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在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

體育比賽有籃球代表隊、足球代表隊、跳水代表隊、體操代表隊等等,多不枚舉。每隊都是由該項運動能力最高,成績最佳的選手組成,不是誰想代表就可以加入代表隊的。
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表隊,則不需選拔,人人都是隊員。主動方麵說,你一出國去,別人就從你的行為了解你的國家,你的表現就是你國家水準的體現,你就不自覺地成為國家代表隊;你一出省去,就是省代表隊。被動方麵說,外國人來,也是一樣,他一看到你的日常生活,就會了解你國家的狀況,你的體現就是國家形象,也可以說你
是國家代表隊;外省人來,一看到你,你就是省代表隊。行為舉止是不是有教養,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省的形象,就是由著這一個個的張三李四王麻子體現著。
對現代文明的理解,對古老文化的理解,或認同接納,身體力行;或傲慢無知,我行我素;敬仰什麽,不屑什麽,抵觸什麽;一舉手,一開口;在開車時,在過街時;在排隊時,在進餐時。這長期熏陶出來的教養習慣沒法掩飾。因為人不是機器,不能喊停就聽。幾十年政治運動,經濟活動的後果,好也好,壞也好,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所以一個國家的形象,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在特定的運動盛會和文藝表演中;主要決定於臭皮匠,而不是諸葛亮
梁啟超也說過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
所以互派留學生,交換生是國與國互相了解的最好辦法。
形象宣傳,事倍功半,免不了別人的懷疑。不說你作假,也懷疑你在編輯挑選,非實際客觀。作用有限得很。特別是在加美這樣的發達國家,教育程度高,個人獨立,對政府特別警惕,沒有自己的體驗,就難以相信別人的宣傳。還有多年的洗腦一說,即或有偏見,也不是形象宣傳所能改變的。
其實,哪個國家沒毛病,真實正確更有說服力,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畏懼媒體。在媒體麵前躲躲閃閃,立馬就把形象宣傳想要的效果化解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國家形象在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
  • 雜談“京戲”
  • 從NBA看美國的change和中國的“維穩”
  • 孔子進廣場,意味深長
  • 虎媽的標題很糟糕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