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史話

政治局的來曆與尊榮

政治局不是“中國特色”,它是從斯大林的蘇共中央“盲目照搬”來的。一九二七年,中共五屆一中全會決定設立政治局(此前,這個靠盧布支撐著的激進小黨隻有 “中央局”)。一九三四年,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又決定由政治局常委組成中央書記處,亦稱政治局常委會(此前,這個正與政府軍打遊擊的暴力小黨隻有“常委”而無“常委會”)。從那以後,兒子黨的組織結構酷似其洋老子黨,極權體製終於走上“正確的組織路線”,一發而不可收。一九四九年中共奪取國家政權,作為久經考驗的集權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順理成章地升格為“統攬一切”的最高國家權力中樞,其權力之廣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隻有它做不好的,沒有它不能做的。而那五至九名位高權重的常委,則理直氣壯地成了首屈一指、如假包換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即“人民的主人”。

中共製定的憲法設置了一套近似於“議會至上”、“議行合一”、“議會內閣製”的政體:中國有一個開會天數全世界最少、開會人數全世界最多、所有成員均為 “臨時工”、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解散的“議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所有重要職務均須裝模作樣“由人大選舉,向人大負責”,立法權、人事權、財政權悉歸人大所有,行政、司法、軍事機關俱受人大監督。當然,沒有一個人相信這樣的憲法和政體是真的。而事實上,中國倒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至高無上、“議行合一”、“領導一切”的機構,它不是人大,不是黨代會或黨中央,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由五至九位常委所領導、十七至二十五位委員所組成、幾位至十幾位離任老人所摻乎。與十三億中國人、八千萬中共黨員相比,這個機構太袖珍,但它將最重要的黨國職務囊括其中,從主席、總理到大省市的一把手,恰好就是“中共統治集團”的全家福。

不管是“無產階級專政”還是“一黨專政”,不管是“黨的領導”、“黨中央領導”還是“黨和國家領導”,那“階級”、“黨”、“黨中央”、“黨和國家” 其實都是嚇唬人的空架子,背了“專政”和“領導”的黑鍋,而真在那裏實實在在搞專政、當領導的,隻是幾個人、幾十個人而已。

政治局的生命力與特色

中共立國六十多年來,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會一直是黨國決策重地、最高權力中樞。雖然“中央文革小組”曾一度取代它的地位,但“文革小組”終究是非正式機構,隻能風光一時,不可好運長久。在毛澤東晚年,毛夫人江青的實際權力早就超過了多數政治局常委(甚至毛的親信毛遠新、王海容、唐聞生、汪東興、張玉鳳之流也一度權傾朝野,竟敢對政治局頤指氣使),但江青仍以擠進政治局當一名委員為榮。在毛澤東的個人寵信與政治局的集體認可之間,仍以後者更具製度化意義。無怪乎中共袞袞諸公哪怕打破頭,也要拚了老命往政治局裏鑽。因為政治局其實就是“黨”的化身、“黨中央”的替身,在它麵前,“國家”和“人民”一錢不值,它才是極權專製體製的核心要件。

從毛到鄧到江胡,中共體製中的舊規章、舊製度、老機構全都改朝換代、麵目全非,有些已經煙消雲散了,包括那些曾經被視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 “社會主義根本政治特征”的東西。然而,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是不能撤、不能廢、也不能改的,無論其規模、其人員組成,還是其職能、其運作方式,並沒有發生與時代同步、與其他重大改革相配套的實質性變化。今天的這個政治局,與三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相比,差別並不大,還是那副醜嘴臉、壞德性。在一些主要“特色” 上麵,它幾乎是完全不變的,比如:它蔑視憲法、超然法律、以常代委、以局管黨、以黨統政、諸權合一、權力分贓、陰謀詭計、勾心鬥角、黑箱作業。

