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美國擾亂中國穩定性的計劃 中國崛起或中止 zt

史蒂夫·漢克(蔚華 編譯)

[ 我相信,如果中國當前落入到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棋局中,結果將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經濟的劇變以及一個世界級的災難會相繼發生 ]

“貨幣戰爭”,人們喜歡用這個詞語來形容目前的國際貨幣環境,尤其是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在幾個主要國際會議上,這都是或者將成為主基調。的確,根據美 國的“戰爭計劃”,人民幣兌美元的大幅升值會造成中國經濟的不穩定,這會讓中國這顆正在崛起的新星上升的步伐戛然而止。

中國領導人感到了擔憂,並提醒說,人民幣升值會使中國經濟不穩定,且會是“全世界的災難”,這番言論合情合理。

我想說的是,美國用匯率作為秘密武器來擾亂中國經濟的穩定已不是第一次。追溯到上世紀20至30年代,當時中國還是銀本位時期,美國不是,因此中國的“元”-美元匯率取決於以美元標價的白銀價格。

起初,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遞交了他的中國貨幣穩定“計劃”。這一計劃看似能夠使美國白銀生產商受益,也會幫助中國,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1933年托馬斯修正案獲得通過,該法案授權總統增加聯邦儲備票據、存款以及美國貨幣,該修正案還授權總統減少美元的黃金含量,並有很大的權力來處理白 銀問題。1934年又頒布了《白銀購買法案》,命令財政部長在國內外購買白銀,直到每盎司白銀的市場價格達到1.29美元為止;或是,直到財政部持有的白 銀儲備達到黃金貨幣儲備價值的三分之一。而當時市場上的白銀價格隻有44美分/每盎司,要達到國會規定的價格,白銀的價格要上漲200%。這一白銀購買法 案促使羅斯福政府買入白銀,這使得白銀價格在1932~1935年上漲了128%(以年化平均利率計算)。

美國抬高白銀價格的直接後 果,是導致中國當時的貨幣“元”升值,並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流通貨幣不足並造成通貨緊縮。當時出現的一些怪誕的爭論,又狠狠刺激銀價再上了一個台階,那些 白銀愛好者堅持認為,隨著銀價的上漲,中國元兌美元會隨即升值,這能夠通過提高中國的購買力而使中國受益。

美國參議院的一個特別委員在1932年寫道:“白銀是他們(中國)財富和購買力的衡量工具,並充當儲備的功能,是他們的銀行賬戶。升值的白銀財富是讓那些民族可以購買我們出口產品的財富。”

然而,事態的發展並未像美國宣傳的那樣,卻以“計劃”的方式演變。隨著以美元計價的白銀價格暴漲,中國“元”兌美元大幅升值。1932~193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6%,當時南京城裏的零售品價格下滑了20%。

中國為了從美國白銀政策造成的經濟困局中獲得些許喘息之機,尋求對美國財政部的白銀購買計劃進行修正。但是中國的訴求未被理睬。在給中國發出諸多逃避性的答複後,羅斯福政府最終在1934年10月12日指出,他們很少會執行美國國會發布的政策。

此時,中國意識到希望已經破滅,然後於1934年10月14日被迫宣布廢除銀本位製度,官方的聲明被推遲到1935年11月3日才發布。美國的 “計劃”仿佛有魔力一般——中國的貨幣動蕩隨後發生了。當時民國政府開始發行不兌換的紙幣,失去白銀支撐的貨幣當時曾轉向黃金,但最終因戰爭、財政赤字和 政府信用不足,貨幣發行陷入了惡性通脹。

曆史的相似性總是有很多諷刺之處。就像上世紀30年代那樣,美國並沒有什麽“戰爭”計劃,甚至連這個計劃的一點想法都沒有,但落到當前,我相信,如果中國當前落入到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棋局中,結果將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經濟的劇變以及一個世界級的災難會相繼發生。

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已經經曆了兩個不同的匯率體製。1994年之前,中國仍處於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國GDP和通脹率相對較為波 動。而在1994年人民幣大幅貶值後,一直到2005年,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是當時的主旋律,這個時期中國GDP和通脹率的波動性也隨之降低,因人民幣與 美元牢牢掛鉤,中國通脹率開始跟隨美國的通脹率走勢。2005年7月之後,中國進入到人民幣逐步升值的階段。

當前全球匯率市場風雲動蕩,我覺得各方可以重新聽聽德國財政部長卡爾·希勒在1966年至1972年曾言簡意賅說過的那句話:“穩定性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穩定性是萬萬不能的!”

(作者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華盛頓加圖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曾出任美國總統顧問。蔚華編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