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主角倉皇逃逸,大腕高喊《彎道超車》 (三)
電視連續劇《手機》在一男一女兩位主角的逃遁中落下帷幕,嚴守一往日的侃侃而談和武月的嬌美才藝, 隨之均化成了觀眾淡淡的記憶。
權貴能威逼嚴守一這樣的文化名流並超然法律,就有通天之力,可以搬動前朝當朝元老,或現屆上屆的軍委委員。 麵對通天之力,文人們能做的就是展現好人的不幸遭遇,引起國人的思考。
草民們的反應是揪心而又無可奈何:他們自己的日子還是泥菩薩過江,能作的隻是哀歎,法律的保護總是有限,民主還真很遙遠。
公務員們的反應可能遲緩,同情心會有,但大多不會傷感;他們總愛說,我們的社會是瑕不掩瑜,總體上還是美好。
文化技術精英們的反應如何?會有人與編導的心靈息息相通,也會有人害怕,逃避,或麻木不仁。
權力精英們的反應可能是相反的兩種,一種是把劇情看作是對他們自己隱含又危險的政治攻擊, 另一種肯怕是震撼,因為正義羞恥感和良心還未在中國社會的頂端完全消失。
編導們最想要影響的群體大概是軍人,他們大多來自平民,沒有財產束縛,卻有實力有意誌框扶社會公平正義,確立法律憲政的權威,讓人民多少有點主人翁的感覺。
不錯,對一部電視劇結尾的這種政治或馬基雅維利式閱讀,對不少人來說,當然是顯得牽強無事生非。 但嚴守一離開北京前的發現:夜幕在京城是從天突然而降,這難道隻是對他自己個人生活的悲觀而不是編劇通過他的口留給觀眾的警示?
表麵上平靜的日子可能要遇到麻煩,中國的政治可能會有大變,這是“亂嚼舌頭”一類人士由來以久的話題。 如果所謂重慶模式的締造者薄熙來一兩年後進不了中央常委,這不說明頂層有劇烈的鬥爭?
政改的口號這幾年已是幾起幾落。一方麵“解放思想”四字不斷出現在國家領導人口中,有時竟還有“普世”的言論;另一方麵,我們時不時也聽到“不易幟”不西化的承若。 最近,政改的口號又響起來,它會不會引起高層鬥爭?
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網上再次細讀《彎道超車》的大腕作者“不看地”的政治評論(“漫談中國政治改革一二三”)。他的看法怎樣呢?他認為亂的可能性是有的:
“因此國家內部的各派勢力爭執,要做到的就是文鬥,而非武鬥。。。。 要讓鬥爭的主要武器是吐沫和口水,要讓鬥爭的主要戰場在互聯網、電視和報刊上,甚至在法庭上。。。。但就不要讓這個戰場在街頭運動上,在發動暴亂和鎮壓暴亂上,最後就是在軍事戰場上。” (漫談中國政治改革之二)
“如果你的鬥爭目的,是把大桌子,給割一塊下來,自己然後搬到另一個角落裏麵過日子,或者你的鬥爭目的,隻是想把大桌子給掀了,然後自己重新安裝一個桌子,那麽這個飯局,就沒有辦法和平的進行下去了。” (漫談中國政治改革之三)
引證大腕的話語不是要討論動亂或大亂的可能,而是想說明:政改可能是場大變並有激烈的鬥爭。
在快要到來的“十八大”會上,雙方的分歧到底是什麽呢? 我們大概可以說,一方要竭力維持黨的絕對權威使“井岡山”的旗幟永遠飄揚,而另一方則要盡力阻止黨的“絕對權力帶來的絕對腐化。”
其實,雙方的激烈鬥爭在“十七大”前早已開始,那次是傳統派占了上風,改革派得到的隻是溫總的詩篇“望星空”和還可以空喊幾句改革口號的權力。 三年過去,情況好像突然變得對改革派有利:
1. 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加大,道德淪喪加深,腐敗之勢無法阻止;
2. 毒奶粉假藥事件湧現,官員霸道好色好財,加劇人民與黨和政府的對立;
3. 反溫派行事過度,引起人民和軍隊將官普遍不滿;
4.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和軍隊將官終於明白,法製和憲政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唯一鑰匙。
於是一月前,香港傳來一聲雷響。國防大學書記劉亞洲將軍在與鳳凰月刊訪談時擲地有聲:“中國如回避政改(不給人民的監督權力),中國社會十年之內必將崩潰。”
當然,反對改革的傳統派並非沒看到社會觸目驚心的道德沉淪和社會危機,也並非沒有真意來化解這趟危機。 公平的來說,他們中並非缺乏有幹才的愛國之士。
那麽,他們的缺陷是什麽呢?
