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DP到GNH之變,見證中國轉型

來源: 新聞自由 2011-04-05 19:09: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35 bytes)

來源:僑報    

    中國從單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追求,轉變為依然保持較高GDP基礎上更著重國民幸福總值(GNH),具有特殊內涵和創造性。

    GDP始創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時逢經濟大蕭條人心惶惶之際,美國國會為了安定民心,要求紐約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茲編製反映世界經濟全景的指標即GDP。GDP並非萬能,更非完美。盡管美國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薩繆爾森生前高度肯定GDP 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另一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則提出質疑。讓世人發聾振聵的是2005年出版的美國金融評論家安迪森·維金《美元的墜落》。該書直言GDP是彌天大謊,推動GDP增長所花掉的錢是借來的,而非實實在在的收益。

    美國GDP仍占據世界首位,但國家與個人都負債累累。就國家而言,美國高赤字高負債已經成為“常態”。就國民而言,大筆房債、車債等等之外還有信用卡債。美國人欠信用卡債平均是,2009年秋5600美元,2010春4900美元,2010夏依然3900美元。

    而隻有5萬平方公裏國土、80萬人口的小國不丹,其國王旺楚克獨創地提出GNH(Cross National Happiness),基本內涵是社會經濟均衡發展,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實行善治良政。其實追求的是緩慢寧靜的知足常樂,沒有西方的過度的貧富懸殊,也沒有西方的極度豪華奢侈。金融危機以來,不丹讓西方人驚為“世外桃源”。

    中國實情顯示,作為人口眾多而幅員廣闊的大國,GDP提高得快, 但人均就不會太高。據英國新經濟基金會2009年《幸運星球指數》,中國整體幸福指數上揚,由2006年31位提升為20位。數字未必準確,但有兩點引人注意:中國GDP提高,確實帶來幸福指數的提高;但GDP 與GNH 畢竟不平衡。 中國既不能重蹈美國等西方發達大國花錢買增長的覆轍,也不能如同偏僻小國不丹那樣緩慢寧靜。中國自身人口壓力遠超世界任何國家,而且經常無法遠離世界風暴中心。想與世無爭,也有國際勢力上門來爭。不保持相當快的GDP增長,既難以兌現幸福總值的增長,也難以應對國際壓力。

    如今,世界的潮流已轉向較為注重公民幸福感。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曆來是中共立黨執政根本宗旨,現把民生理念列為國家行為,把幸福追求定為國家行為最高準則。無論胡錦濤強調“讓勞動者實現體麵勞動”,還是溫家寶多次重申“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實際上都把人民幸福感提高到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高層次。

    從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重大的曆史轉變。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是適時而適當的方針,發揮了積極作用。時至今日,先富的負麵積累,形成分配不公、貧富分化。共富雖非均富,但縮小差距,特別是促使貧困地區的民眾富裕起來,讓全國人民普遍富裕、幸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