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多重危機下的法國民主何處去?

多重危機下的法國民主何處去?
----寫於法國國慶日

宋魯鄭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這個自1880年就成為一年一度全國盛典的節日,並沒有給法國總統薩科奇帶來多少輕鬆。由於沒有多少“背景”甚至法國血統都缺少從而被選民寄與厚望的政治人物,此時正陷入多重危機之中,他的支持率也降到難以置信的26%。西方社會中,最不得人心的美國總統布什在執政後期曾創下此紀錄。

今年的薩科奇可謂流年不利。法國足球隊在世界杯丟臉的表現,不得不使日理萬機的他兩度走向第一線,親自幹預。甚至球員享利一下飛機即被接到總統府。足見體育在法國是多麽的被政治化。希拉克執政十二年,其支持率攀上新高就在法國隊獲得世界杯一刻。

然而與薩科奇麵對的其他危機,足球隻不過算是開胃菜。給薩科奇惹麻煩的首先是“濟貧互助行動部”部長馬克-菲利普·多勃萊斯。可是這位濟貧部長卻打破前任慣例搬進豪華的辦公樓裏。不盡如此,這位部長身兼數職,還是朗貝薩市市長,兼職市鎮際工會主席和裏爾市城區社團成員,多方領取薪酬。其妻布麗切特·阿斯特魯科則當上了他部裏的辦公廳主任,同時也在朗薩貝市政府兼副市長職務,還是丈夫領導的市鎮際工會副主席和地區議員。

另一位招來風波的則是薩科奇的好友勒伐魯瓦-貝萊市市長巴爾加尼。按照法律規定,國民議會議員的月津貼費不得超過9640歐元,地方一級議員的上限是8230歐元。若有超出,則應在本單位同僚中自由選擇一位受益者,將超出部分“轉讓”。這位市長確實按照此規定將自己作為國民議會議員每月超出的數額2000歐元拿出轉讓,選擇的受益者是本市一位副市長,但這位幸運的受益人副市長另一個身份是這位市長大人的太太。

自己的部屬公私不分,擅用特權更是層出不窮。合作部國務秘書阿蘭·若安岱為參加海地地震災後重建國際會議,竟然租用一架噴氣式私人飛機,花銷高達11.4萬歐元。他還堅稱“自己是法國政府開銷最少的部長級官員”!農業用地與國土規劃部負責“大巴黎”地區發展項目的國務秘書克裏斯蒂安·布朗,竟然用公款1.2萬歐元購買高檔古巴雪茄。農業部長布魯諾·勒麥爾曾被調查開支了的34.1萬歐元的具體用途,他回答說有30.6萬花費在用餐上。難怪有關公務員們都吃得腦滿腸肥。

不僅官員如此,就是民選的議員也同樣。法國眾議院577名議員,參議院343名議員,每人每月都有6000歐元工資以外的職務開銷費,用於支付辦公處租金、著裝和普通交通之用,另加火車和飛機免費。由於無須明確開支用途,實際上提供了一個軟性收入好機會。魯瓦爾-舍爾省參議院議員兼拉舍什-聖維克多市市長雅克麗娜·古羅爾特就是這樣在巴黎買下了一個單間公寓和一輛轎車,她聲辯道:“這比我住旅館後向參議院報銷費用要省多了。”

這在世界各國經濟遭遇金融危機衝擊之際,歐洲掀起了緊縮財政開支的背景下,自然引發民眾憤怒。然而,要想改到這些利益階層頭上,可是難以上青天。近日因涉嫌庇護億萬富翁貝當古太太逃稅的勞工部長艾裏克·韋爾特竟理直氣壯地表示:“如果我要減薪的話,那末就會影響到我下麵的公務員們都降低工資。這是不行的。”

如果說這些官員、議員的腐敗、奢侈開支打擊了薩科奇的聲望和這一套製度,而更致命的一擊則來自他本人所卷入的腐敗案。

事情起因於法國巨富歐萊亞第一大股東貝當古夫人與其女兒也是繼承人的一場官司。根據她女兒交出的錄音帶,貝當古夫人涉嫌向海外轉移資產以非法逃稅,並得到了當時的財政部長、現在的勞工部長韋爾特的庇護。而韋爾特的妻子自2007年至2010年管理貝當古夫人的財產。另據貝當古夫人前會計揭露, 2007年大選時,貝當古夫人將十五萬歐元現金交給了韋爾特,以做為薩科奇總統的競選經費。錄音中更為令人產生聯想的是如下這段話:“總統一直非常關心這樁案子。在初審時,不能有什麽更多的作為,但我可以告訴您,如果您敗訴的話,在上訴法庭,我們和檢察官非常熟悉。”而說這句話的人是直到2009年都擔任薩科奇總統法律顧問的帕特裏克·烏阿爾特。

這起事件可以說是整個法國製度弊端的寫照。第一,為什麽巨富階層都要將財產轉移到海外以避稅?商業精英卷資而出,也難怪法國經濟如此缺乏活力。其次根據法國法律的規定,個人為同一政治活動獻金不能超過4600歐元,其中現金形式政治獻金不能超過150歐元。而貝當古夫人竟然可以獻出十五萬歐元現金!其性質惡劣不在錢的多少,而在於衝擊甚至動搖法國的根本製度。試問,選舉結果的合法性何在?

就在薩科奇焦頭爛額之際,英國媒體又爆料:原來薩科齊夫人布呂尼的一家慈善基金也曾接受貝當古公司高達50萬英磅的現金捐贈。

麵對輿論的壓力,薩科奇親上電視說明,一口否認所有指控。而且歐萊亞前會計也適時的改口否認薩科奇收受現金。與此同時,財政部直接監管和支配的財政總監察署(IGF)發表的調查報告認為勞工部長韋爾特在擔任預算部長期間“並未幹預”貝當古夫人的稅務案卷,從而為之昭雪(隻是誰相信這個機構的獨立性?)。盡管如此,卻並未得到法國社會的認可。《解放報》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三分之二法國人認為政客“最腐敗”。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7月12日盤點了全球4個國家的重大腐敗事件。薩科奇腐敗案排在第一。另外三個國家為: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韓國總統李明博以及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說來令人難以置信,西方民主製度完善了兩百多年了,怎麽就是解決不了國家最高領導人前赴後繼的腐敗問題?!

腐敗危機雖然對法國社會造成強烈衝擊,但更嚴重的危機卻是退休製度改革。

法國的財政赤字和國債占GDP的比重早就超出歐盟規定的上限。唯一的辦法是減少福利、增加勞動時間。為此,薩科奇的改革方案堅持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2歲。卻引發了民眾的強烈反對。為此法國已經掀起二百多萬人的大罷工。由於9月份議會將開始審議,工會則針鋒相對的宣布屆時將再度舉行大罷工,抗爭到底。法國現在的困境是:不改革,這套製度已經無法持續。如果不顧民意強行推行,其民主的招牌是否還能繼續光亮?

無論是官員的腐敗,還是選舉製度無法避免的政治獻金,還是富有階層紛紛轉移資產,以及更重要的如何才能變革已經無法持續下去的福利製度。這多重危機都在考驗著法國的民主製度。這一次法國將以什麽方式交出一個什麽樣的答案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