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從美韓軍演再看所謂的“韜光養晦”“國際接軌”的外交政策(圖)

本文內容已被 [ 明泉 ] 在 2010-08-16 21:39: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國外交---從美韓軍演再看所謂的“韜光養晦”“國際接軌”的外交政策(圖)

付明泉
2010年8月16日

看看美韓軍演,在中國門口的黃海:

美韓今日開始,進行第二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在毛澤東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統一戰線”。即在一定時期內聯合大多數打擊少數人的方針政策。在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之後的國際鬥爭中,毛澤東始終堅持了這樣一條政策,稱為統一戰線的法寶。鄧小平在毛澤東死後,開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所有政策幾乎和毛澤東時代都是相反的,外交部分則更是完全廢除了統一戰線,取而代之的是韜光養晦,實際上,是停止支持過去的盟友,轉而投靠向西方,和“國際接軌”的外交戰略。

這個政策,從來沒有被修改和修正,從來沒有被反思和調整,反而在一百年不動搖的口號下逐漸放大和誇張,走向了又一個極端。不斷的自圓其說取代了任何形式的鬥爭,改革派不斷反思我們不該抗美援朝,改革派不斷反思我們除了和西方喊幾句抗議的口號,已經拿不出任何辦法去博弈,不論是製裁我們昔日的盟友,還是曾經昔日的同盟,對我們都成了可以扔掉的窮朋友,而正是這些窮朋友,支持中國進入聯合國,使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不能輕舉妄動。

中國很明顯,從加入WTO開始,就夢想成為所謂“國際大家庭”的主流之一。這個目的並不錯,但是如何實現這樣一個目的,“改革精英”告訴我們,隻要我們按美國的話做,按西方國家的規則來,“按套路出牌”,那我們就可以和西方先進國家其樂融融,把手言歡,甚至樂不思蜀。為此,我們首先高呼不按意識形態劃分國家,其次,高喊不幹涉別國內政,逐漸從很多我們過去鐵血友誼的國家中“金蟬脫殼”。我們撤退了,我們不再叢林中升起五星紅旗,不再承認西方國家的反對派的合法性,我們不再繼續支持所謂的任何盟友,我們開始不出頭,不表態,不發聲。我們夢想西方國家其樂融融的和我們舉杯祝賀。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對我們形成的無需爭辯的戰略包圍圈。我們的國際朋友在一個一個的遠離,而且離開的速度讓我們吃驚的迅速。國家需要利益,也需要友誼和意識形態的認同。我始終認為即使“國家隻有永恒的利益”,依然有戰略和意識上的盟國與敵國,而僅僅靠貿易和金錢交往的朋友,不是內心認可你人格力量的朋友,也依然是靠不住的。國家交往也是同樣道理。


有人以不時髦為借口,仿佛國際交往就是一個女人的時裝,隨著時代不斷變換。其實,外交既複雜,也簡單,核心一個國家利益,一個是盟友關係,後者以前者為基礎,但是所謂國家利益是長期利益,而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的所謂利益。有時表麵因為意識形態實際是長期地緣政治和利益與長期國家戰略發展依然能形成統一的多個國家的利益關係。我們即使注重國家利益,也絕對不能急功近利的說什麽“一心一意的發展本國經濟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隻看短期利益,這和一個年輕人,每天吝嗇的很,高呼,我一定不能給朋友花什麽銀子出什麽力氣,我必須一心一意的把自己養好養胖”,這有區別麽?


很多大國之間的矛盾,不是簡單的意識形態的問題,有根本的國家利益衝突和發展時資源的衝突。我始終不相信美國人喜歡世界上有一個和他們一樣消費的一樣武力一樣的大國。正因如此,我們和美國的合作和發展是互相妥協的,鬥爭的,就如兩個壯漢,彼此進一步退一步的協調關係,而不是簡單的妥協和順從關係。你加強鍛煉,不交往朋友,不去搏鬥,不代表對方就偃旗息鼓,靜候你的發展然後和你其樂融融。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中國的建國初期時代,正是中國百廢待興,工業國防基礎都十分薄弱的時代,毛澤東等看到了中國長期發展的艱巨性,中國內部建設的複雜性,中國國防力量的薄弱性,所以采用了“統一戰線”這個相對弱國的強大法寶。熟讀中國千年曆史的戰略家和軍事家的毛澤東是一直用“集中優勢兵力”的方式擊敗敵人的,他采用的更多的是“兵貴神速”,“聯合同盟”的戰略方式在和強大對手周旋的。而他的在和平時代采用的支持亞非拉國家的運動,與其說是對對手國家的進攻,不如說是一種積極的防禦,他更多的是建立一種堅固的新中國的政治同盟,而這些政治同盟曾被西方國家輕視的很,然而,就是這樣的政治同盟,在上個世紀70年代讓西方吃驚的驚人的提出要新中國加入聯合國,並使得美國西方很多外交陣線和陣營出現接二連三的失敗。


