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對朗朗講


虎(媽)的風波未平, 朗(弟)的又來了...

朗朗白宮鋼琴演奏事件早就該塵埃落定。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實在微不足道,卻引來各路人士的不同聲音。 白宮發言人還得親自出來消除誤會。俺不懂音樂, 雖說從沒喜歡過知名度如此高的朗朗,但也忍不住想說幾句廢話, 絕無惡意貶毀朗朗之意, 也絕不對他的音樂才能品頭論足。

雖然知道他早就紅遍全球了, 但一直拉不起興致了解他和他的音樂(更喜歡classy一點的)。但這次媒體吵得我當真去聽了回他的演奏 (隻能聽,不能目睹他的表演,更受不了他的搖頭晃腦)。還把當年郭蘭英的演唱順帶溫習了一遍。同時也看了他麵對媒體的表現和博克上的發言。

選了也彈了,其實彈啥都無可非議。音樂本身是無國界的,它是人類共享的知識財富和精神財富。音樂家能用自己的才智更好地理解、詮釋給聽眾,這本身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同時,他們自己身上的內涵、素養以及人格魅力也是他們能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否則家的title難以持久。另外,著名音樂家之所以不同於普通人, 還有一個名人效應問題。 因為是公眾人物, 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大家的關注。

作為知名鋼琴演奏家, 對曲目的背景, 如何演繹, 在何種場景演奏, 壓根兒不應成為任何問題。也許大家還記得前蘇聯大提琴大師Rostropovich的那段經典故事。當蘇聯的坦克壓進布拉格的那一刻,他的音樂會如期進行,他演奏起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那場景那鏡頭讓一代大師的形象永遠載入史冊, 他的精神連同他的音樂一樣風骨永存。

對朗朗來說這次進白宮赴宴演奏本是件高興的, 太容易handle的小事,應不具任何政治背景和因素。結果卻引來一片爭議。問題的症結何在呢?

主要是事後他的回答不得體,模棱兩可,立場曖昧,給人以輕佻之嫌。所以授人以柄了!他可能本意覺得這首曲子並沒啥可挑剔的。堅持這個說法就行了, 也相信他確實這麽想的。但他的論據畫蛇添足,不讓人信服。為啥非說不懂背景?給人感覺要麽無知, 要麽此地無銀三百兩。真是越描越淺薄啊!

也許他真不懂,真無知。但他作為鋼琴演奏家在決定要彈這首曲子時,臨時掃盲隻需幾分鍾,他沒有理由不去了解, 也不應該不懂!為什麽要死死抓住這個“不知道”不放呢?還把老媽扛出來。唉!這並不值得榮耀。他演奏李斯特的music的時候難道也會脫口而出我不懂背景, 因為我媽還沒出生?

如果是為了敷衍媒體和大眾而假裝無辜的話則更無法取得大家的信任。一普通80後這樣的回答也許能蒙混過關,但朗朗有別於普通80後, 難道他誠心不想做鋼琴家, 也就滿足於一普通80後? 據他經紀人說近年在世博等地多次彈過這首曲子,反響很好。他完全沒必要麵對大眾含糊其詞, 激起兩派人爭鋒對峙。

曲目的選擇問題,這個仁者見仁。沒必要揪著作文章,希望是他挑的也相信他的挑選並無他意。 個人覺得還是有欠慎重考慮之嫌。魏京生之流在這方麵大作文章是很惡心讓人不齒的。但從另一個角度,這不是一般的音樂會,這首曲選得是不是很合適? 是否容易引發不必要的敏感?因為是在人家的國土上作客(雖然朗朗已經是美籍華人了?),這首能引起國人共鳴卻未必讓美國人熟悉的小曲從禮節上講也不夠大氣。俺家D聽了,馬上表態不夠tasty,不喜歡。說這曲子跟迪斯尼兒童電影的音樂歌曲檔次差不離,跟這個Formal場景有點不match。文化差異, 也要適當考慮人家的口味,不能光想著讓中國人民自豪和驕傲。禮儀上的問題,客氣點不為過。中國有那麽多民樂,象黃河,茉莉花, 春江花月夜之類的,不也挺好嗎?愚者之見,棄之也罷。

是啊,人家大度, 一笑置之,我們也不應反應過激,斤斤計較。 但朗朗呢,從這場小小的演奏帶來的關注裏應該看到什麽?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自己不會做,半成品亦可解讒 -- 給morningLV
  • 小朋友的蔬菜豆子湯 Lentil soup
  • 再見, 人潮如海的威尼斯
  • 美麗經典的佛羅倫薩、錫耶納--意大利遊記二
  • 節日的家常便飯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