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國的財政缺口大的驚人,錢就要不夠用了。”大家怎麽看這個觀點?

盯緊人民幣,就等於盯住了中國的命運

明鏡網 2011-04-28 08:01:52

中國的財政缺口大的驚人,錢就要不夠用了。

多數的經濟學家,不論來自國內官派、西方的投資銀行、或國際機構如IMF、世銀、聯合國,在公開文件上都認為中國現在的問題是錢太多,而不是錢不夠。他們的說法有點像「小李的薪水剛由年薪1百萬跳到年薪5百萬,房子一套隻需要300萬,名車隻需要1百萬,鑽戒隻需要2百萬,娶妻隻需要1百萬,環遊世界隻需要2百萬,這些小李都負擔得起」。

 

然而,一個街邊的老頭兒都可以告訴你,如果小李在加薪的頭一年就同時買房、買名車、買鑽戒娶妻,環球蜜月旅行,小李將破產或刷爆信用卡。

 

中國現在高鐵、軍備、航母並進,同時提升人民醫療教育、搞農村城市化、農田補貼、降低個人所得稅,此外,官員腐敗越演越烈,社會控製成本超過軍費。錢,怎麽可能夠用?

官派經濟學者中有人說,中國有3兆美元外匯存底,再大的窟窿也補得起。

這種說法有點*****。外匯存底就是境內人民幣負債,中國居民手中的人民幣儲蓄總額是外匯存底的1.5倍,若人民對經濟失去了信心,開始改存美元,一夜之間政府的外匯存底就會消失。

其實,這也是中國政府現在不敢讓人民幣一次升足的關鍵原因。外人不瞭解,以為中國政府為了「保障外貿經常帳盈餘」而阻擋人民幣升值,殊不知人民幣升值是個百分百的內部政治問題,一旦升足了,中國百姓的資金、儲蓄外逃,將如排山倒海而來,一夕之間將通貨緊縮、經濟停擺。

這個困局,在2005年前後還可用開放政策進行市場機製調節,但是在中國政府選擇了「國進民退」路線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壓迫下,現在「市場機製」的黃金關口已經過去了,即使現在做也來不及了。

大陸當年選擇了透過房地產、股市來回收百姓手中的人民幣,但正如飲鴆止渴,如今這兩件政府操作的工具都已經用過頭了。

上世紀70年代,西方經濟學界發現傳統經濟理論失靈了,通貨膨脹與百業蕭條竟然同時存在,於是發明了「滯脹」(stagflation)的新詞。今天中國麵臨的房價、物價、匯率「升不得、降不得」,「治不得、拖不得」,也應該有一個新詞來描述。

人民幣已經得了重病,而且已經過了緩治期;隻有重手,才有可能收得了場。

重手政策,可以是幾個方向。其一,如同陳誌武、張維迎等學者所倡議,通過釋放大量國企股權於民,或透過農民土地市場化,讓百姓手中的巨量人民幣儲蓄加入經濟生產力循環,讓人民幣在國內市場化。然而,這方案等同於中共經濟權力下放,令「一黨專政」成為虛文,當年已經被當權利益推翻,今日更難。

其二,讓人民幣一次升足,同時佐以嚴格的國內外匯兌換控製。當前,中國人民可以5萬美元的額度兌換美元,理論上,13億張身分證就是65兆美元的兌換權,相當於當前外匯存底的20倍。

人民幣升足後,大量老百姓將選擇持有美元,而中國政府不可能坐視其發生,因此必然調低或撤銷人民的外幣兌換權利。然而,這做法的民怨難測。

其三,繼續創新「泡沫資產化」工具,繼續收刮百姓手中的人民幣以為官用。

例如,發行市政債券以填補土地財政空缺,放寬上市資格以刺激股市投機,甚至,在這些還算「周轉性」的工具無效之後,再度放鬆房地產管控,重返老套路:以地養官、以樓吸金,一舉兩得。

當前官方走的是第三種方向。但是,中國百姓不傻,經過幾次折騰他們已經知道,「錢為官所用」才是經濟政策的主旋律。先知先覺的富人群已經不再把房地產作為資產避風港,70﹪已經決定脫產移民;市井小民也已察覺,人民幣增值的同時,它在國內的購買力卻急速下降,顯然官方並無意向民間轉移人民幣增值的好處。

百姓希望「錢為己所用」,但屯房魅力已不如前、股市伎倆業已看透,剩下的出路隻有3條:囤積物資,改存那雖然貶值但比較可愛的美元,以及脫產移民、投資孩子的未來於國外。

中國或許麵臨千百種政治、社會、經濟問題,但是,當前所有的問題都投射到一個具體問題上:人民幣怎麽辦?

中國當前的經濟就是人民幣的問題,人民幣問題就是政治體製改革的問題。盯緊人民幣,就等於盯緊了中國的命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