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歐美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刺激通脹上升,長和係主席李嘉誠認為通脹會持續,而美息暫時不會上升,置業始終有需求,市民若有足夠首期,買樓來自住仍是對的。他說,過去幾十年,就算最高價時候買,十幾年後仍然覺得便宜。
李嘉誠昨日在長和係業績會記者會上細談通脹下對樓市影響,直言「美國應該不會於未來一年內加息, 通脹一定來,今日已經來,但不算嚴重。隻要有足夠三至四成首期,買樓來自住都是對的,因為繼續會有通脹。無論政府如何控製樓市,仍然會有需求。過去幾個月二手市場好活躍,香港一直有需求,土地有它的價值;過去幾十年,就算最高價時候買,十幾年後仍然覺得便宜」。
至於應否復建居屋的問題,長實副主席李澤钜(相關)則認為,這已經屬於一個政治問題,而拒絕評論。不過,他對政府的調控樓市政策則十分認同,指「所有政府都希望樓市健康發展,在香港買樓屬長期投資,發展商也希望樓市健康。港府的監管措施目的為確保樓市有穩定健康的增長,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好事,長實不會反對」。
政府過去數月不斷推出穩定樓價措施,李嘉誠預料未來樓市除由需求帶動,亦受政府各項樓市政策所影響。通貨膨脹將繼續維持於較高水平,失業率低,物業市場應可維持健康發展。
通脹未來將會持續,甚至會愈來愈嚴重,他認為「 低收入市民的確是較為困難,而在最低工資實施後,小生意和窮生意(指微利生意)亦是難做,雙方麵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李嘉誠自一九四○年來香港,從一無所有做到今天,直言九成以上的時間都在香港,看遍香港經歷的過程。他笑說,即使沒有一本參考書,都可以寫出一本關於香港的書。他認為,批評社會是很容易,但他不會去批評。香港現在已變得政治化,對於香港麵對的問題,他隻希望任何關心香港的人,都要為香港的前途著想;不過,被問及香港現在的問題是甚麼?有甚麼解決方法提供之時,李嘉誠隻以「我……欲語無言」四字作總結。
上月的財政預算案引起港人批評,李嘉誠指他不會就預算案作出評論,而政府向每名合資格港人派發的六千元,他指整個家庭都會作出捐獻。
自從金融危機後,每個國家都求自保,令銀根鬆動,美國推出第一輪及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他希望不要有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這對美國來說是好的,不會因經營者資金短缺而出現困難,這是無可厚非的,他們要自保;但對其他國家而言,則引來很多問題。他對亞洲,尤其是中國看好,相信繼續比其他很多國家好。以公司來說,他指如果做生意的盈利遠遠高於通脹,而派息亦高於通脹,管理層已經盡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