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引擎:中國成為德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第一大出口市場。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來自中國的進口為穩定世界經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09年,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家對華出口增幅仍在20%以上,中國一舉成為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從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來說,由於危機的影響,2009年全球貿易下降22%,但同期我國進口值仍超過1萬億美元,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這不僅對遏製全球貿易急劇下滑起到了“穩定器”作用,也使中國需求成為促進世界經濟複蘇、扭轉失衡的新動力。

  據商務部預期,2010年中國進口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這標誌著中國進口貿易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貿易強國 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貿易發展格局客觀上已經麵臨結構性調整改變的挑戰。從世界上一些貿易強國的發展規律來看,由依靠比較優勢的出口導向型戰略向培育競爭優勢的貿易平衡戰略轉變是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開放性經濟的更高層次。具體而言,進口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可以表現為:優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平衡、加快我國產業升級、提升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進口對一國貿易結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首先,可以有效彌補一國資源產品的不足,每個國家都有其資源的短板,進口本國缺乏的資源產品,可以提高全球資源的使用效率,對該國經濟發展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其次,先進設備進口可以促進一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許多一流的技術和設備從研製到投入使用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當一國直接進口先進機器、設備等成品時,尤其是進口高技術產品時,可以迅速提高一國的技術水平,縮短技術差距,並促進產業升級,從而改善該國的產業結構;第三,可以引入競爭機製,一國在進口的同時,也是為本國的同類企業引入競爭機製,通過有效競爭能夠很好地促進國內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達到提高本國產業出口競爭力的目的。因此,發達國家一般對先進技術進口都很少采取限製措施,而是通過利用進口來改善其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