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和最高領導人有關的製度安排——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民主選舉最高領導人? 2009-12-03 10:03:54
這篇帖子主要分析中國曆史上和最高領導人有關的製度安排的缺陷和改進這些缺陷的措施,並簡要分析民主選舉在其中的作用。
第一個缺陷:最高領導人的個人專斷專製帶來的危害。典型的就是毛太祖的無法無天一句頂萬句的個人專權專製,以至於在短短的二十年內造成了反右,大躍進,文革這樣的惡果。曆史上隋煬帝的惡果和毛太祖也類似,個人專斷,一意孤行,無人敢說半個不字。
第二個缺陷:最高領導人的不作為。典型的就是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
第三個缺陷:最高領導人的職務終身製造成領導人專權和僵化。從秦到清,父亡子繼,皇帝基本是終身製,被篡位殺頭趕下台的的除外,太上皇也隻有李淵和乾隆,但李淵是被逼的,乾隆還掌握實權。
第四個缺陷:最高領導人選拔製度的不完善造成的權力傾軋惡性鬥爭。皇權時代是家天下,即使是按照立長或者立賢的傳統,也免不了殺父篡位,殺兄奪位的血腥鬥爭,甚而導致戰爭,威脅國家穩定,老百姓跟著遭殃。毛時代的接班人盡管不是毛血緣意義上的兒子,但卻必須是毛政治路線的兒子,劉林因為政治路線不合毛,均被廢黜悲慘死去,鄧時代的胡趙也黯然下台,趙還遭到了終生軟禁。
第五個缺陷:最高領導人的決策和智囊幕僚的分裂。
上述五個缺陷中,可以分別考察民主法製憲政等製度安排在解決這些缺陷中的作用。
第一個缺陷:共和國走過了60年,除了毛之外,最高領導人的個人一意孤行已經越來越沒有可能了。其中原因除了製度有所改善之外,就是後來的領導人不可能有像毛一樣的開國之君的權威和本事,即使是鄧,他也得接受八老中其他七老尤其是陳雲的製約。江的權威已經低了一大截,到了胡,明顯是集體決策領導。第一個缺陷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了。因此,在國家戰略方針的決策上,中共已經在政治局常委一級,實現了很大程度的民主決策和協商,這和美國總統製的治理已經沒有多大區別。
第二個缺陷:環顧國內和國際嚴峻的局勢,大概不作為的領導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所以,像萬曆皇帝不上朝的不作為所造成的權力真空在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存在。
第三個缺陷:這個問題在鄧時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江也就跟著按照程序退位。展望將來,再要恢複最高領導人職務終身製是不再有可能了。然而,有個問題就是,最高領導人退休之後繼續發揮餘熱幹預朝政。鄧的南巡就是典型,盡管是正麵作用。江現在還經常露臉,看來影響不小。不過,即使在美國,退休的總統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能力、人脈、政績和魅力,像克林頓。對於中國來講,胡時代已經是集體決策了,相信胡退休以後,他的餘熱應該不至於很強,就像江不如鄧的餘熱一樣強類似。
第四個缺陷:這個缺陷和大家經常談的民主選舉有極大的關係。總的來講,民主選舉是克服第四個缺陷的一種製度安排。毛時代是按照政治權力鬥爭需要由毛指定,一旦毛不滿意,就打到批臭批死;鄧時代,最高領導人的選拔就不是鄧說了算,而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候選討論方式,典型的就是六-四後,江上台的過程,是八老尤其是陳雲,李先念和鄧博弈的過程。胡的被隔代指定反應了鄧在南巡之後的權威頂峰。
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新的領導人或者說接班人的選拔,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製度安排。一個可能是通過黨內民主來實現接班人的選拔。如果真建立了這個製度,那麽其形式和內容已經和代議製民主相去不遠,典型的就是日本國會多數黨領袖執政的形式。不同的地方就是權力永遠在共產黨手裏,其他政黨隻是參政議政,但是不能執政。我以為,通過黨內民主(在中央委員以及退休的政治局委員一級進行投票協商討論)實現最高領導人的選拔,應該不失為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較為穩妥的製度安排。
第五個缺陷:現在中國的大政方針,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還是外交,已經不是領導人簡單地根據自己的知識體係做出的安排了,而是有相當一批智囊人物知識精英進行專業學術研究的結果。這裏邊,典型的就是台灣戰略,顯然不是胡溫等幾個政治局常委簡單做出的決策,而是胡溫采用國內許多學者研究成果的表現。在全球氣候變遷等領域,更是如此。這一點,中國已經比毛時代進步何止百倍,和發達國家已經不相上下了。
上麵的分析表明,就最高領導人的製度安排來說,民主選舉隻是針對第四個缺陷的一種製度安排。全民直接選舉(如美國)或者間接選舉(如日本)最高領導人,和黨內高層(在職的中央委員和退休的政治局委員一級)選舉最高領導人相比,也未必有很大的優越性。畢竟,老百姓參與選舉,和是否選出較好的領導人,完全是兩碼事。黨內高層選舉最高領導人,我以為,更為現實和穩妥。
而其他四個缺陷,對於中國來說,已經不是什麽很大的問題,民主選舉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民主選舉最高領導人?
所有跟帖:
• 基本讚同結論。中國的製度安排早就成型,隻是一個完善和落實的問題。 -老愚拙- ♂ (0 bytes) () 07/02/2010 postreply 15: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