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悄然為擴大對華出口鋪路

 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於25日落下帷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會話成果,是美方承諾將在貿易救濟調查中,認真考慮並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並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上述表態,是2004年中美就此問題進行談判以來,美國作出的最積極、最明確的表態。輿論期待,鑒於金融危機後中美地位的變化,以及本輪對話的務實旋律,美方的承諾有望落到實處,並且帶動歐盟、日本等國加速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表示,此舉將有力改善我國出口企業所麵臨的貿易製裁處境,促進中美經貿合作。

  然而,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向南都指出,美國此次表態其實不甚明了,所謂以“合作方式”來承認尤其含糊,而且美方正在尋求建立新的對華貿易摩擦手段,如幹涉我國的自主創新、政府采購、進口替代政策等,中美經貿合作仍任重道遠。

  迄今最積極的表態

  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美國承諾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合作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是2004年中美就此問題進行談判以來,美國作出的最積極、最明確的表態。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告訴南都記者,此次美國的表態,跟以前相比邁進了一大步,並可望會有實質性結果。

  事實上,在去年首輪對話中,美國亦做出類似表述。當時的表態是,將“很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分析認為,第一輪重在建立新機製,重在務虛,對話的成果可稱為“錦上添花”。但經曆了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在貿易、匯率等方麵的博弈,本輪對話重在修補、穩定關係,“務實”成為主旋律,解決問題的指向更加明顯。因此,雖然表述一致,但意義已有差別。

  黃少明分析,此次中美對話的背景是,金融危機後,世界格局已發生變化,美國的地位在下降,而中國的地位在上升。美國甚至有求於中國,重視中國,這從此次美方代表團多達200人,達史上之最,就可看出。美國希望從中國獲得更多的資金、更大的市場以及更多的幫助。怎樣獲得?隻能通過經濟交往的方式來實現。在這一前提下,美國才會把中國作為對手、作為平等伴侶來看待;並且其關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的承諾,也有踐行的現實動力。

  “合作方式”含糊 踐行或複雜

  盡管如此,美國對於承諾的踐行,未必就十分順暢。這從美方表態的含糊其辭上,可見一斑。

  張燕生告訴南都記者,所謂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有道義上的承認,和實際意義上的承認。道義上的承認是虛的,而且很明顯,歐美並不能成為判斷我國是否市場經濟的法官。中國之所以在乎美國是否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關鍵在於按照W TO規定,在貿易救濟調查中,美方對所涉及的我國產品和產業認證時,是否認可其本國為市場經濟,從而直接影響產品的成本、價格參數。

  資料顯示,中國加入W TO的議定書第十五條將中國有條件地定義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而且長達15年.並規定,在貿易救濟調查中,對中國企業產品的成本、價格等計算,采取第三國替代的方法,除非企業能證明自己是市場經濟企業。

  由此,導致我國的出口企業在對外反傾銷應訴中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並成為我國企業敗訴的主要原因。由於不把中國視作市場經濟國家,無法計算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於是其他W TO成員采用第三國替代的方法。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計算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

  張燕生告訴南都記者,美方此次表態中,所謂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其“公正、合理的”標準難以界定。至於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方式”來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沒有對前述W TO的規定做明確改變,而是將問題引向了具體的貿易合作,可以說十分含糊。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也對南都記者表示,不清楚以“合作方式”來承認的含義。據他了解,在此前其它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認定中,也沒有類似模糊表述。

  有利中美經貿合作 但貿易摩擦手段在深化

  即便分成具體若幹步驟,若美國真正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美經貿的促進意義也不可小覷。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告訴南都記者,美國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首先,對於美國來說,將能進一步擴大對華出口,尤其是中國所需要的高新尖設備的出口。他分析,美國商界,如波音公司,是願意擴大對華出口的,但美國國會和政府之前總擔心會被我國用於軍事,便以我國是非市場經濟國來壓製。更重要的,對中國來說,對美貿易將更加公平,隻需按商業原則行事,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限製。起碼之前的匯率操縱、政府操縱、補貼等,難以再被美國用做打壓中國出口的借口。

  不過,事實上,中國入世時就已明確最遲到2016年1月1日,所有成員國都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到2016年,在貿易救濟調查中,歐美不能再以非市場經濟國為由,來壓低我國出口產品的成本,質疑我國出口產業的市場化程度。

  張燕生表示,美國的表態以及在實際操作中的踐行,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出口所麵臨的反傾銷、反補貼、貿易製裁等。而且,如上所述,到2016年,歐美各國也不再能以非市場經濟國為由,動輒對我國出口企業進行打壓。

  但是,張燕生提醒,中美的貿易摩擦不會因此平息,事實上,美國對我國的貿易摩擦手段正在深化。隨著2016年越來越近,WTO框架下對中國特定的貿易摩擦手段即將失效,美國正考慮建立新的對華貿易摩擦手段體係。不再隻是貿易救濟調查,而是深入到我國國內的經濟政策,例如對我國自主創新、政府采購、進口替代等政策進行幹涉,這些都已經發生。

  或帶動日歐跟進 提前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此次表態,盡管不夠明晰,但仍是積極信號,意味著可能在2016年到來前,提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僅如此,還將帶動眾多其它成員國,也提前承認。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告訴南都記者,美國之所以遲遲不肯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除了貿易保護需要外,主要是意識形態問題。不難發現,美國跟日本、歐洲各國之間也有貿易摩擦,也有貿易保護,但並未以是否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作為壓製手段。

  “如今,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陣營的大佬都要承認了,陣營的其它成員預計也會跟上。”黃少明詼諧地說。他回顧,1972年,尼克鬆訪華,便帶動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麵。盡管由於台灣問題中美直到1979年才建交,但1972、1973短短兩年間,日本、英國等數十個國家紛紛改變態度,跟中國建交。我國入世時,也是美國同意後,其它國家才首肯。

  因此,黃少明認為,美國承諾“迅速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會帶動其它國家。以歐盟為例,盡管歐盟獨立立場日益明顯,但在對華貿易上,歐盟跟美國存在競爭,為了促進中歐貿易,在美國將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歐盟沒有理由落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