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政:從《非誠勿擾》看中國的女性意識

來源:葉匡政博客 -- 文本界

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ab6b00100jgcj.html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最近很火,雖然是一檔征婚節目,但因有大量對話環節,可說是對當代女性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我不能不說,我常有恍如隔世之感。很多女性在鏡頭前的說話和做派,包括言談舉止間透露出的價值觀,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看起來這個時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其實被解放的不過是她們的身體,幾乎和心靈無關。

    這和女性在成長期,大眾文化對她們的塑造有關。各種流行時尚、女性情感讀物和情感劇、流行音樂、女性雜誌、美容、烹飪、健身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天的女性。這些與女性有關的消費品,都隱含一個主題:就是發現自己的身體,要把呈現自己身體的美麗,當作一種生命和社會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身體在女性意識中成了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疏於護理,你或許就會受到懲罰。對身體的這種自戀和拜物式的崇拜,彌漫著當下所有與女性有關的文化樣式中。

    這些觀念不斷被重複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引發女性的消費衝動。因為所有對身體的養護,都牽涉到對商品的消費。於是,無數女性迫不及待地衝進相關的消費場所,將自己獻給美容、香水、瑜伽、按摩、療養等,並把它們當作對自己的解放。

    當女性身體被等同於女性時,這種意識與曆史上通過性來奴役女性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那時女性的身體是被壓抑的,如今這種導致自戀形態的解放,依舊成了另一種方式的奴役。隻不過這次奴役女性的是一個商品世界和男性的目光。我們的廣告和各種時尚理念,對女性身體的苗條和美麗的強調,仍然是把女性放在玩偶的位置上。它灌輸的是容貌和身材,與財富和地位的交換功能。即使把女性的美麗,說成是女性自身快樂的源泉,這種貌似獨立的觀點,卻仍在男性價值的監護之下的,強調的是女性身體對女性生活的主宰。其實,越是強化外表對於女性氣質的重要,越表明了女性意識的附屬地位。

    此外,不能忽略大量浪漫小說或偶像劇對女性的影響。這些浪漫故事中對生活的理解,大多有著青春期的夢幻色彩。它有一個潛在目的,就是讓女性永遠停留在青春期的意識狀態。這些故事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男性仍是這些故事的中心,這些故事從不會對男性權力提出任何懷疑。即使再冷漠的男性,也總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女性能夠破譯。此外,女性對於愛情或性欲的感受,在故事中也多是被動的,有著兒童的單純和羞澀。它們很少真正麵對那些女性生活中真正會遇到問題或緊張狀態,更少有抗議色彩。這些故事的動機,還是在維護男性的特權話語,它為那些服從男性權力的女性,承諾提供一個安全的世界。在這裏,隻要你按照男性對女性的想象來生活,隻要你自覺遵從女性對男性的從屬,就會得到充滿愛情的浪漫生活。

    這些故事,永遠不會涉及到家務勞動的單調乏味,不會論及生兒育女的負擔,它對此選擇的是逃避。理想的浪漫故事,講的多是一個聰明溫柔的女性,如何在經曆了種種猜疑和不信任後,最終被一個強大的男性用愛征服。這種對於浪漫的想象,總是建立在被人嗬護、被人關心和愛的願望之上的,它強調的是回報,是女人用容貌、愛和犧牲所獲得的回報。表麵上,浪漫故事使女性得到了某種虛擬的情感滿足,但實質上也塑造了一種相對稚嫩的女性意識。它需要父親般有力的保護、需要母親般細膩的關愛、以及始終充滿激情的愛,這無疑簡化了女性所要麵對的真實生活。對於女性所要麵對的愛人和朋友、工作和家庭、社會實踐和女性意識間的種種矛盾,根本不會觸及。

    可以說,中國當代的女性意識充滿了危機。女性與男性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個人生活中,像懷孕、性、撫育孩子、家務勞動等這樣的實際事務上。如何認知這些行為與女性角色的關係,並達成一個相對主流的社會觀,對於女性意識來說是更重要的議題。我們多把女性解放看作是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束縛的擺脫,其實更有對女性責任的承擔。如果全社會沒有一種對女性意識和身份相對主流的認知,所謂的女性解放隻會成為家庭生活的離心力。很希望能誕生一門女性學,對女性特質及社會性別有一個相對主流的說法,這門課最好能進入學校教育,這樣能更大程度上解決很多女性對女性解放的誤解。

    女性意識值得這個時代來重新認知。如何建立一種尊重性別差別的男女平等,如何張揚感性、仁慈、包容的女性特征,才是這個時代重塑女意識的關鍵。對社會來說,女性的素質比男性重要,因為她們大多會成長為母親,母親的素質也就代表了未來的素質。如果她們所有的教育都與男性一樣,我對我們的未來是充滿擔憂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萬峰:征婚節目中的某些女嘉賓不要臉
  • 人氣
  • 韓寒:《獨唱團》本周上市
  • 掃黃後的北京一夜
  • 曾經完美的婚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妻子宣布分居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