他們的缺陷就是他們難以擺脫的封建王朝意識:鐵馬金戈打下的江山必須在共產黨的名下流傳萬代。 如此心態與滿清貴族相差不遠,當然,先列們打江山時,想的是人民,是一個人民做主的中國。
傳統派們是愛民愛國的,但愛“紅旗”愛王朝愛江山卻是來得更加重要。
改革派與傳統派之間的鬥爭,不隻是會議室的論爭,不隻是雙方對黨政軍位置的爭奪;它無疑也是一場意識形態之爭。
傳統派正在創立的新意識形態經過幾年的經營,已在三方麵露出頭腳。
第一個方麵是名義上以黨為中心實際上以紅旗為中心的國家主義:經濟的發展,個人的自由幸福,社會的公平正義,法製憲政,文化的創新,統統從屬於統治者所定義的“紅色”國家意誌;
第二是對西方政體,民主意識和人權概念的醜化和批駁;
第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恢複毛澤東思想。
這種新的正統主義的意識形態,其目前的社會效果十分明顯,正滲透著80後90後的思維方式。 其“優點”是它與中國封建傳統一脈相承,為民族的自我崇拜加油,為民族的心靈提供慰籍。 其致命弱點是:它與道德淪喪和社會危機的現實格格不入,並蔑視規避事實與真理。
有趣的是,我們已看到了三種不同風格的正統主義:汪鋒的學術派已得到洋學者的賞識,何新的政論派可能已影響到上層,第三種可能是以《彎道超車》作者“不看地”為代表的網絡漫談派,以其獨有的“醬油”風格,既可吸引海外學子又可迎合網絡憤青。
此三人的共同點當然是都承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饒有理性不崇尚戰爭,但西方政體和思想就是中華文明的陷阱。
“超車”大腕的網絡漫談確實獨具一格,使人驚訝。 他詼諧自稱為“醬油”卻也是其思維語言風格的真實寫照。
一方麵“超車”大腕總是娓娓道來,顯得平易近人,另一方他也可以時時“小李飛刀”罵政府無能治國,貶萬人矚目的政改為“分贓,”把民主與殺人掛鉤;
“超車”大腕喜好縱橫捭闔,旁征博引,同時他也可蜻蜓點水,避重就輕,偷換概念;
“超車”大腕對市場是崇拜的,對戰爭是謹慎的,但對法製和民主的韃伐又是驚人的露骨和放縱。
作為正統主義者,大腕“不看地”自我標榜為“中庸”無可非厚。他的“不看廣告看實效”原則被人稱道。當有人追問,既然他是“實效”原則,他又為何愛給人貼上“裏通外國”的標簽時,對這一邏輯問題(不遵循自己的原則),“不看地”給出的是一個實用主義的“巧妙”回答:因為這些人的提議得不到人們的擁護。
偷換概念成性,違反了邏輯決不會臉紅。 就這樣,在弘揚“實用”或“中庸”的同時,德行一步步成了可有可無的遮羞布奢侈品。
然而,誰又會在網上去過份追究邏輯中所含有的道德問題。 淵博的知識,奇特的語言,愛國的情愫,對民主的蔑視,加上藐視邏輯的實用主義,使“超車”大腕構成了網絡傳媒時代的一大看點。
我們知道,西方資本主義有一代又一代理論衛道士和辨護者,無視其社會文化的深刻矛盾與危機。“超車”大腕飽學西方文化社會批判理論,他得到的啟發好像是:做正統或封建社會主義的辨護士,他是義不能辭。
《手機》主角倉皇逃逸,大腕高喊《彎道超車》 (三)
所有跟帖:
• 非常精彩。清醒而審慎。 -采薇采薇- ♂ (298 bytes) () 10/04/2010 postreply 0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