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中國其實是朝鮮戰爭最大的贏家

作者:張文木

有人認為,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獲得的“這種‘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隻是心理上的”;也有人認為,中國參加朝戰是“徹頭徹尾的賠本買賣”。在筆者看來,正好相反,事實上中國才是這場戰爭中的最大贏家。

 

《雅爾塔協定》犧牲了中國的利益

 

1945 年2月4日至11日,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在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三國首腦第二次會議。在中國問題上,為了保證蘇聯對日作戰,羅斯福、丘吉爾, 背著中國與斯大林簽訂了《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亦稱《雅爾塔協定》),協定在中國不知曉的情況下犧牲中國利益,規定戰後:“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 國)的現狀須予以維持”;“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複”;“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 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

 

1945年8月14日,蘇聯與中國國民黨政府簽訂《蘇中友好同盟條約》,迫使中國認可雅爾塔協定中損害中國利益的條款以保證蘇聯參戰。正是由於斯大林獲得 並得到國民黨政府承認的這些 “紅利”,尤其是獲得了從彼得大帝起俄羅斯人就朝思暮想而在斯大林手中終於獲得了的駐兵大連、旅順這兩個最便捷進入太平洋常年不凍港口利益,斯大林才在 1949年中共勝利在即時,仍對國民黨政權戀戀不舍,在1949年底毛澤東訪蘇時,斯大林開始甚至想拒絕與毛澤東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斯大林不願放棄蘇聯在中國已獲得的重要的地緣政治利益

 

1949 年12月6日,斯大林向毛澤東解釋不急於重訂中蘇條約的原因時說,1945年的那個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條約是根據蘇、美、英三國締結的《雅爾塔協定》簽訂 的,而蘇聯正是通過《雅爾塔協定》才在遠東得到了千島群島、南庫頁島和旅順口等。如果改動經過美國和英國同意的中蘇條約,“哪怕改動一款,都可能給美國和 英國提出修改條約中的涉及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條款的問題提供法律上的借口”。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後,蘇聯才“決定暫不改動這項條約的任何條款”。

 

其實,話說白了,就是斯大林不舍得放棄蘇聯在中國已獲得的重要的地緣政治利益;同時斯大林也估計到,除了道義的力量外,新中國當時並不具備完全糾正《雅爾 塔協定》中損害中國的條款的實力。此前,斯大林已知道毛澤東在1949年初與米高揚談話時表示過“新中國還沒有自己的海軍,麵對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威脅,它 還無力接替旅順口的防務”。現在,毛澤東當麵對斯大林再次重申:“中長鐵路和旅順的現有狀況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僅靠中國的力量還不足以有效地打擊帝國主 義的侵略。”

 

以實力大小分紅,這對斯大林來說不是什麽難以啟齒的事。1945年蔣經國代表國民黨政府去與斯大林談蒙古問題。蔣經國表示不同意蒙古並歸蘇聯,並請求斯大 林理解和尊重中國人民對失去蒙古的心情。斯大林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 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斯大林不耐煩地對蔣經國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參見《蔣經國自述》團結出版社2005年版,第 111頁)

 

在將美國人趕出朝鮮的同時,也將蘇聯“請出”了中國東北

 

1953 年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已經表明中國擁有了“足以有效地打擊帝國主義的力量”。深知實力邊界與利益邊界換算關係的斯大林當然明白:在中國人將美國人趕 出朝鮮的同時,事實上就是將蘇聯體麵地“請出”了中國東北。1952年底,根據1950年2月14日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鐵路的協定,蘇聯爽快地將原本共同管 理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從形式到內容一並無償地移交給中國。1955年蘇軍完全從大連、旅順撤離。

 

不僅如此,曾在朝鮮戰場上失敗的美國人也討好賣乖,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爾在其“國情谘文”中宣布他“將要求國會通過一項適當的聯合決議,聲明美 國政府不承認過去與外國政府所達成的秘密諒解中所承擔的任何容許這種奴役行為的義務”。這裏所說的“秘密諒解”就是指《雅爾塔協定》。至此,《雅爾塔協 定》中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款才被“體麵”且徹底地廢除。而能夠實現這一點的原因並不主要是1950年建立在友誼基礎上的蘇聯承諾,而更多的是在朝鮮戰場 上以實力為基礎的中國的勝利。

這裏可以推測的是,1950年6月朝鮮南北內戰爆發,北朝鮮誓言國家統一。此時,斯大林可能希望中國參戰幫助金日成完成朝鮮南北統一,並以此借助金日成親 蘇政權重新在朝鮮半島為蘇聯進入太平洋獲得更為優良的深水不凍港,這樣可以彌補在1950年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聯同意放棄了的在中國東北地緣 政治利益。但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卻沒有聽從斯大林的意見,而根據中國的財力物力條件適時在“三八線”停火。其結果是中國人用自己的實力—— 而在1950年隻能用語言——“請走”了蘇聯利用《雅爾塔協定》在中國東北擢取的不當利益。中東鐵路及大連、旅順港的收回,使蘇聯通過《雅爾塔協定》在蒙 古獲得的戰略利益大為貶值。除了教訓了美國外,在地緣政治上斯大林沒有從朝戰中獲得比此前更多的地緣政治利益。這位曾在歐洲戰場和中國東北戰場上豪氣萬丈 並決心利用二戰後期的有利條件,完成彼得大帝夙願的斯大林,三年寒暑,此時已是甘苦自知。1953年3月15日,斯大林溘然長逝。

 

中國參與朝戰的結果是“雙贏”:既贏了美國,也贏了蘇聯

 

1949 年,毛澤東沒有聽從斯大林的“建議”揮師過江,統一了中國;1953年,毛澤東仍是沒聽斯大林的“建議”,收兵於“三八線”,結果保住中朝兩國的利益。現 在可以肯定的是,假如當時毛澤東聽了斯大林的話,揮兵越過“三八線”,那中國就會犯下美國越過“三八線”的錯誤,其結果是中國被戰爭拖住的同時又會反求於 蘇,到那時,中國既保不住1953年7月停戰時的戰果,也可能保不全已落在文字上的蘇聯同意還歸中國的雅爾塔紅利。

 

因此,中國在朝鮮戰場上取得的“在很大程度隻是心理上”的勝利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

 

(作者:張文木。中國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