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今年將要動真格 全力壓製住高物價的“三把火”

 進入2011年,通脹凸顯為中國輿論與經濟學界關注的突出話題。過去幾天裏,媒體引述專家將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壓力、勞動力價格上漲比喻為高物價的“三把火”,也有北大經濟學教授撰文稱,今年通脹逼近10%並非天方夜譚。

    今年通脹逼近10%並非天方夜譚

  2011年上半年被認為是中國通脹可能上漲最快的高危期。不少學者與投資機構分析師提出,高通脹的根本原因是貨幣過於寬鬆,銀行信貸增長過於寬鬆,利率太低。要抑製通脹,必須回收流動性,但這將產生經濟減速的結果。因此,今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將被迫在管理通脹和保持經濟增速之間做出艱難選擇,換言之,如果通脹高企迫使政府采取回收流動性的重拳,經濟下行的風險會隨之增高。

  專家與市場人士預計,本年度央行的加息也將集中在上半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最近在《新世紀》周刊2011年增刊上撰文指,除非央行從年初就連續采取嚴厲的措施以緊縮貨幣政策,通脹一定還會繼續往上走,年中以前逼近10%左右也並非天方夜譚。

  黃益平警告,中國政府對於高通脹危及政治穩定的風險是有曆史教訓的。一旦通脹逼近10%,政府就得想各種辦法控製通脹,包括持續地加息、人民幣升值和控製信貸。如此一來,通脹壓力自然明顯緩解,但短期內流動性狀況將迅速偏緊,資金成本大幅上升。對投資者包括舉債過度的家庭來說,日子會變得十分艱難。

   中國麵對兩難

  對於中國當前麵對的兩難,國內學界一直有評論稱,從2003年以後,中國進入超寬貨幣時期,積累信貸擴張的規模大大超過了支持增長的必須,於是先催生出重化工業產能過剩,接著是房地產業過熱,最後是地方財政失控。當務之急是寧可犧牲一點增長,讓貨幣環境回歸正常。

  中國央行去年12月25日出乎外界預料地宣布,從2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央行去年總共6次上調準備金率,但是隻加息了兩次,一般認為央行總是對加息舉措遲疑,部分原因是顧慮到地方政府龐大債務與還債負擔。不過,隨著央行年底的二度加息宣布,外界認為中國的加息周期已經到來。

  與此同時,在2010年裏物價高漲已經成為許多中國居民的切身感受,網民就發明“蒜你狠”、“薑你軍”等流行詞來比喻日常食品價格上漲。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底在電台與網民互動,以及今年1月1日到內蒙古探訪民情時,兩次都有民眾反映物價高漲。對此,溫家寶在電台上宣示,有責任也有信心使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國內學者也警告說,中國的勞動成本也將迎來急劇增長,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在本期《新世紀》撰文稱,由於超量貨幣大量向資本品走,土地和地產價格急劇上漲,城鎮的生活成本、商務成本上去了,勞動者的實際生活支付能力下降,已經達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當然要倒逼工資上漲。

  他說,某種程度上貨幣泡沫吞噬了中國勞動力紅利,中國可能提早十年迎來工資的急劇上漲。

  不過,劉煜輝對於央行逆轉貨幣環境的可能性評估不高。按照中央工作會議對今年中國經濟政策“積極穩健審慎靈活”的定位,決策層不太會采取全局性緊縮的調控措施來應對通脹與資產泡沫,而是希望通過加快供給層麵的改革,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來解決問題。

  中國政府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定為2011年到2015年的經濟社會規劃工作主線,其中的重要內容包括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張民生服務供給,調整稅製以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與消費能力,推動私人部門和民營經濟發展等。

  改善民生,對低收入群體發放生活補貼,將有助於他們提升對通脹的耐受力。但劉煜輝提醒說,在通脹和泡沫條件下,結構性改革是否能夠有效地推進,讓人擔憂。

  因為,通脹和泡沫都是逆國民收入分配的效果,如果不首先將這二者壓下去,結構性改革的效果將受損,甚至改革進程可能不得不停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