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劉曉波 ---- 讓人看清了偉人與渺小

一個偉大的人往往願意從他人身上去發現偉大的閃光。 一個渺小的人往往迷戀在從他人身上去發掘瑕疵。 一個偉大的人是有自省意願、能力與勇氣的人。 一個渺小的人是缺失自省意願、能力與勇氣的人。 一個偉大的人是一個努力達到靈、智、行、言完整一致的人。 一個渺小的人是一個靈、智、行、言毫無一致的支離破碎的人。 一個偉大的人並不去首先躲在人群中指手畫腳地去嫉妒、挑剔他人,而是首先要求自己追求真實、追求自由幸福並勇於承擔個體責任。 一個渺小的人則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尤其是在群體認同的保護下與對個體他人過錯的指責謾罵中)逃避真實、自由、幸福與個體責任。

從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前後的中文係人們的言論評判中我不難看出偉大與渺小、存在與虛無、追求與逃避、自由與專製的博爭。 大多數維護中國專製文化的衛道士們都是試圖回避、逃避個體自由與責任的人。 一些能批判分析這種專製文化的人們也試圖用“受害者情結”回避、逃避個體自由與責任。 那些苛求劉曉波的人們大都是被中國群體專製文化奴役的人們。 尋求所謂“完美”的代表人士與救星而從不反省自身“原弊”是這些人的典型特征。

大多數所謂的反共人士們都迷戀在揪群結夥、爭權奪利、互踩互捧之中而從不以個體良知為準去做任何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隻有極少數的良知人士們在默默地用自身的言行去做那些有意義的事情: 楊逢時女士每一年以個體身份組織紀念六四的音樂會;王友琴女士一直不倦地用個體身份書寫去暴露毛共在文革中的暴行;我本人也會用我個體身份去盡力保衛美國的自由價值 – 衝擊毛像與“孔學堂”是我作為一個自由人應盡的、基良知理性的個體責任。 然而,大多數的中文係人們都迷戀著去建立什麽“組織”、設立什麽“頭銜”、在人群中尋找什麽“地位”與“他人的認同與承認”。 無價值、無信仰的“群體文化”使這些人們在沒有他人相依相存的時候無所適從。

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劉曉波並不是一個沒有原弊的人。 劉曉波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自省與對他個體責任的承擔。 六四之際,劉曉波並沒有像方勵之或大多數的所謂天安門學生領袖們一樣,首先想到的是逃離現場與他個體的人身安全。 他與極少數的幾個六四參與者在最危險的時刻回到了天安門廣場並因此被捕入獄。 這種對個體自由的追求與對相應而來的個體責任的承擔贏得了我的尊敬。 胡佳、高智晟、陳光誠等勇敢的良知個體也因為他們對自身個體責任的承擔贏得了我的尊敬。 林昭、遇羅克、魏京生等勇敢的良知個體也都是承擔個體道德職責的典範。 但我完全可以斷定: 如果你用負向的群體、專製文化心態去審視我所提到的這些良知個體,你都會發現他們無一不是有瑕疵、有原弊的、有能力限度的人。 然而,用這些人身上的不完美去否認他們的偉大之處,甚至用歇斯底裏的病態瘋狂地去編造謊言將他們作為敵人去打擊隻能說明這些病態攻擊者們的渺小與無自知自省的專製群體心態。

基督的精神是建立在對人性的精辟與正確的解讀上的: 每一個人都有“原弊”,都是不完美的和有局限性的存在。 但這個人生來的“原弊”絕不意味著人的絕望與無奈。 相反,人的對自身“原弊”的認知與自省使人成為“主動體”去追求個體自由並承擔個體責任。 由此,人可以不斷地在道德指南下向“人的偉大”行進。 希望由此取代了“被環境、文化背景、種族、出生等所限定而產生的無奈絕望感”。 人的自由基此成為可能。

對“不同與原弊”的不容忍往往導致對“專製與邪惡”的不得不容忍。 強權,地位與人對未知的恐懼感之所以成為中文係人們的共同病態追求與生存的基點就是因為中國專製文化對人性的歪解、曲解、病解。 一個不自省自身“原弊”的人是一個不可能追求真實、正義、自由與尊嚴的永遠逃避個體責任的可憐蟲。 至終,我要去問每一個中文係的人:

你到底是誰? 你到底是什麽? 你到底在生命中想得到什麽? 你對你自身的自由,尊嚴與幸福究竟做過什麽,有過什麽個體的選擇? 你每一刻都在反省自身去追求真實嗎? 你想做一個偉大的人嗎?

所有跟帖: 

great posts -0809- 給 080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9/2010 postreply 17:38:49

回複:ZT:劉曉波 ---- 讓人看清了偉人與渺小 -reader- 給 reader 發送悄悄話 reader 的博客首頁 (2837 bytes) () 10/09/2010 postreply 19:26:07

沒錢了,所以想讓別人不拿薪水的去反中國? -T0shi- 給 T0sh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9/2010 postreply 22:10: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