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十一年的鄧小平(1978-1989)--- 從民心期盼到盡失民心

執政十一年的鄧小平(1978-1989)--- 從民心期盼到盡失民心

付明泉
2010年8月15日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本來是討論農業和經濟問題的大會,從陳雲忽然提出要談談政治問題開始,轉變成了一場政治主題的大會。庸碌的華國鋒控製不住局麵,也無法控製局麵了,因為之前他已經在和元老的鬥爭中全盤皆輸。這次大會,也確定了鄧小平的掌舵地位。

不論後來主流媒體用多少詞匯和文章渲染當時的民心所向,從曆史資料和中國民眾心態,我始終認為那時的鄧小平在中國當時的民間威望是不高的,聽老一代人講,人們更多用“鄧小平上台了”,這樣的詞匯來形容鄧小平的重新回歸中共的領導地位。鄧小平抓過反右鬥爭,讚同大躍進,毛澤東早年很多政策他作為總書記(當時有黨的主席)都是具體的執行者。而十年文革除了短暫複出,鄧小平是沒有做太多具體工作的。人們對鄧小平更多的是猜測,或者是迷惑,而不是真的那麽民心所向。

但是毛澤東晚年的政治運動,不僅僅讓被打倒(如譚震林等)或者失去實權在台上的(如葉劍英陳雲等)不滿和壓抑或者憤怒,也讓全國很多知識分子,領導幹部,甚至一些工人農民感到鬱悶壓抑和不解與疲憊。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在毛澤東去世,庸碌的華國鋒沒有拿出具體的政策來改變一些民怨之後,全國很多民眾對這個幾次被毛澤東批判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右傾翻案風,唯生產力論的代表人物鄧小平的上台,是有所期盼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鄧小平上台了,他先是用毛澤東(那時都稱毛主席)的旗幟來確定自己的地位,然後用毛澤東的實踐論,實事求是,和曆史問題,毛澤東的曆史講話來用毛澤東的早期思想反對毛澤東晚年和他的左派跟隨的革命者的“激進的革命”思想。他批判了兩個凡是,說明毛澤東晚年不實事求是,不再堅持理論聯係實際,不再走群眾路線,同時集中火力批判毛澤東的跟隨者,“四人幫”和華國鋒汪東興(毛澤東多年警衛局長,後任黨中央副主席)等。另一方麵,鄧小平通過多年的下方勞動,看到下層勞動階層社會渴望發財致富,渴望穩定過日子的心理,也了解到很多老幹部已經無所求,隻求晚年名譽,身處高層有保健,同時也是東方人對子女孫輩能享受自己奮鬥成果的普遍心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改革序幕拉開了。

這個改革,就是通過所謂砸碎鐵飯碗(即國有企業工作很可靠的保證,但是生產積極性不高),通過農民的分產到戶(即不實行集體,依靠家庭這個基本的私有單位,保證人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出了“能買進絕對不自己研究,招商引資,停止輸出革命,和西方搞好關係,放棄窮朋友,靠向西方國家”的戰略。

毛澤東的晚年,試圖通過教育全民,發動全民,在他絕對的威權之下,實現反腐敗,反官僚,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目的。這樣一個運動,也必然隨著最高威權者的去世,而土崩瓦解,宣告停止。在威權上,鄧小平是毛澤東的學生,他一定也沒走向更加民主和開明的道路,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威權,實現絕對領導下的經濟體製改革,這個改革,分配是呈現倒金字塔型的,即最高層獲得利潤最多,最下層分的利潤最少,但是讓一個農民吃上飯,讓一個農民有點穩定的生活感覺,可能比一個省委大員獲得幾條黃金鑽石住上洋樓享受好車更能讓農民滿足,這點,鄧小平是深深看到的。

這個改革就在這樣的對毛澤東晚年和他的夫人,追隨者的全麵批判和否定中開始了,甚至可以說,這不是一個平和的改革,而是帶有“複仇”情緒的變革。如果你細心查詢這段改革後的曆史,你會發現,中央和鄧小平在有意一步步淡化毛澤東的影響,然後逐步否定和走向相反,原來的毛澤東題寫刊名的紅旗雜誌停刊了,取而代之的是鄧小平提寫的“求是”,毛澤東去世的第二天被鄧小平定為教師節,每當看到人們大談教師節,狂慶祝的時候,我就不覺會想,美國會在華盛頓去世的後一天定位全國的某個慶祝節日和狂歡節麽?

