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奧斯卡的選擇 穿著英國禮服的美國夢

北京時間2月28日中午,第83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在美國洛杉磯落下帷幕。
本屆奧斯卡獎再次秉承了“冷門到底”的傳統,繼初選小試鋒芒後,此前榮獲12項奧斯卡提名、講述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戰勝口吃、執掌王印的《國王的演講》這部“老掉牙的宮廷勵誌片”一舉獲得4項大獎。說是“大獎”毫不誇張,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這“四大”,《國王的演講》奪取其中三項,另一項也是“小項中的大項”——最佳原創劇本獎。原本的頭號熱門,大衛•芬奇導演的《社交網絡》隻獲得三項技術獎,風頭甚至被《盜夢空間》這部爭議十足的懸念片壓倒。
這也許是近年來奧斯卡和各學院性“風向標獎”反差最強烈的一屆:此前英國奧斯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金球獎和洛杉磯、紐約兩個影評人獎的評選當中,最佳導演清一色授予《社交網絡》,而最佳影片則有三個授予《社交網絡》,僅英國奧斯卡給了《國王的演講》,但也被一些人譏諷為“看在國王是英國人分上給的人情獎”。
看似冷門、反常的結果,其實仔細分析便不難發現,仍然是戰後、尤其近幾年奧斯卡主獎項的習慣套路——價值觀正確優先。
所謂價值觀,就是影片要“正”,要積極向上,符合美國社會主流的善惡、美醜、褒貶取舍,在此基礎上,盡可能貼合大多數當代人的口味。前年的最佳影片獎,事先人們看好《換子疑雲》、《黑暗騎士》等,但最終脫穎而出的,卻是票房、口碑似乎都非上上之選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去年的大贏家《拆彈部隊》,雖然好評較多,但評獎前的風頭也未必蓋過《無恥混蛋》或者《老爺車》,然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美國夢+勵誌”主題,本是美國社會耳熟能詳、也百聽不厭的“百搭”框架,而金融危機肆虐的大背景又讓這類影片更加“價值觀正確”;《拆彈部隊》不僅涉及“絕對價值觀正確”的美國兵主題,而且加上了不過不失、不多不少的反思元素,自然更是錦上添花。
此次《國王的演講》恐怕也不例外:新瓶裝舊酒的勵誌故事與其說是個英國宮廷戲,毋寧說是穿上英國禮服的“美國夢”故事,“醜小鴨變天鵝”的童話刷上層異國王室背景色,又平添一份善意的滑稽色彩,可以說,和當年那部“莫名其妙成功”的《莎翁情史》一樣,“異國背景的美國價值觀故事”再度得手,創造了又一個非大製作情節片的奧斯卡奇跡,而之所以成功更大,則在於其演員、導演班底的強大、紮實。
與之相比,《社交網絡》同樣是情節片,但網絡元素畢竟太新了些(至少評委們看來如此)。該影片根據紀實小說改編,講述了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的故事,影片當然並不僅僅是傳記片,也是一部關於愛情、友情與金錢的電影。雖然有人認為,這部影片成功地將網絡這個新生事物包裝成主旋律的價值觀影片,實在功力不凡,但同樣是價值觀比拚,更“本色”的一方顯然會更受傳統派青睞。
其實奧斯卡並非總是這樣循規蹈矩地頒獎,每每在大片泛濫時讓小製作成為大冷門,而又在小製作、學院派作品鋪天蓋地時冷不防捧商業大片一把。眾口難調,口味時新,這原本也在情理中。此前兩三屆的大贏家,或是小製作,或是“大成本的小影片”,通常意義上所言的商業性大片已暌違久矣,本屆倘有一部令人震撼的大片攪局,沒準獎項結果會大不相同。可惜在經濟衰退的今天,各影業公司都精打細算,寥寥無幾的大片不是炒冷飯般的搭車續集,便是如《盜夢空間》這樣的傳統性非主流影片,也難怪“價值觀至上”的《國王的演講》能有驚無險地贏個4:0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