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局局長:中國比美國差100年
【多維新聞】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剛剛超越日本成為經濟總量 (GDP)全球“老二”,但在某些重要方麵,比“老大”美國差了整整100年。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闡述了上述觀點,並列舉了統計數字,展示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各種差距。
馬建堂在文章中提醒人們全麵認識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其中有這樣一組數字:2009年,中國三次產業就業人口在總就業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8.1%、27.8%和34.1% 。這表明,中國從事第一產業即農業的比重過高,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的比重依然很低,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僅相當於美國工業化初期即1870年至1910年的水平;第三產業則比發達國家的比重低了一半。
近年來中國鋼鐵等行業,一直徘徊於擴張、產能過剩 、繼續盲目擴張、效益不斷滑坡的怪圈,就是最典型的實例。中國雖然早就戴上了鋼鐵產量世界第一的帽子,但大而不強的實際狀態一直使中國這個“老大”在國際市場上硬氣不起來。購買鐵礦石任人宰割,許多高端產品依然要依靠進口。
為了進一步說明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馬建堂列舉了三個重要事實:
一、在人均主要資源占有方麵,中國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穀物產量相當於美國的26.5%、俄羅斯的54%;石油、天然氣人均儲量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 ,主要金屬人均儲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二、在勞動生產率方麵,中國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不少新興經濟體。2008年,中國每個就業者創造的GDP為5,855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5.9%,日本的7.7%,俄羅斯 的24.8% 。換句話說就是,在創造財富能力方麵,一個美國人“頂”中國16個人,一個日本人“頂”中國13個,一個俄國人也“頂”中國4個!
三、在資源特別是能源利用效益方麵,中國也存在著驚人的差距。200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8.6%,卻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而同年美國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費量分別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煤炭和石油消費量分別隻占3.3%和5.1%。
有評論稱,馬建堂沒提及的還有一種重要的資源,就是水;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量的1/4,缺水將是長期困擾中國的一個製約因素。中國無法否認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客觀事實。要正視事實,重視差距,才能在躍居“世界第二”之後保持清醒的頭腦,深切感受到提高經濟質量的壓力,進而痛下轉變發展方式的決心。
3月20日,201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公布,對照日本的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月23日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20年後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他認為中國將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