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最新的中印真實對比驚人

來源: 事事關心
 
54歲的斯密特是德國主流媒體《法蘭克福匯報》、《南德意誌報》、《時代》周報和瑞士《新蘇黎世報》的駐華撰稿人。他寫過《獨自在13億人中――一次橫跨中國的旅行》、《來自中國的信》等暢銷書,並為德國前外長費舍爾寫過長篇傳記《我們是瘋子》。

德國官方性質的德中文化網德文版24日刊登斯密特以“也僅是宣傳”為題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政府一次次遭到德國媒體嚴厲的批評,但關於印度這一中國鄰國的批評聲音卻不多。德國媒體總是認為,中國是“一黨專製”,而印度的議會民主製度參照的是西方模式,不可以批評。

斯密特對此表示質疑。他引用美國《紐約時報》此前的報道稱,中國在許多方麵的發展都好於印度。比如,中國5周歲以下兒童的營養不良比例已降低至7%,而印度是42.5%,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2009年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9歲,與歐盟國家愛沙尼亞相同,而印度為63.4歲;在教育領域;

中國同樣遠遠領先於印度。聯合國的報告顯示,93.3%的中國人能讀寫,而印度隻有66%。斯密特認為,生存的權利和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樣屬於人權範疇,“顯然,在‘民主’的印度每天遭到人權的傷害程度比‘非民主’的中國要嚴重得多”。

斯密特認為,在審查製度上,印度也不比中國更開放。印度依然存在各種審查,主要針對宗教和性話題。像薩曼拉什的《撒旦詩篇》在出版後立即被禁,內容涉及同性戀和異裝癖的印度電影《紫色鏡子》即使囊括幾項國際電影節獎項,依然被禁止在國內上映。在印度也有許多網頁被屏蔽。

斯密特稱,德國媒體對這些都不提,取而代之的是事無巨細地報道達賴喇嘛的每一次行程,報道“藏獨”人士的活動,卻從不報道印度東部處於戰爭狀態的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和納薩爾派的反政府人士,也根本不了解這些事情。

斯密特呼籲,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對人權的“傷害”以及“網絡審查”時,也應注意報道的比例。是不是也應當報道一些中國社會的進步?比如中國執行死刑的人數近年來減少了1/3,或報道中國政府在鄉村進行民主選舉實驗,以及像馬克•裏歐納德在其獲獎書籍《中國怎麽想》裏描述的中國教授和其他知識分子進行的自由辯論。“隻有這樣,才會扭轉中國人對西方媒體的普遍看法―――你們所謂的自由媒體也僅是宣傳而已”。

斯密特的文章在德中文化網刊登之前,已於1月26日在廣播電台播出,反響很強烈。2月17日出版的德國《法蘭克福評論》也以“飛躍圍牆”為題對斯密特進行了專訪。斯密特表示,在中國生活,肯定比西方媒體描述的要好。他說,中國人用穀歌搜索的才30%,大多數人用百度,所以穀歌說要退出中國市場,對中國人影響並不大。所謂對企業的審查等,其實都是例行規定,國外企業都知道這些。

家住科隆的德國工程師琳科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很多西方媒體涉及中國和印度的報道,明顯帶有“厚印薄中”的感情色彩。她希望西方媒體像斯密特先生談的那樣,客觀報道中國和印度,以事實為準。

所有跟帖: 

他們妖魔化中國未必就是壞事 -寂寞遠行客- 給 寂寞遠行客 發送悄悄話 寂寞遠行客 的博客首頁 (109 bytes) () 12/31/2010 postreply 12:04: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