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麵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3)

來源: xiangqidashi 2010-07-29 09:04: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66 bytes)
三峽大壩麵臨竣工以來最嚴峻考驗 爭議話題常存c



文章很長,下麵是關於重慶的一段


上遊糾結

  對於川江上遊的庫區人來說,生活中總有些東西因三峽蓄水而發生了變動

  本刊記者/劉炎迅(發自重慶)

  潮水從朝天門下來的時候,宛若千軍萬馬奔騰而至,看閑的人,擠滿了更高的平台,指指點點,宛若檢閱水下的世界。

  那是7月20日,重慶當地報紙上說,每秒7萬立方米的洪峰過境。重慶危矣,三峽待考。

  朝天門是兩江樞紐,重慶最大的水碼頭,自古江麵檣帆林立,舟楫穿梭,江邊碼頭密布,人行如蟻。直到今天,這一帶仍是城內最繁華的商業區。

  這裏是重慶人回憶這個城市的最好去處。曆史上,這裏幾乎每年都要上演水進人退的故事。

  21日,洪峰過後,朝天門碼頭重見天日,滿眼淤泥,最深的地方淤泥達到了半米。

  7月26日,第二次洪峰路過重慶。還好,這一次大水並未漫上江岸。

  今年,幾百公裏外的三峽大壩開始發揮作用,當地人總把這裏的水進人退與那座大壩聯係在一起。

  水浸朝天門

  24日,周末,天氣晴熱。很多重慶人來到朝天門,挽起褲腿,踏著黑漆漆的淤泥,從朝天門走下去,來到江水退去的江岸上。

  這邊消防車忙著衝刷淤泥,那邊小販已經擺起涼粉攤子,做起生意,不同年齡的人,熙熙攘攘。

  洪水讓南濱路酒吧一條街的經營戶損失慘重,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清淤,從前一日淩晨5點開始,街道上連續組織了近百人,工作了30多個小時,幫著清除的淤泥以百噸計。

  但這還隻清理了1/3。

  洪峰來的時候,一起被淹沒的,還有另一個地標——磁器口。

  當時,磁器口街道的梯坎已“隱”於水麵下,標誌性牌匾龍隱門沒至“腰部”,靠近江邊的商鋪及民居被淹。人們清楚地記得在2009年時,磁器口也被淹過,靠近江邊的遊樂場,湧進來2米多深的水。

  住在江邊的居民們看慣了潮漲潮落,也不忘把每年的洪水做一比較。

  曆史上,朝天門麵對江水,總是有些乏力,多次在洪峰下沉入水中。當年修建三峽大壩時,很多重慶人就擔心,蓄水175米,回水到了上遊朝天門,不是要漫得更厲害嗎?

  在民間,當地人的說法是,如果要保重慶,最好水位不要超過160米。

  自從大壩建成之後,民間關於水的想象一直沒有停止過。

  2005年的時候就有媒體計算過,一千多公裏川江(長江宜昌至重慶河段)河道狹窄,坡度陡峭。在建設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之前,宜昌至重慶間的最高水位差為136.9米,而最低水位差也有120.6米。正是這巨大的水位差,才有了“千裏江陵一日還”的可能性。而2003年三峽蓄水135米之後,水位差隻有31米。一旦發生洪水,下泄不暢,洪水就會通過600公裏的狹長河道和13個峽口層層壅高。

  在這個報道裏,援引了專家的計算,“按照三峽工程泥沙組所給定的三峽水庫平均水力坡降為7米/100公裏。當壩前水位達到175米時,距此600多公裏處的重慶市的水位就會高達217米。”

  果真如此,重慶將成澤國一片。不僅僅是朝天門,包括火車站,成渝鐵路都要“葬身魚腹”,不過這個數據沒有得到官方的論證和回應。

  2008年三峽蓄水175米,上遊的重慶開始緊張起來。

  2008年,11月4日,三峽大壩嚐試蓄水到了172.3米,重慶部分主城區被淹,與此同時,原定175米蓄水的計劃被叫停,至於原因,各方說法不一。三峽總公司對外宣布,“三峽工程停止蓄水,是為了觀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生態環境及庫岸穩定情況。”

