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這些事實過去怎麽不提,偏偏近些年才一再提出

庚子賠款都哪年的事了,為什麽即使不說建國前,建國後曆次運動連文革的時候都沒提清華是民族之恥

說到底,現在,老毛的話說“事情正在起變化”就連人家祖墳都給挖了

庚子賠款不隻美國賠了:
在庚子賠款4.5億兩紋銀的分配比例中,俄國所獲最多,達2.84億盧布(包括中東鐵路損失7000萬盧布、直接戰費2億盧布及利息1400萬盧布,賠款衍生利息未計算在內),占庚子賠款總數的28.97%;其次為德國,占總數的20.02%;其他各國的分配比例為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7.32%,比利時1.89%,奧匈帝國0.89%,荷蘭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國各占0.025%。
各國賠款分配比例,除考慮到出兵數量、戰費支出多寡以及財產損失外,德國因其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故要求巨額賠償。法國為中國天主教會保護國,因此其所得賠款(主要為“小賠款”)中,有一部分用於修繕被毀教堂,以及支付給中國遇害天主教教民遺屬,作為撫恤金。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製定該款使用細則。當時,胡適是‘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
隨後,日本和法國也相繼仿效美國將賠款的一部分用於資助中國年輕學生到本國留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乃戰勝國,因此停止對戰敗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賠款。
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也在1920年宣布放棄對俄庚子賠款。
中國對義和團運動各受害國的賠款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餘兩,折合銀元則約為十億元

建學校也不止美國人建了:
1921年7月8日在法國裏昂—聖·伊雷內堡正式成立。吳敬恒擔任首任校長。學校的管理由中法雙方共同負責。資金由法方和中方共同籌集。自1926年起,中法庚子賠款部分資金開始資助該校。裏昂中法大學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唯一一所大學類機構,曾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都曾在此學習

北京的中法大學:。中法大學的首任校長為蔡元培(從1920年到1930年),其間先後由李石曾、李書華、李麟玉任代校長。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校長的,從1931年擔任校長,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學終止運轉。
1950年夏,北京中法大學與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並。北京中法大學本部及其文書、檔案與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並。中法大學校舍、房屋均並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原中法大學附屬的各中、小學及溫泉療養院,西山農場及其它校產,交給北京市人民政府。1951年,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10月,再次改名為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