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僑報 作者:李強
為期三天的哈佛中國論壇4月8日晚在哈佛大學開幕,作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以中國為專題的研討會,今年的哈佛中國論壇吸引了近百名位來自中美兩國的學者、商業和文化界領袖,以及來自美國各地的中國留學生。
辛亥革命是場不完全的革命,中國三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是否已經進入到可以和康乾盛世並論的中國曆史上的又一個盛世,哈佛大學中國曆史學家細論中國盛世文化。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迅速擴張,“華誼收購華納,不是沒有可能”,“中國私營企業1956年已經集體裸捐過一次”,中國文化和商業精英在論壇上暢所欲言。
在周五晚的招待會上,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艾略特(Mark Elliott)教授首先給與會者出了一道選擇題:中國的現代化曆史應該從哪一年開始:1840、1860、1901、1911、1919、還是1949?艾略特教授指出這道題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但是他會選擇1911。辛亥革命不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製,而且還為推進個人自由,婦女解放運動和文學語言革新奠定了基石。但是辛亥革命也是一場不完全的革命,封建君主的人頭沒有落地,末代皇帝溥儀得以繼續逍遙於紫禁城達12年,土地和社會等級製度也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艾略特教授畢業於耶魯大學,在加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讀博士時專攻中國清朝曆史,已經出版多部清史專著。艾略特教授肯定了中國改革開發三十多年來卓越成就,也指出近年來興起的盛世文化。
接下來,中國國泰基金總裁金旭發表演講,主題是國泰基金在過去四、五年間,成立紅蠟燭公益基金,每年資助兩所黃河沿岸的貧困小學的體驗。金旭首先表示國泰基金的成功,得益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國基金業的頭十年--1998至2007,取得了平均年回報率27%的驕人業績。作為中國的第一家基金公司,國泰基金以一顆感恩的心,積極投入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展望中國基金業的未來,金旭指出中國共同基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並歡迎參加論壇的留學生和哈佛大學的學生將來投身中國共同基金行業。
論壇的正式開幕式於9日上午在哈佛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紀念大教堂舉行。複興國際董事長郭廣昌,中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康泰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和華誼兄弟傳媒公司董事長王中軍等中國商業和文化界領袖分享了中國經濟和企業目前所麵對的機遇和挑戰。
開幕式之後,哈佛論壇以專題分組討論的形式繼續進行。論壇組織者設定了一共11個中國當前的熱門議題,各個議題的專家同與會者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交流。
在中國非政府機構(NGO)公益事業的專題討論會上,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倫充份肯定了當前中國私營企業的公益成績,表示自己做了二十多年的企業,現在是一邊賺錢,一邊捐錢。馮倫最感到自豪的是參與籌建愛幼華夏慈善基金會。該基金會已經資助1萬名貧困兒童接受心髒病手術,受到民政部表彰。
對於有爭議性的提倡裸捐的陳光標,馮倫評價道:“他是全情投入。對於裸捐,應該以自願為原則。”馮倫指出中國曆史上已經有過一次私營企業集體裸捐,1956年的公私合營,但是中國社會並沒有因此得以進步。在提倡私營企業參與公益的同時,也應該以自願參與為原則,尊重私有財產,保存創造財富的動力。
在中國電影國際化的專題討論會上,美國著名演員盧燕(Lisa Lu)回顧了1930年代以來好萊塢中國題材影片的曆史和變遷,以及她自己從影五十年來的切身感受。王中軍介紹了華誼近年來多次榮獲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的佳績,以及中國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2010年票房總收入已經達到15億美元。他預測中國電影市場十年內會超過美國,“到時候,華誼收購華納,不是沒有可能”。
盧燕已84歲,依然步履輕盈,思維敏捷。這位1960年代就在好萊塢打拚的老電影人對記者說,“我十多年前到波士頓拍電影,這次是從洛杉磯專程到哈佛參加論壇,祝哈佛中國論壇2011年圓滿成功。”
哈佛中國論壇由哈佛大學學生負責組織策劃。本次論壇的聯合主席陳奕倫是哈佛大學經濟係的本科生,已是第三次參加哈佛中國論壇的組織策劃。陳奕倫表示今年注重提升論壇質量,將注冊名額由去年的1000人減到700人,以保障所有與會者能夠充分利用哈佛中國論壇這個平台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