不可否定,鄧小平在改革的前幾年,確實達到了讓下層勞動人民稍感安定,即不搞政治運動,中國民眾是很容易滿足的,鄧利用開明的胡耀邦等實現了對冤假錯案的平反,中國百姓和知識分子高呼“春天來臨了”,然而總有那麽一些知識分子”不知趣“,不知道感謝”浩蕩龍恩“,喜歡”忘恩負義“,於是西單牆事件出現了(要求民主的小型張貼要民主自由大字報的運動),鄧小平盡管提出”解放思想“這是在反擊毛澤東和他的晚年追隨者,對真的要什麽民主自由,他是不能容忍的,鄧小平覺得人民錯誤了理解他的”摸著石頭過河”,即由他做總設計師的“摸石頭”,別人跟隨,而不是民眾都來摸石頭,於是打壓起來絕不手軟,這符合鄧小平一貫的鐵腕方式,毛澤東對除了劉少奇(毛澤東認為他就是要對自己取而代之,而且是資產階級的走資派總頭領)以外的多數政治對手的方式是教育批評團結的方式,很多開除黨籍,比如對鄧小平更總是保留黨籍,以觀後效,但是鄧對其對手,都是”永遠開除出黨“的方式。鄧小平深知自己的韜光養晦多麽可怕,他不會容忍第二個對手和自己一樣,卷土重來。

鄧的改革讓中國民眾的感恩戴德在1984年他閱兵的時候達到了高峰,不論是少數擁戴者的造勢還是真的民意,閱兵上,大學生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橫幅,這讓鄧倍感振奮,畢竟鄧小平提出不搞個人崇拜後,這樣一種方式,並不遜色於當年廣場上高呼的”毛主席萬歲“的口號,簡直是異曲同工,而且顯得更加人性和進步。

然而,沒有政治改革的最高威權下的帶著複仇情緒和開始思想就不端正的,毫無遠見並帶有巨大利益集團私心的改革很快就顯現出各種弊端,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各地貪汙腐敗,官員參與經商,官宦子弟利用改革中的二元體製進行的經濟掠奪很快出現了。於是民眾開始不滿,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學術界開始首先發難,提出政治改革和反對官倒。

到處的幹柴並不能真的產生大火,必須有星星之火的火苗出現。而鄧小平1986年讓總書記胡耀邦的下台,讓這個火花開始閃現,胡耀邦是鄧小平一手提拔起來的總書記,毛澤東時代他做過共青團第一書記,這個同樣貌不驚人的領導者有著開明的思想和頑強的意誌。他比鄧小平走的更遠一些,也召了更多的希望按資排輩元老的怨氣。胡耀邦在他當年為之平反的薄一波的發難下黯然離開總書記位置,趙紫陽從總理走上了總書記,然而趙紫陽也依然發現了中國的問題,威權和元老統治下的死氣沉沉,這樣一個狀態,讓趙紫陽也一籌莫展,盡管趙紫陽的子女也依然在這個改革中收益,但這並不表明趙紫陽喜歡在這樣一個政治環境下參與和領導改革,他更像毛澤東屬下的張春橋,麵對黨內除了鄧小平外的一堆反對派的製衡,而鄧最後拍板,趙紫陽的政治命運也依然風雨飄搖,他的第一軍委副主席,更像一個象征,而不是實質。

實際上,1984年的鄧小平閱兵,是他的巔峰,也是他政治的由盛轉衰的開端。從1978年改革經過1984年的小平你好,到1989年的”小平下台“,正反映了中國民眾對鄧小平從期盼到讚同,到對他政策的懷疑和反對的全過程。1989年春天胡耀邦的去世,終於點著了全國對這個改革的疑問和腐敗的痛恨的憤怒之火,從學生到工人,各行各業,矛頭一致對準了中國的政治體製,中國的官僚特權,中國的威權下的既得利益集團瓜分利益的經濟改革。不論其中學生領袖有何種人物,其中被美國資本家財團如何利用鼓吹,這個運動的偉大意義,是超越五四運動的,因為這個運動,是中國百年來,第一次,在和平的歲月,在沒有外敵入侵下,全國範圍內的反對體製和腐敗的運動,這個運動支持之廣,,民心之齊,範圍之大,是曆史罕見的。

中國的民眾和學生是知道學生運動的危險的,但是很多家長還是毫無疑問的支持了自己的孩子參與了這場運動,與其說是憤怒的失去理性,不如說是愛國的崇高體現。各行各業,從醫生到工人,從媒體到社會各界知識分子,都齊聲的支持了這場運動。每個學生都學過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他們是知道危險的。然而,他們也知道在1949年後1976年周恩來去世時天安門發生的一個小規模的群眾運動,而當時的執政者毛澤東在聽了下麵的誇大的歪曲匯報後,依然在毅然圈定那場運動的”人民內部矛盾“性質,而僅僅使用工人糾察隊大棒驅散的方式。也正是出於這些曆史背景,天真的學生和社會各界相信,曾經被他們歌頌為”小平你好“的提出解放思想,廢除領導幹部終生製的鄧小平是絕對不會比毛澤東對付那場1976年的運動更厲害的。

但是,人們錯了。鄧小平采用了暴烈的方式,盡管之後無數文人猛烈抨擊學運,說是外國利用的,說是暴徒,抨擊學生領袖的賣國和逃亡美國主子,說那時解決的唯一辦法,但是無論如何,開始學生跪著請願,絕世請願,庸碌的保守的時任總理李鵬和鄧小平都無動於衷,不想處理,(後來推說是趙紫陽縱容煽動,這個是很牽強的),甚至繞行,這本身就是對人民的極大犯罪和拖延的官僚主義。

