣泛濫和貸款腐敗。他力挽狂瀾,將幾個省的人行行長撤職。某省人行行長被朱撤職後,又去擔任該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秘書長。不久,國務院在天津召開金融工作會議,該副秘書長赴會。不料開幕式上,竟被朱先生點名起立並轟出會場,理由是“你連一個銀行都管不好,怎麽能管好一個省的金融工作”。
朱這類的故事在網上流傳很多並普遍被肯定。“雖然不能說他句句是真話,從沒有說過假大空的話,但總體而言,其政治操守,個人品德,還是要基本肯定”的。就連那些罵他大賣國企、搞“消氣外交”、加入WTO“出賣國家利益”的左派,也很少質疑朱的個人品性和政治操守。
溫家寶提倡“說真話”則遭到大家的揶揄。就算有部分人為溫辯解,呼籲大家“相信溫總理提倡說真話的真誠”,但也掩蓋不住質疑的潮流。更有人以“拿‘說真話’說事”評論之。這也符合基本的網絡民意,自從進入2009年以來,溫的親民形象開始變得複雜、曖昧甚至走向反麵。這種變化,大概是溫始料未及的。與其將這種變化的原因歸之於外界或政敵,不如說這與溫自己過度樹立和使用形象,在很多問題上“隻說漂亮話但措施卻往往流於形式”有莫大的關係。
當民眾從溫點燃起的熱望中回過神來,發現的卻是“國家治理一日不如一日,民眾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國人開始對溫表達不滿。“但W對這種不滿的反饋,是將話題轉向政治”。民眾一旦清醒,僅僅靠語言的誘導、營造,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人們期待的是行動,就算大家能理解“政改不是他管的事”,溫家寶“不能實際上推行政改”,但大家還是不理解一國總理“每天喊調控但房價物價越調越高”的現實。有人比較說,“李鵬時代、朱鎔基時代,經濟壓力也很大,但從來沒有這麽失控過”。
這場討論中,可能由於“影帝”一詞過於敏感,一些人開始使用“仰望帝”、“政改帝”、“無奈帝”、“淚帝”之類的稱號,指代溫家寶。更有網民質疑,溫家寶“大談政改,不過是為了轉移國人對經濟社會政策失誤的注意力”,“掩蓋政府經濟社會治理失敗的現實”。
(未完待續)
轉自烏平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