尼克鬆來了,並非當時因為中國和美國有多大的貿易,並非國內大資本家如何想做生意,也不是因為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尼克鬆來了,是被中國的輸出革命弄的焦頭爛額,是被中國的國際統一戰線弄的心神不寧,是在中國的國際朋友的呼聲中,已經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


我們總說我們軍事技術實力不強,但是大清帝國道光皇帝時期的中國軍事技術實力一定比康熙時代的軍事技術力更強,但是那時我們再也找不到康熙時代遠征蒙古,擊敗沙俄的戰役。毛澤東時代,美國時刻想著占領中國的土地和大市場,消滅這個“紅色中國”,然而,即使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依然恐懼“紅色中國”的介入,盡管說那時有蘇聯的原因,但是中國的介入依然讓美國膽寒,也正因為如此,杜魯門撤銷了要和中國作戰的麥克阿瑟將軍的職務。中國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沒有聽到中國的使館被他國空襲炸毀,我們也沒有聽到美國的飛機撞掉我們的飛機,我們更沒聽過敵國在我們領海公開要進行軍事演習,但是這一切在今日世界都已經發生了。


我們的外交政策已經無路可退了,就如一個強壯的大漢,已經被另外大漢帶領的手下一步一步的逼迫的向懸崖後退,而我們的朋友,本來可以幫助我們的朋友,卻因為我們的“韜光養晦”和多次和這些大漢的妥協而離我們遠去。我們的外交政策和發展經濟的內政政策一樣,使得我們在改革後走上一條急功近利的目光短淺的狹窄小路。我們的脊梁已經彎的不能再彎,我們的微笑已經諂媚的不能再諂媚,我們已經給自己找了不知道多少能要點麵子的台階下,即使如此,對方的鐵拳還是毫不留情的在我們麵前揮舞,我們已經比過去強壯的多的身體確沒有一個頑強的靈魂。


有些人瘦小和智慧,他們朋友眾多,他們的智慧和思想,頑強的精神,讓對方謂之膽寒,有些人,強壯的很,但是膽小如鼠,自私自利,沒有任何朋友,所以被所有對手輕蔑和戲弄,我們作為一個有五千年的大國,絕對不能再去做後一種人一樣的國家。


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含義,我們經濟上要站起來,我們精神上更要站起來,中國人民被人欺侮的曆史,應該過去了,這包含在平常,我們必須長期構築我們的堅強盟友國,支持他國和對手的鬥爭,擴大和保持強大的統一戰線,而對於對方對我們國家利益的挑釁,要毫不留情,堅決徹底,全麵的,智慧的予以擊敗。我們必須不允許任何國家,在我們的領海搞什麽聯合艦隊,軍事演習,這個是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予以反擊的。


人說弱國無外交,但是弱絕對不是僅僅經濟的弱,強也絕對不是僅僅經濟的強,經濟強大的明帝國抵擋不住經濟極端落後的努爾哈赤政權的進攻,而經濟一片繁榮的宋國隻能給北方落後的金國納貢,骨子裏的軟弱和精神上的氣餒,戰略上的短見和苟且偷安和長期不發展軍事工業,都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軟骨病”。

這次美韓軍演,已經到我們的門口,而中國報紙依然在找說法自圓其說, 看看,中國報紙對於美國航母進入黃海的報道如下:“航空母艦進入黃海的象征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它的象征意義可以在於穩定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地位,重新搶奪地區話語權,同時遏製中國的崛起;也可以在於消解美國國內鷹派勢力對奧巴馬政府“外交過於軟弱”的批評,為中期選舉造勢。但這些都已不是新聞,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意圖並非由航母是否出現在黃海決定。

  與美國博弈,中國需要實力作為後盾,但更需要智慧、巧妙的戰略運籌。當前,麵對喧囂,更要沉得住氣、冷靜觀察,不能被外界的聲勢所恫嚇,也不能無謂地爭奪表麵的得失。

  “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在黃海出現並不表明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180度轉變,同樣,中國與美國的博弈策略也不會僅僅因為美國航母的到來而易轍。”

我覺得中國報紙自圓其說的能力真的超級強,如果今天的中國報紙解釋南京大屠殺,會不會這樣解釋:日本殺死我們多少國民,其實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是溫和派消解日本國內鷹派勢力“外交過於軟弱”的批評。與日本博弈,中國需要實力作為後盾,但更需要智慧、巧妙的戰略運籌。當前,麵對喧囂,更要沉得住氣、冷靜觀察,不能被外界的聲勢所恫嚇,也不能無謂地爭奪表麵的得失。 ”


希望這個韜光養晦,別養到被轟炸被欺負的命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國外交---從美韓軍演再看所謂的“韜光養晦”“國際接軌”的外交政策(圖)
  • 中國外交---從美韓軍演再看所謂的“韜光養晦”“國際接軌”的外交政策(圖)
  • 歎息!我們多難的祖國 ---從近到遠 部分中國近日事故災難表(爆炸等)
  • 全麵曆史的理解毛澤東思想(三) ---對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思考
  • 執政十一年的鄧小平(1978-1989)--- 從民心期盼到盡失民心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