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風波的輸家與贏家

中日對釣魚島主權的爭端引發的民間保釣風波,對兩國關係而言,就像熱帶台風,隔一段時間總要來一次。因此,幾番風雨之後,當局也就變得老練了。為了防止事態失控,當局這一次無論是對日方的反製,還是對民眾反日行動的壓製,似乎比以前要得力。

盡管如此,胡錦濤還是注定成為這次保釣風波的最大輸家。首先當然與他的個人風格有關。胡錦濤既無個人魅力,也沒有與公眾溝通的能力,遇到民情激憤的事件,對他就格外不利。但更重要的是,胡錦濤發現,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形勢的變化,都不利他再玩弄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來獲取個人政治利益。在國際方麵,中國的形像正在迅速惡化,而胡錦濤的誤判和失策對此要負很大責任,如果美日和其他國家發現胡錦濤又搞小動作,中國的國際對手就會進一步失去與他打交道的興趣。此番中國推動恢複六方會談失敗,已經露出了這個苗頭。

在國內方麵,民眾對日本政府的行為雖然十分憤慨,但是對內政和現狀的不滿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胡錦濤現在很難通過玩弄民族主義情緒來轉移民眾的這些不滿,反而有很大可能引火燒身。這樣,胡錦濤就必須動用他的全部政治資本壓製民眾采取大規模的反日行動,而他個人的政治代價也就非常高了。

此次日本人的反應比過去更強硬,有可能是基於對中國內外形勢的研判。不過,畢竟中國的國力與過去大不相同,民眾反日情緒的高漲,會不會促成中國對日本外交戰略的大轉折,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事實上,沒有這次事件,美日方麵已經開始調整對華戰略,因此,在與釣魚島主權相關的海洋資源博弈中,中國看來不可避免地從尋求共同開發,轉向更具對抗性的爭奪。此次事件無疑將加速這一轉折。為此,中國將如何使用自己迅速增長的海空軍力,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這一次香港媒體大肆炒作“我們的海軍在哪裏?”,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現像。

9月17日,《共識網》刊載了一篇關於“長崎事件”的文章。作者金滿樓告訴讀者,1886年,李鴻章派出“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艦訪問長崎,不僅震撼了日本,而且引發了北洋水兵與日人的暴力衝突。當時中國海軍占很大優勢,但清廷不敢開戰。長崎事件反而激發日本舉國上下奮發圖強,迅速壯大了海軍實力,數年後北洋水師全軍複沒,中國蒙受奇恥大辱。文章的結論是,“‘長崎事件’本該開戰,……至少它能刺激中國繼續軍備競賽,而不是坐視日本強力發展海軍,……中國的國運逆轉,或許就在這一線間。”

作者沒有觸及清廷為何不敢開戰這一要害問題,而是主張用加劇軍備競爭來刺激中國強盛。這反映了中國民族主義情緒中十分危險的傾向。如果這種傾向借保釣風波而占了上風,中國會再次成為最大的輸家。

正因如此,韓寒的博文令人敬佩。韓寒給那些拿不定主意是否參加反日遊行的人上了一課,他指出了今日中國的荒唐:政府不準民眾為維護普通人的權利而遊行,卻允許為國家的麵子遊行。韓寒提醒中國青年,要真愛這個國家,就不能愛這個多數人隻能做奴才和走狗的專製製度。沒有了專製,中國人才不會有保釣、奧運火炬這類尷尬,才能找回真正的尊嚴。韓寒的文章被刪掉了,但是連當局自己都知道,這隻能刺激更多人設法去讀到它。

如果隻有少數精英支持韓寒反專製的愛國理念,中國還是不會有希望的。但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變化。上周末,最牽動人心的公共事件其實並非反日遊行,而是上萬人在微博上聯名,要求釋放被政府非法扣押的江西宜黃縣強製拆遷中自焚者的家屬鍾如九。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精英分子參與推動了這一規模空前的網上維權事件。

也許有一天中國人會感謝曆史給我們留下了釣魚島這個爭端,因為這個爭端不斷地刺激我們不善反思的民族去反思和抵製專製主義。倘若韓寒主張的愛國理念因這樣的刺激和反思而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中國就是釣魚島爭端的最大贏家。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