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姐的孩子生活在農村,是在手術之後交的錢。我父親一個農村的朋友,當時住醫院,結帳時沒有能力付清。我父親當時正好與他同一個病房,就幫他給縣民政局寫申請信要求補助,後來批了,醫藥費基本報銷了。後來就成為朋友
當時很多農村的人都可以先住院後結帳。你家的情況,可能跟你奶奶年紀太大,醫院害怕出意外有關。其實你父母完全可以想民政局寫信要求補助。你可以再去問問你父母,把情況搞清楚。
農村人一般小病都是就近解決,但是有大病一定會上縣城醫院。大隊的醫生水平當然有限,但是都是經過培訓的。還有下放的醫生,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醫務力量和隊伍。我小時候生病,都是在隊上看,也都是一些下放的醫生。他們都是從上麵醫院來的,培養了很多農村當地的醫務人員。我想說的是,文革期間,農村以及城鎮人員的醫療都是有一定保障的。還有當時工業化程度低,空氣和水的汙染很小,老百姓得癌症的還真的非常少,倒是因為抽煙得肺氣腫的人多。尤其到冬天,非常明顯。至於心血管病,性病和精神病,就更少。
當時農村比較欠缺的是,疫苗的普及比較差。很多孩子得了小兒麻痹症。
中國當時處在一個四方圍困的年代,但是老百姓的日子還是有保障。到了鄧時代,改革開放,也是當時的潮流,因為蘇聯擠壓中國,越南搗亂,和美國和好勢在必行。沒有當年毛周與美國建交,哪有鄧時代的順當? 沒有勒緊褲腰帶搞工業化,哪有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由於能源水平低下,極大限製了中國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技術的引進和研發,能源的充足,都極大地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中國走到今天,有過去打基礎的功勞,也有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成熟犯下的錯誤和走過的彎路,更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可是現在卻丟失殆盡。目前的發展,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改革開放成功的前提。但是教育,醫療和居住的市場化,嚴重地削弱了老百姓的幸福感。經濟的畸形發展,使得道德的空間嚴重狹窄,人性的善良被嚴重破壞。官商勾結,買辦橫行,嚴重地破壞了國家的穩定和社稷的前途。物質豐富的背後,是社會的隱患(道德的淪喪和精英的拜金思潮),是對人生活基本前提的掠奪和踐踏(包括幹淨的水,空氣和環境),更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現在人生病的恐懼感和生活壓力,是以前的人不可能會有的。
時代在進步,沒有錯。但是也要承認目前的危機和弊端,更要承認以前時代的長處和貢獻。隻有全麵地看問題,取長補短,才是一個正確的客觀的態度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