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海歸

      “我們養的土雞現在已經上市,在專賣店裏,隻要用感應器掃描雞爪上的‘電子身份證’,就可以知道它的‘出生和成長經曆’,大大增加了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信心。”賈仕鑒、張藝夫妻倆從新西蘭留學回到貴陽,放棄高薪工作,在鄉下辦起了養雞場。
  依靠貴州首個以物聯網模式管理的養雞場和專賣店,這個當初為家人和朋友難以理解的舉動,隨著產品銷路的越來越看好,小兩口的創業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賈仕鑒、張藝夫妻倆正在為土雞配戴“腳環”,通過掃描雞爪上的這個電子身份證,養殖信息一目了然。

  出人意料 海歸夫妻當“雞農”

  2004年,新西蘭梅西大學畢業的貴陽女孩張藝回到家鄉,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高級管理人員。此時,同樣留學歸來的賈仕鑒也辭去了上海的高薪工作。2008年,兩人在貴

  陽喜結良緣,並有了一個小寶寶。

  “生了孩子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讓我們倆很觸動。”張藝說,她在新西蘭留學時對當地畜牧業先進的管理流程有所了解,於是想自己創業,在貴陽建立一個有完整、安全管理體係的養殖場。“老公聽了後很支持我,我們就計劃先辦一個養雞場,以此入手,編寫出一套完整的管理軟件。”

  小兩口剛剛做出決定,就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對。“爸媽和朋友都說我們的書白讀了,出國繞了一圈居然回來當農民。”賈仕鑒說,“但我倆認定不管賺不賺錢,隻要這個科學的養殖管理體係能建立起來就絕對是好事。通過具體實踐,也可為我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信息化提供實驗參照。”

  屢敗屢戰 三次創業始見“金”

  2008年10月,夫妻兩人在息烽縣找好了場地,買來500隻雞苗,一邊熟悉養殖流程,一邊設計編寫管理軟件。“這段時間主要學習養雞技術,但後來因路途太遠不適宜初期建設,養了半年多就中斷了。”賈仕鑒說。

  2009年8月,小兩口又花費15萬元,在紮佐再次辦起養殖場,規模擴大到1000隻雞。“這個時候有了經驗,工作主要是采購網絡設備,為戴在雞爪上的‘質量識別腳環’編寫軟件。”可就在事業剛有所起色時,由於養殖場所在地長期缺水,1000隻雞逐漸死去。“我傷心極了,哭了三天。”張藝回憶道,“沒有辦法,我們隻有放棄。”

  “我們倆還是不甘心,去年4月又在都拉營選了場地從頭開始,創辦起貴州黔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養殖數量達到5000隻。”賈仕鑒介紹,到目前已建成環保發酵床雞圈,搭建起覆蓋養殖場的無線局域網,公司網站、監控係統等也已完成,“前前後後投入了近百萬元,雞爪上的‘腳環’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然後到深圳專門訂做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