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一)
付明泉
2010年2月
2010年8月
大清帝國(序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2&postID=33827)
大清帝國,是中國曆史上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帝國,說值得研究,是因為這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說值得研究,是因為這個王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滿民族建立完全占領中國而建立的帝國,清帝國值得研究還在於這個帝國繼承偉大的漢民族的文明,將自己全部的融合進入並進一步發展了漢民族的文化,清帝國的末期麵對的列強的侵入,使得滿民族和漢民族與其他民族一起,形成了偉大了中華民族(梁啟超語),開始了幾十的變革和求複興的艱難征程。在紫禁城的光緒皇帝的對日本決一死戰的決心,維新派變法運動,洋務派的學習西方的軍事現代化運動,構成了一部中華民族求生存和發展的悲壯的曆史畫卷。
一個人數和漢民族相比的少數民族,從寒冷的烏蘇裏江,鬆花江流域逐漸發展,進入山海關,進而統一了整個中國,這本身就是奇跡,這樣一個少數部落,也許征服並不難,但是如何統治中國,是個更大的難題,而大清帝國的繁榮可以和最繁華富庶的大唐帝國媲美,本身也是一個奇跡。對此,《狼圖騰》一書解釋為“野性的狼征服了文明的羊”,但是實際上,中國大明帝國,絕對不是簡單的軟弱的羔羊,這個能擊敗蒙古的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和軟弱的重文輕武杯酒釋兵權的南北宋王朝不同,大明帝國也是名將輩出的帝國,如果你看山海關和東北的邊站曆史,你會知道明帝國和後金政權--後來的大清帝國持續多年的戰爭,那絕對可以稱為持久戰和消耗戰。而在這些戰事中,有很多名將,早期就數不勝數,晚期依然有洪承疇,袁崇煥,吳三桂等。
大明帝國的北京首都雖然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但是大明帝國真正的元氣耗盡,是在北部的百年的戰事,而最終的南明等所有建立的明朝,都被清朝所滅。在國家政權上,大明帝國有統一的政權,在經濟上,大明帝國擁有富裕的土地,而GDP更是當時世界前列,在軍事政治上,大明帝國 武將名將雲集,國家文臣才子無數,如何能滅亡於一個北部的小民族之手?
後金政權的建立者也是後來大清帝國真正的奠基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其曆史地位在近代滿族中絕對可以和蒙古的成吉思汗和漢民族的秦始皇地位相當。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在萬曆年間發動的試圖反對明帝國的"叛亂”中的被殺,也使得努爾哈赤更多的不臣服於明帝國之心。13副鎧甲起兵的努爾哈赤一直借助明朝邊將和東北明帝國統治將領如李成梁等的分而治之的心裏扶持下逐漸發展壯大,並在名義上臣服於明帝國。努爾哈赤也第一次在金帝國被蒙古滅亡後,重新統一了一片散沙的女真族部落,並建立起完備的非常符合遊牧部落戰耕一體的八旗部落;努爾哈赤也第一次創立了滿族的書麵文字。在明帝國依然把努爾哈赤當作北胡的野蠻不開化的被統治的小部落的時候,努爾哈赤也在磨刀霍霍,“其誌不在小”。 從1584年到1619年,努爾哈赤從開始攻擊尼堪外蘭到最後征服女真的葉赫部落,努爾哈赤完成了對女真部落的統一。但是從曆史上看,努爾哈赤這個時期還基本是屬於誌向在做類似蒙古“可汗”的女真統帥,對大明帝國還屬於恐懼和臣服時期。
