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航母建設突然加速 第一艘航母可能今年下水

來源:新浪網

  解放軍航母戰鬥群建設深度追蹤

  編者按:英國路透社近日稱,中國在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基礎上改造完成的第一艘航母可能於2011年下水,以慶祝建黨90周年,消息人士說:“明年7月1日前後是一個窗口。”該報道隨即被認為是自2007年中國官方首次承認可能建造航母3年後所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近年來,伴隨著從各種渠道傳出的官方與非官方消息,海內外各界對中國航母計劃的高度關注其實亦早已超越了航母本身,而成為一項重大戰略性話題。本刊綜合梳理的相關報道希望能提供廣大讀者與專業工作者一定的參考價值。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刊並無意讚同其中任何觀點,也並非證實其中任何內容。

  航母建設突然加速

  美國彭博新聞社近日報道指出,停泊在大連的“瓦良格”號航母甲板上已經可以看到工人在施工,黃昏時分甚至可以看到明顯的“電焊火花”。烏克蘭繼承“瓦良格”號後於1998年將其轉賣給中國,並在2002年正式落戶位於大連的造船廠。

  據美國海軍情報機構2010年7月份的報告披露,停泊在大連的“瓦良格”號會最早完工。該報告推測,“瓦良格”號會在2010年到2012年之間投入使用,但是隻作為訓練艦,而中國的國產航母將在“2015年後的某個時間”出現。加拿大出版的《漢和防務評論》也猜測,中國建造航母工程並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配套設施正在繼續建設,在建造航母模組化工程的內部廠房外,布滿各種貨櫃,有的堆放達到3層貨櫃高,可見中國航母建造的準備已經到最後階段。

  在中國,有關航母問題的討論已經持續了50年。軍事分析家指出,由於貨物出口以及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的進口都高度依賴安全的海上航道,因此中國正著手在幾年內向海上派遣航母。

  在距離海洋643公裏遠的武漢,西方媒體似乎也發現了中國航母的“蛛絲馬跡”。彭博新聞社猜測,一個靠近湖邊的航母等尺寸模型雖然無法移動,但是完全可用於訓練航母上的艦員。上周,在湖岸邊給蔬菜施肥的農民曾看到兩輛起重機在該航母式建築上施工。美國《航空周刊》文章指出,互聯網上出現了據稱是位於武漢艦船設計研究院的大量非常有趣的有關設施圖片,照片顯示在一座建築物上麵,一座航空母艦的主要上層建築正在建設當中,還有一個大型樓頂平台,能夠當做戰機和直升機起降訓練的甲板使用。

  此外,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文章還透露,美國商業衛星拍攝的照片為中國航母計劃提供了新證據:中國正在對滑躍型航空母艦甲板的設計進行測試,並猜測中國明年就將擁有一艘具有作戰能力的航母。報道稱,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西北某地建起了滑躍起飛跑道的訓練設施,這裏多風,與航母真實環境相似。文章稱,中國對艦載機飛行員隻進行了4年培訓是“賭博”,不過“中國人敢作敢為,且正在艱難地取得進展。”

  江南造船廠準備就緒

  繼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表示“中國不可能永遠沒有航母”,以及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表示“中國要加快研製大型水麵戰鬥艦艇”後,江南造船集團近日首次公開表示,該集團已經為承建航空母艦做好準備。

  在上海東方衛視播出的《看東方》節目中,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南大慶在接受東方衛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我們的硬件設施,從我們的生產能力,我們完全具備了為海軍承建它所需要的各種水下水上包括戰略性的艦艇項目。現在大家都很關注航空母艦的項目,我今天告訴你的就是:江南造船廠為承建航空母艦已經做好了準備,它已經具備了能力,我們希望承建第一艘我們自己設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母艦。”

  江南造船廠被稱為“中國第一廠”,前身是創建於1865年的江南製造總局,是清末洋務運動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近代民資工業企業,曾為我國製造出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代航天測量船——145年來,江南造船廠創造了近百個“中國第一”,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江南造船廠更是為我國的船舶工業和國防現代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8年6月3日,江南造船廠從黃浦江畔整體搬遷至位於上海市崇明縣長興島東南端的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長興造船基地占地560公頃。岸線3.8公裏的造船基地按照“一百年不落後”的設計要求精心規劃和設計,分為3條生產線,並列著4座大型船塢和若幹室內、室外船台。其中,最大一個船塢長580米、寬120米,麵積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此外還配置了7台600噸以上的龍門吊,總投資約160億元,它是我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造船基地,年造船生產能力達到450萬噸。其規模僅次於韓國現代集團的蔚山造船基地,位居世界第二。

  “施琅”號的任務

  日本《世界艦船》月刊報道稱,作為航母計劃的第一步,中國正在推動訓練航母“施琅”號的服役,該艦的前身是蘇聯未建成的航母“瓦良格”號。根據在大連拍攝的照片判斷,“瓦良格”已經塗裝了與中國軍艦相同的顏色。《簡氏戰艦年鑒》已經將這艘艦稱為“施琅”號。

