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入區域發展新階段
中國經濟走向城市“包圍”農村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進一步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加上去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和年內將公布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我國將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航母”級經濟發展重點區域,他們將作為中國經濟的“新發動機”,輻射周邊省份,從而帶動全國經濟的向前發展。
專家們表示,近兩年來,國家發布了10多個發展規劃,可以看出中國進入區域發展新階段的戰略脈絡十分清晰了。
對比·經濟總量
三大區域全國經濟比重超四成
根據各地官方發布的2009年的經濟數據,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全國的經濟比重都分別超過了一成,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已經占到了我國經濟的兩成,成為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由此完全可以看出,三大區域占據了我國經濟的主體地位。我國將主要依靠這三大“引擎”,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但是我國城市群與世界城市群相比,懸殊還是比較大。比如美國的大紐約、五大湖等三大城市群占整個美國經濟總量的67%,日本的大東京等三大城市群占整個日本經濟總量的70%以上。
而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09年合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794億元,占全國經濟的比重為43.3%。
為此我國三大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還會加快,從而不斷提升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穩固經濟發展排頭兵的作用。
在三大“引擎”中,7個省份200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除了天津外,都進入了“萬億”俱樂部,但是天津卻有著令各地都特別羨慕的經濟增速,因此後勁不可小看。
這7個省份在經濟排名中,前10位就占了5個,特別是廣東和江蘇,穩居“狀元”和“榜眼”的位置,因此這7個省份的“發動機”作用不可小視。
對比·定位
京滬穗三龍頭定位已明確
2007年到2008年,國務院批準珠三角規劃前夕,廣東省要把廣州建設成國際金融大都市,要把珠三角建設成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要把深圳建設成香港一樣的國際大都市。
“提出這個方案以後,在討論的過程中,鳳凰衛視采訪我,問我把廣州建設成國際金融大都市有沒有可能。我回答說廣州建設成國際金融大都市不可能。”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學家徐逢賢說。
他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大都市已經有80多年的曆史了,廣州和香港的距離不到180公裏,這樣會影響雙方的地位。
後來廣州兩會上,就把廣州市定位成了中國南部省區的金融中心。廣州作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最主要的城市之一,是中國南部省區經濟發展的龍頭。
2009年2月初,廣東省召開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專題研討班,省委書記汪洋就為廣州的發展定下了基調,那就是要求廣州要有“大哥”意識,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廣州為龍頭,帶動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發展。
2009年3月,當國務院提出要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時,一些學者同樣提出了上海是否威脅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隨後的新聞發布會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將會建立雙中心,共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維新告訴本報記者,京津冀經濟區雖然一直沒有出台,但以濱海新區為中心的經濟圈已經在以迅猛的速度在發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出台隻是時間的問題。
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正朝著世界城市的目標前進。
對比·輻射
中國經濟開始城市“包圍”農村
近兩年以來,我國已經陸續出台了10多個區域規劃,中國將進入一個以區域為主要單位、以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互動為主要格局的發展新階段,“這已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劉維新表示,這應該表明中央的政策是明確的,要建立一些城市群。這在我們國家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作用,中央現在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大城市為中心,帶動中小城市形成經濟帶,逐步實現城市一體化,這樣也能帶動農村的發展。
徐逢賢認為,建立“經濟合作區協調發展委員會”是三大經濟區當好帶頭大哥的有效措施。“三大經濟區對其周邊的城市引導、營造城市圈,這個工作做好了以後,就可以吸引到人才,整個經濟就會帶動起來。”他說。
長江三角洲產業基本都要變成高新技術產業,“那麽上海就要把傳統產業,比如化工、鋼鐵等,都轉移到中西部,從而帶動中西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