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政策需要敦刻爾克大撤退

中國人口政策需要敦刻爾克大撤退

水寒 daguokongchao@gmail.com

一、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前,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的綏靖主義者,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謀求同侵略者妥協。1931年“九一八事變”,容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軍備。1935年8月美國通過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裝進占萊茵區。1936年8月對德、意武裝幹涉西班牙采取“不幹涉”政策。1937年7月縱容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此後又策劃太平洋國際會議,陰謀出賣中國,同日本妥協。1938年3月默許希特勒兼並奧地利。


英國首相張伯倫於1938年在慕尼黑會議上和希特勒會麵。

丘吉爾是英國議會中極少數強硬派。丘吉爾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將給歐洲帶來災難,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導致文明的毀滅。但是多數人都將他的警告視為危言聳聽。

張伯倫自吹:“對歐洲整個局勢,甚至對整個世界了如指掌。”為了推行綏靖政策,他一麵在國內打擊強硬派,一麵多次親自去德國,與希特勒秘密會談。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署《慕尼黑協定》。英、法、美企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在歐洲實現“普遍綏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張伯倫帶著希特勒一份保證不會有進一步領土要求的聲明回到倫敦,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歡呼:“在我國曆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唐寧街。”

在議會,隻有丘吉爾等少數人還在抨擊綏靖政策,他稱“我們已經遭到一次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發言引起一片抗議之聲。丘吉爾還曾一度遭到自己選區的保守黨黨部彈劾動議,差點丟掉議席。

“綏靖政策”不僅沒有避免二戰的爆發,反而助長了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野心。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張伯倫哀歎地說:“我曾為之奮鬥過的一切,我曾希望過的一切,在我公務生活中我曾奉行一切,都毀滅了。”

二戰初期英法聯軍隻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效的軍事支援。9月27日波蘭淪陷,英法兩國隻對德國在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由於戰事進展不順,下院議員們在1940年5月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在國會辯論時,一位議員在發言引用了克倫威爾解散議會時的宣言:“你們在這裏坐的時間太長了,沒有幹出任何好事,走吧,讓我們以上帝的名義告訴你們,滾!”眾叛親離、聲名狼籍的張伯倫隻得“引咎辭職”。5月10日,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


英國首相丘吉爾

丘吉爾接任首相的時候,德軍已經繞過馬奇諾防線,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將40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法國的敦刻爾克。5月27日比利時軍隊投降,法國也準備投降。西麵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唯一希望。

丘吉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英國政府通過廣播緊急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征軍對於英國意味著什麽,所以積極響應政府的呼籲,無數業餘水手和私人船主也應召而來,他們駕著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花花綠綠的私人遊艇,冒著德國飛機、潛艇和大炮的打擊,往返穿梭於海峽之間,將一批批聯軍官兵送回到英國本土。


這是當時英國士兵乘船從敦刻爾克撤退時的情形


這是英國軍隊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的情形。

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在坦南特上校等人的出色指揮下,在短短的8天中,奇跡般地將33.8萬人安全撤回英國,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鬥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沒有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沒有4年後的諾曼底登陸,就沒有二戰的勝利。

二、中國知識精英在計劃生育上的綏靖主義

在國際人口爆炸輿論的誤導下,中國在19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獲得知識精英一麵倒的支持。而印度也在1976年實行計劃生育,結果遭到廣大選民的強烈反對,在第二年的大選中,英迪拉.甘地遭到慘敗,黯然下台,計劃生育也從此廢止。

1980年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之前,決策層有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願望,但心裏沒底,召開五次座談會進行論證,經過宋健、田雪原等人的“科學詮釋”,決策層才下決心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但是畢竟還心虛,當時隻是將獨生子女政策作為臨時性政策,隻用公開信形式發出呼籲,並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麵。一些領導提出,獨生子女政策隻能實行15年,並且在全國兩百多個地方試點二胎,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根本沒有提“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人口學界和計生委一再提議要製定計劃生育法,但是當時的決策層堅決反對。

但是在宋健等人的推動下,經過田雪原、鄔滄萍、翟振武、蔡昉、李建民等人口學家的“深入論證”,尤其是何新、胡鞍鋼等決策智囊的推波助瀾,硬是將一個臨時性政策一步步推上了神龕。1990年中國的生育率已經低於世代更替水平,但是計劃生育卻在不斷強化,取消了大多數二胎試點。1990年代中期生育率隻有1.3左右了,但曾毅等人口學家紛紛將生育率篡改成1.8。

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隻有1.22了,應該停止計劃生育並鼓勵生育了,但是在計生委和人口學界的推動下反而於2001年製定了計劃生育法。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再次證實生育率隻有1.3了,十一五規劃期間停止計劃生育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但以蔣正華、宋健、徐匡迪為正副組長的由三百多位專家組成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仍然將生育率篡改成1.8,反對調整人口政策。2007年01月22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

現在計劃生育的弊端早已顯露,中小學紛紛撤並,高考考生也逐年下降,用工荒席卷全國,光棍殺人案接連發生,但是人口學家們仍然隻是提出五花八門的二胎過渡方案。其他學科的學者也都附和這種二胎過渡方案。到目前為止,人口學界隻有梁中堂和李建新等人明確呼籲停止計劃生育。

三十多年來,中國的政治精英、知識精英們罕有對這一空前的民族災難提出異議。我這些年厚著臉皮尋求各界聲援,但大多數人都以“不懂人口學”為由而不願參與這場民族救亡運動。知識精英們不懂人口學,難道也不懂生兒育女,不懂人權、人道、人倫、民族利益?沒有事實判斷能力,難道也沒有道德判斷能力?沒有理性,難道也沒有人性?