  而來自專家說法是,上遊來水不足,大壩高位蓄水無法實現。加之對於蓄水後產生地質災害的擔心,因此停止了蓄水。

  而在民間,諸多說法開始蔓延,人們把三峽蓄水和重慶主城區的被淹聯係在了一起。

  到了2009年8月6日,重慶主城區再度被淹,當時央視報道說,當天三峽大壩三鬥坪水位已達148.30米,而重慶水位超過183米。

  一切都在暗示,三峽大壩蓄滿水之時,就是朝天門永沉江中之日。這個敏感的地方,成了民意的發酵場。背後是人們對於三峽大壩的種種擔憂。

  這時候的人們有意無意在忽略一點,那就是,在曆史上朝天門本來就是一處沉浮不定的地方,周期性地被江水淹沒。

  直到今年,7月22日,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公開回應“重慶朝天門碼頭被淹,是三峽大壩惹的禍?”這一問題。他說,重慶目前的水量主要來自於降雨和嘉陵江,跟三峽沒關係。

  長江重慶航道局航道處處長聞光華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持相似觀點:“該航道江水與回水的關係不大,而是上遊自然洪水所致。”

  航道糾結

  在奉節,老城如今已經淹沒水下,劉備的永安宮也一同不見天日。曾經生活在水邊碼頭低矮之處的人們,被整體搬遷到了十幾公裏外的一個山頭上,為了宜居,那個山頭被削成一個平地,建起城市。

  而水位上升後,此前暢想的“黃金水道”卻沒有馬上實現。

  2009年,三峽175米試驗性蓄水啟動之際,重慶的當地媒體曾暢想,蓄水至175米,意味著上遊航道加深擴寬,長江航運條件進一步改善。屆時,宜昌至重慶660公裏的航道可直達萬噸級船隊,航運成本將降低四分之一。

  但事實上,這個目標至今沒有實現,水位沒有達到,噸位也沒上去,聞光華說,如今萬噸單體船舶根本上不了豐都乃至重慶,現在的標準航寬隻有100米,三峽蓄水後,江麵看似寬了,但很多地方很淺,有暗礁,容易出事。這就需要國家來做炸暗礁、拓寬航道通航寬度的工作。

  成庫後,江麵漂浮物大量增多。清理江麵漂浮物已經成為重慶航道局最為頭疼的事情,相關區縣和部門組織專門隊伍對流域轄區的漂浮垃圾進行打撈、清運和處理。

  長江重慶航道局航道處處長聞光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說,長年庫區裏,最大的淤積點達到26米,那地方叫爛泥灣,今年水深隻有5米,剛剛達到通航標準,明年3、4月份消落期不疏浚,真要斷航了。另一個點是涪陵下遊十幾公裏的江段,叫土腦子,淤積後的江底海拔高度達到139.6米,而消落期的平均水位是145米,可見水多淺了。

  水運經濟對於重慶等上遊江城來說,意義重大。淤積的斷航危機引人關注。早在2006年9月,三峽工程實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設立這一水位,主要出於兩個考慮:一是庫區移民要逐步搬遷,時間上有緩衝餘地;二是擔心重慶港區發生泥沙淤積,而156米水位回水在重慶下遊的銅鑼峽以下,不會影響到重慶港區。一個被提及的相似例子是,1960年9月,三門峽蓄水,蓄水高程335米,最高338米,才運行了四年,由於淤積,庫容大為減少,處於變動回水區的渭水河床抬高了三四米,潼關告急。

所有跟帖: 

三峽大壩所有爭議都集中於一個最簡單的數字:175 -sleepy_bear- 給 sleepy_bear 發送悄悄話 sleepy_bear 的博客首頁 (82 bytes) () 07/29/2010 postreply 10:04:24

蓄水到175米:是枯水期?豐水期?還是汛期?三種情況很不一樣。 -NianCaoXi- 給 NianCaoXi 發送悄悄話 NianCaoX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9/2010 postreply 19:27: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