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東年輕人創造了曆史,在茉莉花革命的網絡階段和街頭運動中,青年們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受到茉莉花革命衝擊的中國,政府視年輕人為不穩定的力量,並加以防範,例如北京大學就將全麵鎖定十類學生,建立會商製度,對學業困難、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籍異動、生活獨立、網路成癮、就業困難、罹患重大疾病和受到違紀處分這十類學生重點控製。 中國年輕人到底處於什麽樣的狀態?他們是否有可能和中東國家的同齡人一樣,由網絡而街頭,促成中國未來的政治變革?兩位80後青年對這一問題做了不同的回答。 1988年出生於山西的李禹東曾是中國小有名氣的少年作家,讀高中時出版了偵探小說和散文集,2010年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和政治學係畢業後回國,目前在加拿大和英國遊曆,他認為在共產黨嚴密控製網絡和掌握強大軍隊的情況下,搞茉莉花革命毫無意義,不但冒生命風險,還會影響中國的發展。況且國內沒有多少年輕人了解情況,他自己也是3月份來加拿大後,才知道茉莉花革命的,中國絕大多數年輕人忙於謀生,不關心政治。他說:“中國年輕人很實際,就是關心自己明天的出路,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多半人還沒有到‘達’的位置。” 李禹東從英國留學後選擇回國,他的發展目標是進入未來中國社會的上層,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為未來的中國做更多的事情。“總的來說,我對中國社會持樂觀態度,中國遲早會有政治變革,隻是變革的方式不一樣。我認為中國不可能走多黨製,多黨製會使中國分裂,陷入軍閥割據,有很大的負麵影響。” 李禹東把經常在網絡上表達不滿的年輕人視為無所事事的憤青,因為“有事情幹的年輕人”不會泡在網裏。他認為中國並不處於革命階段,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給共產黨調解各種矛盾提供了可能。他說:“經濟增長給了中國政府一個很好的伸縮手段,使得它可以做到哪裏有問題就修補哪裏,而晚清就如李鴻章形容的北洋水師,是一張漿糊紙,風一吹就倒,因為晚清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修補社會問題。” 1984年出生於湖北武漢的孔靈犀,08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不認同“中國現在年輕人過分自私、物質化,缺少動力與民主訴求,因此中國民間不具備民主轉型的動力”這一說法。他在今年2月發表《燃燒中國青年的埃及夢》一文,指“盡管中國年輕人看似自私、冷漠,但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將讓他們迅速選擇參與曆史變革;甕安事件就是一個中小學生自發上街並焚燒數座政府大樓的實例。” 目前人在紐約的孔靈犀為中國青年基金會負責人,他認為中國政府“無法在技術上做到真正的信息壟斷與封鎖。盡管Facebook和Youtube在國內被封鎖,但與之對應的卻有近三千萬學生和年輕人天天使用的人人網,百度貼吧,手機短信,以及用戶量數億的QQ軟件和QQ群。本土化工具所具有的廣泛動員優勢甚至比 Facebook都要強大。” 孔靈犀認為中國青年麵臨著兩大挑戰,一是“這一代絕大多數人因為教育和輿論封殺的原因,沒有機會和條件去吸收各國民主化的寶貴經驗,這導致很多人盲目、迷茫和悲觀。需要通過深入的交流和分析,認清中國民主轉型的道路。”另一挑戰是“這一代人多負麵經曆,缺乏對構建美好世界的想象以及對領導品質的核心價值的理解。需要通過交流讓更多年輕人理解,成功將取決於今後是否能夠把撕裂的社會重新彌補完整,撫平國家的創傷,並構建一個散發著創造活力的中國。”中國兩位80後青年對茉莉花革命的不同看法
他相信在“中國的未來,任何形式的封鎖都無法真正影響到年輕人有效地聯絡與自發地進行組織。”
中國兩位80後青年對茉莉花革命的不同看法
Par 蒙特利爾特約記者 潘衛
Created 2011-04-17 04:00
Sun, 2011-04-17 02
1
當今世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