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墓園裏的上海名人 - 舊貌新顏上海情(二)

序言:上海是我成長和成熟的地方。近年來,上海在我的眼裏慢慢地變得陌生了,可是卻不會改變我對她的感情。因為這座城市承載了我太多的得和失,太多的愛和痛。

我是因為陳逸飛(1946-2005)的緣故而去上海名人墓園的。陳逸飛先生是著名的旅美華裔畫家。除了他的那些充滿中國元素的油畫作品以外,我對他在美國的傳奇經曆以及追求藝術的一生充滿了敬意。甚至我們還曾有過粗淺的交往。因此當我在五年前驟然聽到陳逸飛與世長辭的消息時,驚歎萬分。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去陳逸飛安息的上海虹橋名人墓園祭拜這位和我有過一麵之交的偶像。

名人墓園坐落在上海宋慶齡(1893-1981)陵園裏麵,離虹橋開發區不遠,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既然來到了宋慶齡陵園,當然一定會首先去她的墓地表示敬意。墓地很簡樸,能夠看到的隻有毫無裝飾的花崗岩墓碑和一尊漢白玉宋慶齡全身像,宋慶齡和她的父母一起長眠在這裏。我發現在宋慶齡墓碑的旁邊還躺著一塊同樣大小、同樣質地的石碑,上麵寫著“李燕娥女士”的字樣,落款是宋慶齡。李燕娥女士(1912-1981)十六歲就當上了宋慶齡的貼身保姆,一生陪伴著宋慶齡,不棄不離。也許她知道宋慶齡不久於人世,竟然先於宋幾個月離開了這個世界,真是令人唏噓。

走進名人墓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中偉醫生(1929-2004)的古銅色雕塑,那一臉的書生相將我的記憶拉回到我的少年時代。陳中偉醫師是那時的風流人物,一九六三年陳醫師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斷肢再植奇跡,被譽為斷肢再植之父。

名人墓園裏的名人都是用雕塑來展示的,完全沒有墓地的蒼涼之感,這些雕塑與蒼翠的鬆柏和亮豔的鮮花一起散落在青翠的草坪上,顯得千姿百態。

我踩著草坪邊的石子路一邊漫行,一邊在每一尊雕塑麵前停下腳步,就像在翻閱一部上海人物誌,我仿佛麵對麵地同他們對話,同時聆聽著他們的教誨,有的幽默,有的深奧,有的機智,也有的沉重。

我站在杜宣(1914-2004)的雕塑前,想起了我最初的閱讀,我曾被他的散文感動過,還曾將他的小冊子用牛皮紙小心地包起來,他是我最初的文學啟蒙,雖然那時我還很幼稚。

張樂平真是一位有趣的老頭,明明是兒童漫畫家,偏要裝得一本正經。扣到脖子的中山裝,加上一個油光光的大背頭,一副上海才子的模樣。站在他邊上的三毛笑眯眯地看著他,俏皮得很,好一幅祖孫同樂圖。

當我依次經過梨園大師周信芳(1885-1975)、俞振飛(1902-1993)和蔣月泉(1917-2001)的身旁,終於見到了陳逸飛的塑像。這是一件頭像浮雕,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過鏡片仰望著天空,似乎還在構思他的“海上舊夢”。

花園般的墓園裏有近一百座不同風格,不同材料,不同規模的塑像。除了現代名人,也有一些大革命時代的國民黨將軍,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英,是拯救祖國的英雄。

當我經過孫道臨(1921-2007)石雕的時候,我的記憶裏出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武康大樓對麵的弄堂裏上班時,幾乎每天都會看到他晨練的身影。

我在這裏還要提到一位對我影響很大的兒童戲劇家,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任德耀先生(1918-1998),我的童年假如沒有兒童藝術劇場以及他的兒童劇,真是不可想象。我至今還無法忘懷他的代表作“馬蘭花”。

在宋慶齡陵園裏,除了名人墓園,還有一個外國人墓園,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內山完造(1885-1959)夫婦就長眠在那裏。內山完造先生是中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摯友,上海內山書店的創始人。中國解放以後,是他創立了日中友好協會,這樣一位中國人民的真朋友。難道不應該永遠懷念嗎!

2010年10月16日於倫敦


上海虹橋名人墓園

斷手再植之父陳中偉醫生

兒童漫畫家張樂平

油畫家陳逸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