  由於此前沒有航母,在開發和建造未來本國航母期間,中國海軍可以首先使用“施琅”號進行航母飛行員和甲板作業人員的訓練。在自建航母服役之前培訓艦載航空兵和甲板作業的隊伍,這樣可以使自建航母服役後盡快實現戰鬥力。

  “施琅”號最引人關注的問題,是其采用何種動力裝置。如果當初“瓦良格”號賣給中國時,艦上的動力尚未安裝,則中國方麵還需要大規模的改造。即使動力裝置當初已經安裝,畢竟也經過了10餘年時間,中國也需要對其進行相當程度的整備和維護。如果“施琅”號的動力裝置僅僅可供自主航行,則該艦將成為單純的“海上航空平台”,作為飛機起降和甲板作業的訓練場。但是,要訓練滑躍起飛,就需要航母高速頂風航行形成的甲板風。如果航母速度太低,其訓練價值也就很有限。

  在武器方麵,“施琅”號可能僅裝備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可能會使用中國海軍驅逐艦上現有的紅旗-9型導彈和30毫米口徑近防係統。當然,作為訓練艦,“施琅”號也可能完全不裝武器。

  在電子設備方麵,“施琅”號如果僅作為訓練航母,可能隻是裝載常規的航海雷達和通信設備,另外再加裝航空管製雷達、著艦引導雷達和一些航空支援類設備。

  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多艘航母,因此,“施琅”號作為訓練航母應在此之前服役。如果“施琅”號的航速能接近30節,又成功引進了蘇-33戰鬥機,中國海軍就可以更加接近擁有真正的航母。但應當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說中國很快將建成有實戰能力的航母戰鬥群。

  像中國這樣今後要擁有航母的海軍,需要從零開始,積累航母的使用經驗,自己學習很多製度和機製方麵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不僅是如何使用一艘航母,還關係到如何協同航母戰鬥群中的不同艦艇,如何構建以指揮航母為核心的艦隊等。此外,這些知識還必須被此前沒有航母時的海軍文化所融合。中國海軍正在快速發展,並向大洋邁進。但是,要擁有航母,並實現其戰鬥力,今後還有漫長而艱苦的路要走。

  殲-15還是蘇-33?

  “施琅”號的原型是“庫茲涅佐夫”號,後者使用的蘇-33戰鬥機是目前少數具備滑躍式起飛能力的戰鬥機之一。關於自己的航母使用何種艦載機,中國有兩種方案,即從俄羅斯購入蘇-33或使用以蘇-33為模型開發的國產殲-15戰機。據北京的軍事專家透露,殲-15已經在2010年試飛成功。中國已經開始用陸上設施模擬航母飛行甲板進行起降訓練。下一步是通過艦載機起降訓練培養飛行員。這對於打造航母戰鬥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另外,為使航母戰鬥群在實戰中發揮作用,還必須與充當護衛角色的導彈驅逐艦和潛艇等進行聯合訓練,以策萬全。

  最近,中國從烏克蘭購買了一架蘇-33戰鬥機的原型機蘇-27K以及其結構測試資料,作為研製艦載機的資料。中國還要求使用位於烏克蘭的前蘇聯時代留下的艦載機訓練設施。這可能也是為了防止在訓練艦載機飛行員方麵過於依賴俄羅斯。此外,中國海軍在西安近郊的飛行測試中心建設了滑躍式起飛跳台的訓練場。據稱已經有加裝尾鉤的蘇-27飛機在這裏進行了起落試驗。簡氏年鑒認為,“施琅”號可能搭載18架蘇-33戰鬥機,與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的搭載數量相同。後者還搭載有19架卡-27係列直升機和4架蘇-25UGT教練機。但不知“施琅”號會使用何種直升機。

  西方媒體對所謂的艦載預警機也很感興趣。美國環球戰略網近日推測,中國將為建造中的航母配備由國產運-7平台加裝KJ200相控陣雷達係統的新型艦載預警機。運-7飛機為中國仿製俄羅斯安-24型運輸機。中國的運-7預警機將承擔類似於美國23噸重的E-2型航母艦載預警機的作戰職責。

  10年建4航母戰鬥群?