丘吉爾後來將二戰稱為“非必然的戰爭”,認為這次戰爭原本在開始時就可以輕易製止,但因英國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而讓壞人重新武裝”。綏靖政策催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國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災難。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同樣,中國的計劃生育也完全可以避免,至少應該像印度那樣被及時廢止。但因為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的短視、膽怯和偽善,導致這一史無前例的民族災難,每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損失數億人口(數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是單一年齡人口),導致無數起人間悲劇,使得世界第一大民族從此萎縮,留下了幾代人都難以承受的痛苦。

三十多年了,就算是聖旨也早就改了,但由於政治家的政治惰性,學者的爬蚤心態,民眾的習慣心理,導致計劃生育至今還未廢除。

三、中國人口政策需要一次敦刻爾克大撤退

人口危機即將全麵爆發,但人口學者和決策智囊們仍然以“政策連續性”為由推薦二胎過渡方案。如果用這種“過渡”心態,英國能夠撤出在敦刻爾克的英軍?中國大躍進能夠及時廢止?

救人如救火,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分秒必爭,如果延誤幾天,那四十萬聯軍將全部成為德軍的炮灰。如果,英國遠征軍主力無法撤回英國,那抗擊德國入侵的就隻剩下童子軍了。以後的戰爭發展也就難以預料,對於英國而言,如此慘重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同樣,停止計劃生育也有高度時限性。停止計劃生育所能出現的三千多萬堆積出生高峰,相當於當年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英法聯軍。這個堆積高峰是今後有效緩解人口危機的唯一希望。時間就是生命,1970年代出生的婦女在一天天老去,一批批婦女正在喪失生育能力。從2011年開始,中國15-49歲總育齡婦女和20-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都將快速減少。20-29歲婦女將從2010年的1.1億降至2017年的0.9億、 2023年的0.65億。

敦刻爾克大撤退也有政治副作用,撤退中英國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麵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這是一批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作戰英勇的精銳官兵,四年後在諾曼底登陸的英軍中,這些人無疑是絕對的中堅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偉大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

同樣,停止計劃生育也會有一些政治代價,但代價是不得不付出的,是值得的;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是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寶貴火種。

如果十二五規劃僅是放開二胎,即便今後千方百計鼓勵生育也是無力回天,由於一方麵生育婦女人數不足,一方麵生育意願很低了。現在中國城市化為47%,正處於加速階段,而目前城市規劃都是依照獨生子女家庭設計的,城市人口密度、容積率比韓國、台灣地區都還要高。韓國、台灣社會發展水平比中國早20多年,現在已經是民不聊“生”了,生育率隻有1.0。中國1996年以來平均每年隻出生600多萬女孩,如果光停止計劃生育而不鼓勵生育,等這些女孩到了生育期,中國生育率最多像韓國和台灣現在一樣隻有1.0,那麽每年隻出生600多萬孩子,隻占全球的1/20。世界第一大民族就在“過渡”中萎縮下去,今後曆史會如何評價這段曆史?

民意是動態的。當初張伯倫推行綏靖政策的時候,獲得一麵倒的支持。1940年9月他辭去首相職務後,仍然是保守黨領袖,擔任樞密院院長,參與決策。即便在生病之間,國家各種文件仍然送他閱批,使他能了解國家的局勢。他一直認為丘吉爾隻是一個戰時臨時政府,希望戰後他可以重新回來掌權。但媒體一直不希望張伯倫繼續在政府任職,攻擊張伯倫。1940年11月9日,張伯倫在家鄉的孤獨抑鬱中病逝。毛澤東曾說:“張伯倫以損人的目的開始,以害己的結果告終。”

同樣,計劃生育在推行過程中得到精英們的支持(雖然遭到農民的反對,但農民沒有決策發言權)。即便現在,在不對稱輿論的宣傳下,城市精英們仍然還感到人滿為患。但是人口危機即將全麵爆發,今後數億老人老無所養,數千萬光棍找不到老婆,大量喪失子女的家庭對社會喪失信心,大量失業而又有號召力的教師找不到工作,對社會的穩定的影響可想而知。麵對滿目瘡痍的人口形勢,那個時候的民意還會像現在這樣?網絡民意已經逆轉了,大眾民意的逆轉還會遠嗎?那個時候,鴕鳥心態還能管用嗎?現在大多數計生委官員、人口學家、決策層到那時都還在世,如何麵對憤怒的民意?

丘吉爾在1940年6月4日向議會報告敦刻爾克撤退時說:“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英國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家亨利.莫爾也指出,歐洲的光複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而納粹德國陸軍上將蒂佩爾斯基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寫到:“英國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

從政策連續性來說,停止計劃生育是一種撤退,但這種撤退的曆史意義遠遠超過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不是奇恥大辱!中國今後完全有理由為沒有及早停止計劃生育而後悔,為現在停止計劃生育而感到自豪!

1940年6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通報了敦刻爾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我們將戰鬥到底!”敦刻爾克撤退是從錯誤的綏靖路線上撤退,但離二戰的勝利還很遠,當時德國、意大利、日本這一軸心集團的力量仍然很強大。聯軍隻有經過積極備戰,才有4年後的諾曼底登陸,才有二戰的勝利。

現在停止計劃生育,是從過去的錯誤的人口政策上撤退,然後往正確的道路上前進。但僅僅停止計劃生育還遠遠不夠,不但難以有效提升生育率,甚至還難阻生育率的繼續下滑,今後必須出台鼓勵生育政策,中國人口才能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人口政策已經沒有退路了,已經沒有過渡的餘地了。發揚丘吉爾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精神,果斷、高調停止計劃生育,既能一舉扭轉過去的被動局麵,又能搶救出生堆積高峰、逆轉不斷下降的生育意願,為今後的人口發展贏得寶貴的時間。毫無疑問,中國的複興之路是以停止計劃生育為轉折點而真正開始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