鄧小平在胡耀邦的葬禮上三鞠躬是真實的,他是有愧疚的,這個給鄧小平上台一直衝鋒陷陣奪取穩固政權的當時黨校校長,後來被圍攻的總書記對鄧是忠誠的,是賣力的,然而最後落得這樣淒涼的被一腳踢開,最終抑鬱而死。但是就是在那天葬禮後,鄧和李鵬都繞行了跪著請願的學生代表,把本來可以和平的運動機會一個一個錯過了。

當槍炮追著學生射擊,當坦克到處掃射,市民和學生終於看到了毛澤東親自領導和締造的“靠小米加步槍”奪取中國政權的這個政黨的執政者的凶殘,他們第一次懷疑“人民子弟兵”這個稱呼,他們懷疑他們被洗腦,他們曾在他們進城前給他們送去西瓜和水果,聲淚俱下的勸告他們不要去殺人。他們依然沒有怪這些農村娃娃,他們知道他們的軍令如山,他們依然把所有的憤怒歸給了特權階層,鄧小平和他的元老集團。

有人說鄧小平是毛澤東的學生和戰友,而不論毛澤東思想到底是什麽,毛澤東的夫人,他的很多政治戰友或者去世,或者下台,或者被投入監獄了。而有人說鄧小平是毛澤東的繼承人,捍衛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我對此十分疑問,鄧小平的理論,如果有的化,幾乎是除了黨文化為“逢毛政策必反”,怎麽談的上繼承和發展?有人說鄧小平是毛澤東的學生,我覺得有些點是,鄧小平是毛澤東團隊的曾經的萬千政治委員之一,是毛澤東管理軍隊和政治的監軍和代表,他必然要學習毛澤東的思維和領導方法,貫徹毛澤東的政策,但是鄧小平在有些點上是不夠毛澤東的學生的,他不會寫詩,不會軍事,不愛讀書,但是不愛讀書不代表沒有思想,不愛讀書也不影響鄧小平的穩準狠和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作風。

鄧小平理論更多是秘書的代寫,加工產品,即使這樣,很多也是前後矛盾,邏輯混亂,鄧小平的很多政策和思想是通過鄧小平的談話反映的(鄧不愛寫文章,怕留下把柄,他更多是口述,這樣可以及時修改,及時否定),鄧小平說過一句話,廣為流傳,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覺得這句話鄧小平說的是有愧的,因為,沒有兒子可以屠殺父親,沒有兒子可以屠殺兄弟姐妹,而鄧小平是不是深愛,他用他的大炮和刺刀已經給與了證明。鄧小平掀起的複仇一樣的改革,對人民是施舍並要求感恩的,他有沒有愛我們看不出,但是他的恨已經從1989年開始,證明給了全世界人民。

當然,就如一個真正的理性主義者,我們不能要求“四人幫”為文革的所有錯誤買單一樣,我們不能要求鄧小平對他身後的中國,32年改革的所有失誤負責,但是鄧小平,絕對是開始了打開了一個災難的潘多拉瓶子,而且在這個改革還有辦法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對問題采取了視而不見,甚至推波助瀾的方式。我並非為任何人辯護,但是如有人高度歌頌鄧小平,而把改革的所有錯誤都算在他的繼任者身上,也是不恰當的。

鄧小平沒有執行他的實事求是的方式,他和民眾的講話和他的行動相當的不一致,他的出發點很多並不是善意。他對意大利女記者,以提問犀利著稱的法拉奇說:“我犯過很多錯誤,但是都是好心犯的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完全是一種狡辯術,從和劉少奇結盟,誣告高崗反黨集團,到批判和他一起領導劉鄧大軍的劉伯承的軍事化錯誤,到具體領導反右鬥爭搞擴大化,一直到批判粟裕,隱匿一代軍神粟裕大將的淮海戰役的曆史功勞,到拒絕為粟裕平反為,和文革中幾次翻來覆去的檢討翻案,鄧小平從人格到人品,都已經暴露無疑,而鄧小平的出發點,也是安度自己晚年,執政為子,執政為利益集團,鐵血解決學生運動,都看不出絲毫他的好心犯的錯誤。而他和以粗魯著稱,開明為掩護,充滿私心,最後黯然下台的墓碑黑白為特征的赫魯曉夫,在有些點則顯示出了驚人的相似。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看“四人幫”(三)----無限風光在險峰--江青和她的人生(圖)
  • 我看“四人幫”(二)---- 張春橋和他的理想主義(圖)
  • 我看“四人幫”(一)----淚飛頓作傾盆雨--王洪文和他的人生(圖)
  • 我們為什麽需要穩定?
  • 如果中美真有一戰 會不會?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