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恒一院士作“陸海統籌、海水西調與西北地區經濟騰飛”的主題演講。
天山網訊(記者朱凱莉 王濤攝影報道)11月5日,中國上百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在烏魯木齊聯名提出了一項“海水西調”在科學戰略設想:把渤海的海水通過一些工程措施經內蒙古輸送到新疆的大沙漠,讓沿線的居延海、艾丁湖、羅布泊、瑪納斯湖、艾比湖等湖泊重新碧波蕩漾,使我國新疆等西北幹旱地區因為水的潤澤改天換地,變成秀美的“江南”,從而帶動中國西北、環渤海乃至全國經濟的騰飛。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至海拔1200米,進入內蒙古東南角,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餘脈進入新疆。此設想是通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幹鹽湖、鹹水湖和封閉的構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鎮壓沙漠。同時,大量海水依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自然蒸發,作為濕潤北方氣候的水氣供應源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我國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的目的。先期采用管涵輸水方式將海水輸送到2829公裏遠的吐魯番,年輸水量22億立方米。
西安交通大學霍有光教授、中國地質大學陳昌禮教授是“海水西調―引渤入新”的兩名首倡者。他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這一科學設想,現在,這一設想得到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支持。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恒一在內的上百名專家學者11月5日在烏魯木齊舉行了“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他們提議,要把海水西調工程納入到我國“十二五”規劃中,迅速實施。
科學實踐也證明將渤海之水引入新疆是可行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渾達克沙地是北京、天津、河北沙塵暴的沙源地,這裏有得天獨厚的褐煤資源。錫林郭勒盟已經在著手實施“引渤濟錫”的示範工程,將海水從遼寧葫蘆島市引到600多公裏遠的錫林郭勒,帶動了當地海水淡化、海水養殖、海水生態、海水治沙、海水農業、海水旅遊、煤化工、鹽化工、太陽能發電等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都對這一工程做過重要批示。
新疆是典型的幹旱荒漠綠洲生態環境,16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適合人類生存的平原綠洲麵積不到總麵積的4.2%。新疆的最大難題是缺水。由於人口的增加和經濟活動的增多,新疆河道斷流、湖泊幹涸、冰川退縮、水質惡化、生態林枯死、土地荒漠化、草場退化、氣候惡化等生態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經濟快速發展和當地人民的生活。地球的海水資源又是極其豐富的,地球麵積的75%是被海水覆蓋的。向海水要資源,利用海水解決人類生存危機問題,成為人類所麵臨的最為緊迫的課題。因此,將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區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選擇。
此次“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新疆財經大學和東西部經濟研究院聯合主辦,並由新疆哈密地區發改委、內蒙古錫盟發改委等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