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自開辦以來的一百年間,總共發出了八百二十九次獎金,華裔共得十次殊榮:第一次是在1957年,由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得的物理獎;第二次是在1976年,由丁肇中得的物理獎;第三次是,在1986年,由李遠哲得的化學獎;第四次是在1989年,由十四世達賴喇嘛得的和平獎;第五次是在1997年,由朱棣文得的化學獎;第六次是在1998年,由崔琦得的物理獎;第七次是在2000年,由高行健得的文學獎;第八次是在2008年,由錢永健得的化學獎,第九次是在2009年,由高錕得的物理獎;第十次是在2010年,由劉曉波得的和平獎。
十一位華裔中,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和高錕全是美國國籍,高行健是法國國籍,達賴喇嘛早就羞為中國人,因而劉曉波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唯一的諾貝爾獎得主。
無論閣下喜歡也好,討厭也罷,暫且撇開政治立場和是非成敗不談,單就這種殊榮,對中國人來說,是珍貴難得的,是值得額首稱賀的,是值得驕傲的。
劉曉波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像一個炸開了的蒸汽鍋,使得中國人更加的兩極化,支持者認為是全球華人的光榮,反對者認為劉曉波不配得此殊榮,因為他是漢奸、叛國、洋奴、兼罪犯,這種永遠無法得到共識的爭論,雖然無聊,但卻從這些七嘴八舌的爭論中,徹底突顯出某些中國人的無知、囂張、幼稚、自私、狂妄、惡毒、嫉妒和醜陋。
每一次我看到這些思想和言論上的亂象,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台灣那位現代自由主義先驅殷海光,這位台灣大學邏輯學教授的理論和思想,影響著整整台灣兩代人的思想,目前台灣學政兩界中的佼佼者,多出其門,或直接、間接的受到殷海光思想的影響。
殷海光對台灣年青人的貢獻,不在他那膚淺的邏輯學,不在他那西方學術的翻譯,而在他那一身冷酷的獨立知識分子傲骨,與指出台灣年青人應該如何去分別是非,如何去獨立思考。
〝如何分別是非〞與〝如何獨立思考〞這兩大命題,正是當今海內外中國知識分子----如果中國還有知識分子的話----最為缺少,最為需要的東西。
讓我們透過這些因為劉曉波獲得了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而引發出來的混亂現象,來看看諾貝爾獎事情的真相。
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於1833年10月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Stockholm,Sweden)出生,諾貝爾家族是歐洲的望族,曆代倍有人才出,較之美國的如杜邦(DuPont)、肯尼迪(Kennedy)、洛克菲勒(Rockefeller)與福特(Ford)等望族,毫不遜色。
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自己的家庭,亦是兩代四傑,個個有著非凡的創作力,和對人類有著超卓的貢獻。
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Immanuel Nobel)不單富有,而且眼光獨到,思想開放,長袖善舞,精於把握時機和商機。
伊曼紐爾.諾貝爾一生中有四大發明,一是木材膠合板業必須要用的旋轉車床(Rotary Lathe), 第二是現代木材膠合板(modern plywood),第三是海底水雷(underwater exploding mine),第四是軍事攻擊武器的海底魚雷(torpedoes)。
這四大革命性的發明,與籍著他與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Tsar NicholasⅠ)深厚的私交關係,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創辦的〝諾貝爾軍火供應廠(Fonderies et Ateliers Mecanniques Nobel Fils)〞,在克裏米亞戰爭(Crimean War)中成為暴發戶,賺得盤滿缽滿。
克裏米亞戰爭是俄羅斯帝國獨立對抗法蘭西帝國、大英帝國、奧托曼帝國(Ottoman Empire) 薩爾迪納帝國(Kingdom of Dardina)和納紹公國(Ducht of Nassau)的多國大混戰,由1853年十月至1856年二月的兩年四個月的戰爭期間,俄羅斯帝國以一敵五,雖敗猶榮,自己傷亡十四萬三千軍兵,但也使法蘭西帝國傷亡三十七萬六千軍兵,奧托曼帝國傷亡十七萬三千軍兵。
這場克裏米亞戰爭大戰,死傷之巨,曆史少見,雙方人馬殺的沙塵滾滾,也使伊曼紐爾.諾貝爾的鈔票滾滾。
可是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 將雙方的戰爭結束後,由於俄羅斯帝國新沙皇被逼將黑海(Black Sea)變成公海後,國勢日弱,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55年3月2日,氣憤而死。
新沙皇亞曆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Ⅱ)改變國策,實行裁軍,恢複國力,不再信任大發戰爭財的伊曼紐爾.諾貝爾,由於事出突然,他被政治和經濟環境壓迫得幾近破產,無奈之下,隻得退出俄羅斯,帶著他的失望和遺憾,返回瑞典老家。
伊曼紐爾.諾貝爾有四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分別是老大羅伯特.亞爾馬.諾貝爾(Robert Hjalmar Nobel),老二路德維格.伊曼紐爾.諾貝爾(Ludvig Immanuel Nobel),老三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和老四埃米爾.奧斯卡.諾貝爾(Emil Oskar Nobel)。
