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糾結的中俄美“三角”關係

俄媒:糾結的中俄美“三角”關係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7月22日文章,原題:糾結的俄中美三角關係

我最近聽了一位著名美國政治學者、漢學家和前國防高官所做的一場演講。他特別來到莫斯科提醒我們,要警惕日益強大的中國。他說,“中國龍”雄心勃勃並意欲統治世界,還暗示華盛頓和莫斯科需要密切合作,著手為聯合抵製中國政治和經濟擴張做準備。他的說法讓我不禁想起在過去60年內俄中美三國之間多變的同盟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中政治集團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抵製美國和西方“帝國主義陣營”。但蘇中友誼並沒有持續長久。上世紀60年代兩國部隊在烏蘇裏江相互射擊使業已緊張的關係降至低點。為對抗前“老大哥”,當時在實力上遠不如蘇聯的中國開始尋求同盟。

  上世紀60年代後期,深陷越南戰爭泥塘的美國開始主動討好中國,美中蘇三角關係發生根本性轉變。華盛頓開始向中國運送武器並交換情報。中國始於1979年的市場改革使華盛頓向中國提供了更多支持。但華盛頓和北京同盟也不長久。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使美蘇關係開始轉暖。美國與俄羅斯密切合作並利用各種影響力向中國施壓要求其改變政治體製和政策。

  但貌似美好的美俄關係亦迅速走向終結。沉湎於冷戰勝利和軍事、政治及經濟遙遙領先的美國將目光鎖定全球霸權。這種與莫斯科和北京對立並疏遠的做法為俄中再次聯手抵製美國霸權提供了機會。

  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標誌著美國的全球統治逐漸終結。耗費巨大但未能取勝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軍事行動及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美國的衰落。到2009年,所謂“美式和平”的全球帝國已分明成為一個白日夢,在更講究實際和現實主義的奧巴馬上台後,美國開始尋找新的同盟。奧巴馬政府的一個想法就是讓在全球危機期間仍持續全速增長的中國分擔全球安全責任。但是,在兩國處於激烈地緣政治競爭且對台軍售等棘手問題懸而未決時,中國怎麽可能與美國建立一種“軸心”關係呢?即使這些問題都不存在,美中或者俄中之間也很難達成一種長期同盟關係。首先,北京誓言不與任何超級大國結成正式同盟,這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再者,中國曾發誓“抵抗霸權”。中國始終堅稱沒有稱霸的野心並反對任何超級大國的全球統治。

  因此,華盛頓為保持全球事務支配地位必須另覓途徑。如果中國不願行動,則意味著一旦有可能,中國勢必將削減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這就是許多美國決策者將中國視為該國最大威脅的原因所在。

  美國怎樣應對這種威脅?在某種程度上它需要俄羅斯援手。所以華盛頓再次討好莫斯科以製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但美國並沒有意識到,俄羅斯無意疏遠中國。莫斯科更樂見與北京合作而非抗衡,尤其當俄羅斯的首要目標為實現現代化之際。

  法國18世紀的哲學家孟德斯鳩說過,“小國滅於外敵,大國亡於內亂。”俄羅斯有更多亟須解決的國內問題,沒必要擔心與中國發生衝突。這就是為什麽一個長久的抗衡中國的美俄同盟注定不會存在的原因,正如一個長久的抗衡美國的俄中同盟不存在一樣。因此,俄中美三角關係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仍將保持三個獨立中心的狀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