  美國國防部報告稱,未來中國將會擁有一支包括航母、驅逐艦、潛艇和兩棲戰艦在內,共190艘主要艦船構成的艦隊。彭博新聞社的文章指出,中國必須購買戰鬥機,訓練飛行員,建造輔助艦艇,並學習航母的海上操控技術。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研究人員估算,一個航母戰鬥群的成本大約在100億美元左右。

  在香港和台灣新聞界,關於中國航母的消息已經引起廣泛的討論。《文匯報》引用《簡氏防務周刊》文章稱,作為建立航母戰鬥群計劃的一部分,解放軍海軍計劃建立一支更為強大的水下艦隊,其中將包括20艘核動力潛艇。在過去5年中,解放軍潛艇總數已經增至55艘。該報告指出,解放軍海軍目前已經擁有7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50艘登陸艦和45艘近海巡邏艦。

  台灣的消息來源強調,《簡氏防務周刊》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的中國軍事分析家戈登·雅各布斯稱,如果中國航空母艦從2006年開始建造的話,那麽解放軍第一個航母戰鬥群可能最早在2011年開始服役,第二個航母戰鬥群可能於2014-2016年間服役。

  雅各布斯稱2006年台灣“國防部”會議上,台灣“國防部”整合評估室主任陳永康說麵對中國大陸快速擴張的海軍實力以及計劃在2020年前開發的2個航母戰鬥群,台灣需要潛艇來增強其防衛能力。台灣專家認為,“瓦良格”號是解放軍三航母戰鬥群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國防部公布的2010年版《與中國有關的軍事與安全發展》年度報告認為,10年以內中國將啟用多艘航母,其中似乎就包括“瓦良格”號。據有關人士稱,中國海軍計劃打造4個航母戰鬥群,並將其部署到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南海艦隊正在海南島建設基地,其航母戰鬥群將被部署在此。不過據推測,中國航母戰鬥群的目標不僅是近海,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廣大海域也在其視野之內。

  但是,啟用航母戰鬥群所必需的中國版全球定位導航係統“北鬥”要到2020年才能覆蓋全球。一般認為,提高乘員的熟練程度也是一個課題,要在遠洋使用航母戰鬥群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當“毛澤東”遭遇“華盛頓”

  2007年,中國國防科工委發言人黃強首次承認北京正在研究建造航空母艦。

  美國波士頓大學美中關係學教授羅伯特·羅斯表示,近10年來,中國主要靠導彈、潛艇和布雷艦來保衛其領海,那時中國對航母的需求並不迫切,而且也不劃算。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39000億美元,其外匯儲備高達23000億美元,這使中國領導人正認真考慮建造可搭載固定翼戰機的航母,加入由美國、俄羅斯、印度、法國和巴西等國組成的航母俱樂部。美國弗吉尼亞州海軍分析中心(CNA)的中國問題專家大衛·芬克爾斯坦指出,“中國造出航母隻是早晚的問題,其戰略也需要一艘航母或是在區域內投送空中力量的軍艦。”

  彭博新聞社文章指出,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一直主宰著太平洋海域航母行動,一旦中國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就會增加其在與日本、韓國、越南和菲律賓的領土爭議問題上的分量。羅斯指出,“航母是力量投射的象征,將很容易引發其他國家的共鳴,就像其在中國引起的共鳴一樣。”羅斯還強調,中國建造航母或許會令美國感到吃驚,但是絕對不會改變兩國的軍力對比,因為美國擁有多個航母戰鬥群,此外,美國還擁有十分安靜的、可搭載巡航導彈的核潛艇。

  此前中國海軍一直重點增強潛艇力量,目的是阻止美軍艦艇接近台灣海峽和中國本土。但是部署航母的戰略目的已不僅是阻止美國接近,而是希望作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21世紀超級大國主動進軍海洋。外交人士斷言,中國的戰略企圖很顯然:擴張製海權和製空權,在東部越過“第一島鏈”直至“第二島鏈”;在西部,將製海權和製空權擴張至運輸中東產石油的印度洋。

  另一方麵,擁有航母還有一個政治目的,那就是提升國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增強國民對政府的向心力。據稱,這必定能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大國意識。

  韓國《中央日報》也在2011年1月4日報道稱,中國作為陸地大國,正在抓緊建設“大洋海軍”的步伐。象征著中國海洋戰略的便是被稱為“島鏈”的海洋防禦警戒線。“島鏈戰略”是於1982年提出的。當時海軍海洋計劃的藍本表示要到2010年為止,確立第一島鏈內的製海權,使其內海化;到2020年確保第二島鏈內的製海權;並且在2040年取得可以遏製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印度洋支配權的力量。

  中國正在“航空母艦”那裏尋找答案。被認為是經濟實力和軍事科學技術的總集合體的航母什麽時候能浮現在中國的大海上?據路透社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軍事消息靈通人士說,中國的航母將會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時候作為獻禮登場。現在中國媒體正在爭吵給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取什麽名字的問題,其中有“毛澤東”號、“北京”號等。

  如果中國的航母出世,將會進入美中航空母艦在亞洲所有海域中進行角逐的時代。也不排除中國的“毛澤東”號和美國的“華盛頓”號航母在海麵上形成對峙的場麵。被稱為中國的航母撒手鐧的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正在形成對美國航母的牽製。相反美國則放言稱,如果航母被攻擊將用核武器進行應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