伊曼紐爾.諾貝爾有四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分別是老大羅伯特.亞爾馬.諾貝爾(Robert Hjalmar Nobel),老二路德維格.伊曼紐爾.諾貝爾(Ludvig Immanuel Nobel),老三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和老四埃米爾.奧斯卡.諾貝爾(Emil Oskar Nobel)。
1876年,羅伯特.亞爾馬.諾貝爾和路德維格.伊曼紐爾.諾貝爾在俄羅斯阿塞拜疆省首都巴庫市成立了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Brother Nobel(Branobel)-Azebajan Company,Baku, Azerbajin,Russia),成長快速,數十年間,幾乎壟斷了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後來這家石油公司,成為霸占著全世界一半石油市場的超級巨無霸。
四兄弟中,最不幸的是老四埃米爾.奧斯卡.諾貝爾,1864年9月3日,在他父親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赫勒內博裏斯市(Heleneborg,Stockholm)的工廠內做硝化甘油酰胺炸藥(nitroglycerine)試驗時,與其他的五位研究員,同時死於一場意外爆炸中。
四兄弟中,最有才華的是老三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42年,他跟著父親遷往俄羅斯聖彼得斯堡(Saint Perter*****urg,Russia)居住,在那裏,他跟從家教老師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教授(Professor Nikolay Nikolaevich)學習化學課程,奠定了他的化學知識基礎。
終身未娶的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雖然個性內向,不願在公開場合交際,但天賦極高,智慧過人,精通法、德、俄、意、英、瑞六國語言。他於1850年到法國巴黎學習化學,再轉赴美國學習化學四年,畢業後回到俄羅斯聖彼得斯堡協助他父親,從事海底炸藥的改良和研究。
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研究成果是驚人的,他個人在全世界二十個國家擁有超過三百五十種專利,為他帶來了使人羨慕的財富,然而克裏米亞戰爭的慘重傷亡,在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心中留下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
1888年4月12日,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二哥路德維格.伊曼紐爾.諾貝爾在法國戛納市(Cannes,France)因為心髒病突然去世,一家幸災樂禍的法國報紙誤以為是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死了,在次日的頭版新聞上發表大字標題說:〝那個死亡販子死了!(The merchant of death is dead!)〞並且為他發表訃告式的新聞報道說:
〝那位發明死亡機器,和研究著比任何前人都更快、更多地殺人而致富的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博士在昨天終於死了。〞
這幾句短評,使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驚出一身冷汗:他驚的不是法國報紙的張冠李戴,而是原來在自己死後,後代人是如此這般地來評價自己的! 幾經思考,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決定要用自己的財富,來改變後世人對自己的評價。
1895年11月27日,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在法國巴黎瑞典-挪威俱樂部(Swedish-Norwegian Club)公開簽署他最後的遺囑。
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在1896年12月10日,因為中風而病逝意大利聖雷莫市(San Remo,Italy)的自己家中。
在遺囑中,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聲明將他總遺產的百分之九十四的現金----現在市值約兩千五百萬美元----中的利潤,頒發給在物理、化學、文學、醫學及和平五大領域中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物、機構或團體。
其中經濟獎一項,是從1968年開始,由瑞典中央銀行(Swedish Central Bank)為了紀念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而增添的特獎,實際上與原來的諾貝爾獎無關。
由於艾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在遺囑中特別申明這些將金的得主,不受國籍和疆域的限製,於是成為全球各地最為矚目的獎金,諾貝爾獎得主不單可以受到在特殊領域裏的肯定,還可得到經濟上的鼓勵。
像這次的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金,就高達一百五十萬美元,得主如果不能親領,其配偶可以代領之,如果得主的配偶也不能代領的話,諾貝爾委員會就將這筆錢存在一個特別的基金會裏,等待得主將來領取。
(待續)
2010年10月10日 高勝寒 在 美國華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