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中國,還不是一個超級大國(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mil/2009-12/21/xinsrc_38212062109514213836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美國《商業周刊》 刊發題為《中國:還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文章,作者為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總裁肖恩賴因。文章內容摘要如下:

“中國脆弱”的說法愚蠢

多少年後,當曆史學家回顧2010年四五月間發生的事件時,哪些事件才是具有最強的長期影響力的新聞呢?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高盛公司發難嗎?是冰島火山灰導致全球航空公司停運嗎?抑或是相當於特拉華州麵積的泄油區域正在向墨西哥灣沿岸擴散嗎?曆史學家很可能會掠過這些引人注目的新聞,而將目光集中在這些新聞上:中國向委內瑞拉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確認了與美國的盟國哥倫比亞第二大貿易夥伴的地位,獲得了世界銀行4.42%的投票權,一躍成為世界銀行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美國和日本在世界銀行中的股份分別為15.85%和 6.84%。

不管你生活在世界哪個地方,不管涉及哪個行業,你都必須考慮到中國的崛起。中國繼續在海外投資和采購,以獲得阿富汗、澳大利亞等國的自然資源並施加影響力。誠然,中國仍有許多窮人,其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係仍然落後於其他不少國家。許多分析人士基於中國的貧窮和缺少在不同區域可隨時實施打擊的軍事力量而愚蠢地指出,中國其實是一個脆弱國家,其政治和經濟體係存在崩潰的可能性。

這些分析人士忽略了重要一點。當去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本和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當時它已經是非洲和中東的最大貿易夥伴)時,其幫助其他國家擺脫金融危機的能力使得它具有比受經濟困擾的美國更大的影響力,盡管是一種不同的形式。

中國不應僅關注經濟

中國的崛起使得界定超級大國的定義變得十分必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已經不再是關乎是否有能力投擲足以毀滅整個地球的原子彈了,經濟實力以及通過網絡和金融戰引發動蕩的能力應該是界定一個超級大國的新定義。

重要的是中國將演變成一個什麽樣的超級大國。人們從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出,86%的中國人支持政府。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在某些方麵的表現尚不如其他國家好。最近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和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等人在貨幣政策問題上對中國的無端攻擊,以及人們對中國逮捕力拓前駐華高管胡士泰一事的批評表明,中國亟須提高自己的軟實力。盡管創立孔子學院和令人眼花繚亂的中國雜技表演給人以希望,但中國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推動自己的國際品牌。

中國不能為加強自身的長期實力而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獲得大宗商品上。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永久性的超級大國,而不是一個因為沒有陷入給其他重要經濟體造成重創的金融危機而變得強大的超級大國,中國還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創建品牌,還需要克服教育體係中的一些缺陷。

盡管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一直在培養一流工程師,但事實是,中國的教育製度仍不足以培養可為全球企業效勞的學子。中國大多數尖子生前往美國,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院校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因為他們很難在國內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培訓。

可證明中國教育製度落後的一個證據是,盡管大學畢業生已經從10年前每年100萬人增加到了現在的600萬人,但外國在華企業的最大擔憂之一是招聘不到可勝任工作的、具有才智和技能的中國員工。這是我的公司每年對數百家在華跨國公司調查得出的結果。這一擔憂已經超過了在華跨國公司對腐敗和日益加劇的保護主義的擔憂。在一個擁有13億人的國家,物色有才華的人不應該如此之難。

中國應該具創新精神

中國教育體係的太多方麵是建立在死記硬背、大班教學和過早分班的基礎之上的。例如,學生填報大學誌願時就確立了自己的專業,如學會計等,而且往往不能再更改專業。有多少1 8歲的人能夠真正明白他們對哪些學科感興趣,在哪些方麵更擅長呢?在那個年齡段填報大學誌願時,我曾希望成為一個人類學家,希望去非洲與當地部落人生活幾年。

中國需要實行一種涉及更多學科的教育製度,允許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選擇自己的專業並嚐試不同的課程。大學應該與英特爾公司、蘋果公司這樣一些具有前衛思想的企業合作,以幫助編纂一些對學生今後求職有用的教學材料。

學生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在我們采訪的上海24歲至28歲的白領中有20%的人表示,他們願意將自己可支配收入的10%用於額外培訓。10%的人表示,他們願意將其五分之一的收入花在培訓上。

中國已經為建立自己全球大國的地位邁開大步,但要真正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並保持這種地位,中國需要在向外部世界展示自己形象方麵作出努力。或許更為重要的是,它需要改革自己的教育製度,以提高國內員工的能力,在中國從一個製造業基地向研發中心和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時,建立一支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勞動力隊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