然而在1601年努爾哈赤去北京朝貢,已經看到明帝國的官吏腐敗和皇帝的昏庸之後,這個“胸有大誌”的女真統帥野心開始迅速膨脹,他已經看到了他可能進入山海關擊敗明帝國的可能性,占領整個中國的可能性。而昏庸的萬曆皇帝和萬曆年間,也正是努爾哈赤政權全麵壯大的時期,到萬曆44年,明朝李成梁去世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努爾哈赤外祖父反明被殺的42年之後,努爾哈赤已經征服了“女真九個部落”,正式建立為國號為“大金”,這樣,在距離1234年女真族完顏阿古打的金國滅亡已經有整整382年後曆史上再出出現一個讓漢族民眾痛恨的“大金國”,曆史上稱為後金。
萬曆46年,即公元1618年,大明帝國遭遇了曆史嚴重的饑荒和天災,而官吏的腐敗加劇了這種災難,曆史記載,萬曆末年遼東遭遇凶年,流離道路,餓莩相望。 努爾哈赤看到時機成熟,終於在1618年4月撕下了臣服的麵紗,開始正式開始了明帝國的戰爭狀態。 而努爾哈赤在開始戰爭前,頒布了對明帝國的七大恨的戰鬥檄文,他對當時的女真貴族(稱貝勒)說,:“吾意已決,今歲必征大明國!”,這場戰爭,對中國曆史影響深遠,從此開始了大明帝國的邊塞艱苦的防務戰爭。直到明朝滅亡。
曆史記載,“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隊攻克撫順、東州、馬根單、撫安堡等地,撫順總兵李永芳戰敗投降,範文程投降,副將王命印戰死,之後殺死了廣寧總兵張承胤、副總兵顧廷相、遊擊梁汝貴。1618年7月,後金軍攻入鴉鶻關(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葦子峪鎮),越過遼東邊牆攻占清河堡(位於今遼寧本溪),參將鄒儲賢、遊擊張旗戰死”。
在這樣的戰事下,大明帝國朝野震動,第一次發現了對後金的戰爭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平定內部作亂那樣簡單,而開始演變成了兩國之間的戰爭。在公元1619年,終於明帝國) 派遣了“楊鎬為遼東經略,率領明軍,直搗後金大本營赫圖阿拉”。軍隊采用四路進軍的方式,各軍的主帥分別為山海關總兵杜鬆、遼東總兵李如柏、開原總兵馬林和遼陽總兵劉鋌。
麵對明帝國來的十幾萬大軍,努爾哈赤利用各個明帝國將領之間的矛盾,采取了集中兵力,局部兵力占優原則,即“憑你幾路來,我軍一路去”的作戰方針,實現了在局部的以多勝少,“在薩爾滸明軍被擊潰,傷亡四萬五千多人。之後努爾哈赤後金軍和代善軍隊一起,又擊破進攻吉林崖的杜鬆軍,杜鬆戰死,明西路軍覆沒”。這次戰役,是一次大金政權(後來大清帝國)對大明帝國的一次軍事上的決定性戰役,從此,戰爭形勢開始向有利於清帝國方向發展。
第二次努爾哈赤領導的後金政權對明帝國的決定性軍事戰役是在公元1622年,即努爾哈赤建都遼陽的第二年,也是明帝國天啟七年,努爾哈赤擊敗了遼東經略也是明帝國的著名將領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寧市),熊廷弼兵敗被斬,王化貞下獄論死。之後,在1625年,努爾哈赤建都城於今日遼寧沈陽。而努爾哈赤最終兵敗明朝大將袁崇煥的寧遠之戰,努爾哈赤也在本年死去,努爾哈赤到底是被袁崇煥的葡萄牙大炮擊傷還是病死,還沒有明確考證,但是這場大戰對這位女真族68歲的久經沙場的統帥和政治家的打擊,是十分巨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努爾哈赤的死是和這個戰役的失敗有關係的。
而努爾哈赤有16個兒子和八個女兒, 他的16個兒子幾乎各個能征善戰,尤其以長子愛新覺羅諸英,第七個兒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第14個兒子多爾袞,第16個兒子多鐸,更是繼承其誌向,持續指揮征戰,最終滅亡了明帝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