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陸航團長司啟富飛出高難動作令外軍讚歎

一架武裝直升機起飛,南京軍區陸航某團團長司啟富一個標準的“U”型起飛動作將飛機送上天空。

飛機呼嘯著、抖動著,以大於60度的大仰角躍升、躍升。大約500米高度時,飛機陡然停止躍升,機身停頓刹那,一個180度的空中轉體,又以近70度的大俯角直撲地麵。

當離地麵數十米時,機頭拉起,一個標準的“O”型著陸動作,將飛機停歸原位。

“好一個萊維斯曼!”歡呼聲中,現場觀摩的外國飛行員豎起拇指:“中國飛行員,棒!”

他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叫做“萊維斯曼”的國際公認的高難度、高風險動作,司啟富早已駕輕就熟,團隊飛行員中會飛的也不乏其人。

身為特級飛行員、優秀教練員和出色指揮員的司啟富,能熟練駕駛8種戰機,個人飛行總時間早已突破5000小時,指揮上萬架次無差錯。

入伍34年來,司啟富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4次被總參陸航部評為“優秀飛行指揮員”、“優秀飛行教員”,被南京軍區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2007年被四總部評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當團長4年,他推動團隊戰鬥力建設3次躍升;帶領團隊圓滿完成24次重大演訓任務、7次非戰爭軍事行動。

上世紀60年代出生於蘇北老區的司啟富,對軍隊有著質樸的感情。33年前那個夏天,一群身著軍裝的人來到司啟富就讀的中學招飛,他第一個報名。入校當兵,他在航校同期學員中第一批單飛,以全優成績畢業。

1997年,根據軍事鬥爭準備任務需要,軍委總部決定在南京軍區組建陸航團,要從各陸航部隊抽調飛行骨幹。已是駐北京陸航某團飛行大隊副大隊長的司啟富,第一個提出申請。他相信,到打贏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最大程度實現自身價值。

軍事變革風起雲湧,軍事鬥爭準備不斷深入,陸航部隊未來作戰地位作用日益凸顯。2004年,南京軍區又一支陸航部隊開始組建,司啟富麵臨機遇:已在副團職崗位上“懸停”7年、時任副團長的他,作為新組建團隊的團長人選。然而,任命下來時,組織上選擇了比他年輕的參謀長。

司啟富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報名參加了外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接著,轉身去了指揮塔台……

之後大半年時間,團長外出學習,參謀長缺位,抓訓練的擔子落到司啟富一人身上。他科學安排、合理調控,嚴摳細訓,用3個月時間,把壓在年底近半年的飛行訓練任務完成,當年的飛行訓練時間超額完成總部指標的3.3%。

2006年1月,司啟富走上團長崗位。就在他走馬上任前一個月,團隊在總部組織的年度訓練考核中排名最末。那段時間裏,團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飛行員不安心、官兵戰備觀念不強、訓練落實質量不高等問題。

上任第一天,他和政委陳立新促膝交談至深夜,一對主官形成共識:帶部隊抓訓練,就是要把官兵戰備之弦緊起來,把準備打仗的思想帶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抓戰備訓練,製訂詳細的訓練計劃。從單兵、單裝、單要素、單係統抓起,分隊每周組織一次緊急進場、緊急出動訓練,團每月組織一次重點課題的戰備拉動,每季度組織一次綜合戰備演練,每年按照“一個過程”自主組織一次團規模實兵實彈戰術演練。

正是司啟富這種隨時準備打仗的使命意識、緊迫意識,催生了團隊戰鬥力建設的3次躍升:當團長第一年,團隊接受全軍年度考核由老末跨入中間行列;第二年排名第四;近兩年,一直名列全軍陸航部隊第一。

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災,團隊從接到命令到直升機一次性全部升空,僅用23分鍾。經過8小時1500多公裏的大編隊、長距離、超強度連續飛行,到達指定地域展開要素,比規定時間提前5小時。

認識司啟富的人都說,這位60年代出生的團長,想法和“80後”一樣新潮。在軍事變革轉型浪潮中,“轉身”快人一拍;換裝過程中,“換腦”搶先一步。

司啟富每天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讀書學習,4年時間“啃”完《外軍陸軍航空兵數字化建設》、《信息化作戰與信息化建設》和《外軍直升機訓練教程》等10多本軍事理論書籍,考取國家計算機二級證書,成為團隊信息化建設帶頭人。

生活中外表敦厚、規矩,甚至看上去有點老實的司啟富,在飛行專業中有一身絕活。

受軍地機場等方麵的限製,該團本場飛行空域局限在狹小範圍內,與日益繁重的訓練任務、不斷壯大的飛行員隊伍之間存在突出矛盾。司啟富憑借過硬的指揮素質,從老天牙縫裏摳時間,訓練小時年年超過總部訓練指標。

前兩年,他帶領飛行員進行挑戰“動升限”訓練。大家紛紛叫險:這一選訓課目大綱沒有明確要求,沒必要要求那麽高。

但司啟富認為,多練一手就多一份勝算。他精心準備,科學施訓,大膽挑戰人體生理和裝備性能極限,人員經受了高空缺氧、暈厥和耳膜穿孔等考驗,裝備經曆了發動機喘振、空中停車和旋翼失速等挑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