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信息暢通,大到國家政務,小到柴米油鹽,幾乎任何事情,隻要不關乎國家機密,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獲悉。因此,某個官員如果說對轄下的事“不清楚”、“不了解”,要麽是托辭,要麽是人浮於事,脫離現實,不願意去調查了解。
這和消息閉塞的農耕時代是不一樣的。
據《滿清十三朝之密事·清譚》記載:有一天,乾隆帝召見大臣湯文瑞,問他早早趕來上朝“曾用點心否?”湯文瑞回答說:“臣家計貧,每晨早餐不過四粒雞蛋而已。”不料乾隆聽了大吃一驚,說:“一粒雞蛋需十金,四粒就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縱欲,卿乃自言貧乎?”
有人曾經仔細考證,清朝時期,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如今的2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假使一個雞蛋需要10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則相當於2000元。一個大臣的一頓早餐,要消費8000元人民幣,難怪乾隆皇帝愕然。
地球人都知道,物價無論如何飛漲,雞蛋也不可能貴得如此離譜。可是,由於管理膳食的太監虛報貪汙得太過誇張,把一個精明的乾隆皇帝蒙在了鼓裏,不知道雞蛋才幾文錢一個。皇帝被欺蒙到這個程度,也夠可憐了。
太監欺蒙皇帝,為的是中飽私囊,假使湯文瑞如實回答,真相不難被揭穿,可是,湯文瑞怕得罪了太監,回道:“外頭賣的雞蛋,怎能比得上皇上吃的雞蛋。臣吃的雞蛋,都是些殘破不好的,隻值幾文錢一粒。”
乾隆在各方有意無意的欺蒙中,當然也就確信雞蛋要10兩銀子一個。
這樣的欺瞞,不是孤例。袁世凱也曾中過招。這個竊國大盜,平時喜歡看《順天時報》。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為了讓袁世凱稱帝的決心更堅定,就糾集一些人印刷了假的《順天時報》給袁世凱看,用假輿論欺騙他,讓袁世凱誤以為天下百姓都真心擁戴他,他應該順應民心,登基稱帝。
這一切,到今天都成了笑柄。可是,我們在笑話古人的時候,是否想到過,某些領導幹部,在回答相關詢問時,常常用“不清楚”、“不了解”搪塞呢?這個“不清楚”、“不了解”究竟是什麽原因所致,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