政治局的組織變遷

“特色”固然不變,但成員在變,其組織結構不能不有所變遷。在毛澤東時代,政治局類似於大清國的軍機處。因為毛澤東擁有“最後決定之權”,可以“乾綱獨斷”,權力遠超傳統帝製下的皇帝,所以,在毛手下,政治局往往不是議事處,而是秘書處。其他的委員、常委不得不按照毛的意旨(甚或競相揣摩毛的意旨並以此邀寵)說話辦事,如果毛不主動發問,他們未必敢按自己的思路出主意、提建議。而且,毛澤東對所有接近最高權力的人均有戒心,文革期間政治局遭到了毛的暗算,大部分成員受到衝擊,被無情羞辱乃至被虐待至死。毛試圖限製政治局的功能,並逐漸將黨政大權轉移給他的老婆、侄子、情婦、親信們。但他沒有成功,似乎也不可能成功,他的親信集團自始至終也沒有獲得壓倒政治局的真正權威。

在鄧小平時代,政治局的功能結構更像一個“政治董事會”。國家是那一小撮人的私產,鄧小平是控股股東,陳雲、李先念是第二、第三大股東,其他的元老,其他常委和委員則以大小不同的比例共同擁有其餘的股份。在董事會中,鄧小平有權對一切重大事項作最後定奪,也有權通過黑箱密謀更換黨國CEO,但與毛時代不同,其他的元老、常委和委員們也享有相應的獨立發言權,並可部分影響到最終決策。

到了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政治局越來越像一個豪強俱樂部,一個以攻守同盟為共同行動準則的權貴俱樂部,一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傾軋的寡頭俱樂部。它的成員們平時各據一方,並不互相隸屬;他們分別代表不同的派別、“係統”(條條)、地盤(塊塊)、家族利益聯盟、壟斷產業集團,擁有幾乎各自為政的勢力範圍和幾乎自成一統的附庸體係;他們有時勾心鬥角,有時合縱連橫。這個俱樂部中不再有毛、鄧那樣的人物,在人身、財產和政治上都有相對安全;除非有人觸犯眾怒,否則以相安無事為常態,誰也動不了誰,誰也不敢輕易動誰。每個人都有自己占山為王的小山頭,管宣傳的常委未必理睬管財經的常委隔空喊話,重慶的地方大員未必服從中紀委的垂直管轄。那幾位排名靠前的大佬也隻是名份上占先,未必具有對他人的領導權。這就是被亞裏士多德稱為“權門政治”的正在墮落之中的寡頭政體。

政治局這種新的組織結構導致了如下後果:如果他們隻在既定規則和自家勢力範圍之內行事,他們所有的人都非常有權,但是,如果有某人想要超出“特色”,到勢力範圍之外行事,他將處處碰壁,一事無成。既是豪強寡頭俱樂部,就難免腐化,難免有惰性,它的主要職能是利益互保、共同享樂,是但求無事、彼此相安,而不是什麽“政治體製改革”。

政治局與民主無關

維基解密說,政治局是中國唯一有“真正民主”(true democracy)的機構。它不是指投票表決或競爭性選舉,而是指成員間協商一致、達成共識,即所謂“協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但這種說法缺乏依據,似是而非。

中共政治局的決策內幕和運作流程對局外人是秘密,沒有人知道他們怎樣開會,怎樣相互指責或相互恭維,怎樣爭權奪利或調和分歧。就人們目前所能夠知道的事實而言,政治局這種以專製為能事的機構,實在與民主──代議民主或協商民主──背道而馳:它是一係列肮髒而複雜的內幕交易的結果,基於派係、條條、塊塊之間的實力比拚,而非基於精英群體的理性共識。與其說政治局是通過協商一致以達成共識,不如說它是通過各管一攤、各分其贓來拒絕協商、回避共識。如果說毛澤東、鄧小平的政治局以一個大獨裁者為核心,那麽,胡錦濤的政治局無非變成了一群中小獨裁者的俱樂部。以前是一個強人為大家拍板,現在是幾十個小強人為各自分管的事情拍板。總而言之,政治局過去不曾民主,現在與民主無關,將來恐怕也很難民主起來。這樣的機構,我們隻能祝願它早日死亡。


(爭鳴雜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