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物價節節攀升 深圳人去香港打醬油

本文內容已被 [ rondo ] 在 2010-11-06 10:47: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瓶500毫升李錦記生抽醬油香港售價5.95元(按0.8619匯率換算),而深圳超市價格是6.6元;一瓶750毫升潘婷洗發水香港售價44元,而深圳賣到了54元。

  這份價格對比表出自深圳李太太的賬本,裏麵清晰地記錄著她這些年來赴港采購的貨品。幾年間,采購單悄然從化妝品、奢侈品轉移到了不起眼的油鹽醬醋等日用品上。精明的何止李太太一人,當前深圳主婦赴港采購日用品漸成風尚。網民“母子媽”發帖“細數在香港買的好用的日用品”,迅速吸引68萬多次點擊率,足見到香港采購日用品的吸引力。

  曾經,內地低物價吸引著香港人北上購物,熱潮風行30年。而今,深圳人赴港采購日用品漸成風尚。這一轉變的背後是近年內地物價上漲凶猛,同時人民幣加速升值,使得香港物品更顯物美價廉。深圳的李太太說:“近水樓台的深圳人沒理由抗拒。”

  深圳“背夫”:開始迷上去港掃平價日用品

  距離深圳羅湖火車站不遠便是深圳羅湖口岸,對麵便是香港。昨晚8時許,被譽為“全世界最繁忙口岸”的羅湖口岸燈火通明,出口遊客絡繹不絕,場麵蔚為壯觀。

  幾乎所有遊客都超負荷:背上一個雙肩包,手上拎著大包小包,還不忘拉著一個拖箱。遊客們腳步急促,臉上洋溢著“血拚淘貨”後的笑容。

  見到這番情景,同樣熱衷於香港購物的羅小姐說,這些背包客有一個新稱謂,叫“背夫”。羅小姐解釋說,以往深圳人赴港大多采購名牌首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如今卻把油鹽醬醋、嬰兒奶粉、家居清潔用品等日用品成包成箱地從香港背回家。

  28歲的羅小姐在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以往去香港購物熱衷於購買品牌衣服,對日用品價差並未留意。然而去年,羅小姐發現樓下的芝士蛋糕單價從20元漲到了25元,物價上漲來勢凶猛。此時,羅小姐發現身邊的同事漸漸迷上“去港掃平貨”。

  在滾滾人流中,有一群白發蒼蒼的老年“背夫”,同樣大包小包肩挑背扛,不亦樂乎。羅小姐說,對於習慣節約的中老年人,更加青睞香港相對便宜的日常用品,通常將背包塞到極限才肯善罷甘休。

  精明香港人:購物送回深圳車票吸引顧客

  去年4月,深圳施行深圳戶口居民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政策,加上開通福田口岸和西部通道,深圳市民去香港越來越便利,周末去香港“掃貨”成為一種習慣。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上半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增26.9%至1048萬人次,而6月單月人數亦創曆史新高。

  當深圳人赴港采購日用品已成潮流,精明的香港商人想出了更多的促銷手段,以便吸引深圳客人。

  深圳一家知名網站還開辟專門的討論區,讓赴港采購的網友們交流心得,分享經驗。一位網友介紹說,屯門市廣場廣告稱,首次到訪的消費者隻需在該商場消費滿300港幣,憑當日購物發票,即可免費領取一份精美禮品。對於網友的這一介紹,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達謝意,躍躍欲試。

  還有網友留言介紹說,在一家商場隻需任意消費滿800港幣,即可免費換領前往深圳灣口岸的巴士單程票一張。

  在網上論壇,深圳網友們還流行互換香港的打折卡,“拚”各類消費券。

  原因:內地物價上漲加人民幣升值

  在最近的一次采購中,李太太還帶上老伴當搬運工。早上7點從家裏出發,過羅湖口岸後,拿著八達通卡搭乘地鐵40分鍾便可以抵達上水商業區,在熟悉的商鋪裏采購完畢立即原路返回,通常還能趕上家裏的午飯。而路費,隻要40元。

  李太太回憶說,2000年左右,香港自由行剛放開那會,香港的物價讓深圳人望而卻步,而深圳低廉的物價則引發了港人北上購物潮。

  近年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人民幣兌換港元經曆了“100港元兌97元人民幣”到“100港元兌換87元人民幣”的迅速攀升,人民幣的購買力大大提升,香港日用品竟然形成了價格低窪。

  聲音

  深圳人赴港“打醬油”觸痛了誰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10月城市31種食品中近80%價格上漲。因為食品等價格飛漲,所以造成深圳市民奇怪的“赴港打醬油”現象。

  近段時間頻頻有專家出來為基本物價上漲找理由。有一位研究員的觀點更直接、更量化,他以美國作為漲價的參照物,要百姓再忍受40年吧,因為咱們再漲數十年也趕不上美國的物價指數。

  這種選擇性、單向性比對,顯然缺乏最基本的民生考量。隻去比物價,不去比收入和基本保障,這樣的對比毫無意義和價值。為各類物價上漲找理由,專家們一直不缺新意,可缺乏基本的民生情懷。當前不爭的現實是,多數百姓民生成本太高。20年前,10元錢可以到市場買一隻剛剝了皮的全羊,甚至店老板還要為你找補,而今捏10元錢隻能買回200克羊肉;5個月前,20元可以到菜市場提回一公斤多豬肉,現在卻隻能購回一半……如果工資跟著物價一道漲倒也作罷,偏偏是除吃財政飯和少數壟斷國企之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職工,工資袋已經數年未有變飽滿一些的跡象。11月1日《人民日報》報道,全國總工會進行的一項職工收入調查結果顯示,有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

  大多數百姓之所以對漲價如此在意,完全是當前的物價上漲已經讓他們有了切身的痛感。以前港人到深圳“掃貨”,現在貴為內地一線城市的深圳,市民卻要到收入更高的香港去“打醬油”,這是發改委專家口中的“進步”嗎?當前,努力平抑物價的政府正在艱難前行,但背離民意的“專家聲音”卻屢屢傳出,這又會觸痛多少人呢?

  因而,政府在加強流通領域監控、平抑物價的同時,還應通過稅收等調節手段,將居民基本物資消費中漲價的部分,通過收入分配的辦法,再次補貼給中低收入群體,消弭和化解“工資漲不過物價”的經濟風險。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內地物價節節攀升 深圳人去香港打醬油
  • 生活萬象小笑話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 黃酒,料酒小知識
  • 微型小說 那些不屬於你的人和情(下)
  • 生活萬象小笑話 老婆長胖後的煩惱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