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製定完成 涉7省130縣市(組圖)

來源: 悟也空 2010-05-11 01:34: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95 byte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246/230/517/336768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淮安南北分界標誌:南麵用紅色象征南方亞熱帶氣候特征。圖片來源:中新網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242/230/517/3367681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北麵用藍色象征北方溫暖帶氣候特征。圖片來源:中新網

  淮安南北分界線標誌園獲國家測繪局批準

  蘭大完成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

  首次給出定量、定位結果:涉及7省130個縣市,總麵積14萬餘平方公裏

  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早在1908年就提出了中國南北分界(即秦嶺—淮河)的觀點,但在實際中卻很難實現。當代學者在豐富張相文的觀點後雖然提出了 “‘淮河—秦嶺’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但對於“南北分界”究竟是“一條帶”還是“一條線”等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沒有明確的表述。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等人基於GIS(地理信息係統)的數字評估完成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首次為中國南北分界給出了定量、定位結果:中國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綜合屬性,呈現帶狀,涉及7個省的130個縣(市),總麵積約145500.74平方公裏。

  “南北分界”

  獲中國百年最有價值地學發現之首

  據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陳全功教授介紹,2009年,為紀念中國地理學會(曾稱為中國地學會)成立100周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協同中國地理學會發動全國地學工作者,評選中國境內100年來最有價值的地學大發現。經過嚴格篩選,最終精選出30項“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 “1908年,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嶺—淮河線”,這一觀點的提出首次正確界定了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對於認識我國自然地理規律和指導農業生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中國南北分界的標誌近年來已成為某些地方熱門的建設項目。近年來,在“秦嶺—淮河”一線,至少已建成三個與“中國南北分界”有關的標誌,這些標誌很快就成為“宣傳熱點和旅遊熱點”。其中,淮安市市內一座橋上建設的“中國南北分界標誌”引起了很大爭議,但迄今為止讚同者和反對者多集中在“標誌”的建設程序是否“合法”,很少有人顧及“標誌”的建設是否“科學”。不過,無休止的爭議也讓“中國南北分界”這一地學難題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

  “正是基於對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應用,對中國南北分界這個涉及中國文化與環境變化的曆史和現實問題,蘭州大學地學工作者應當有所作為。”陳全功如是說。

  “北方”與“南方”

  中國南北分界研究由來已久

  在中國曆史的發展進程中,“北方”與“南方”這種有特指意義的稱謂來源久矣。在一般中國人的心目中,“南方”與“北方”的分界似乎應當是在江(長江)淮(淮河)之間。

  1908年,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現在的秦嶺。但張相文以“秦嶺—淮河”劃線分南北的想法,在實際中卻很難實現。因為秦嶺不隻是東——西向一字排列的眾多山頭,而是南北縱橫數十、數百公裏的龐大山係;淮河,尤其是淮河下遊,已難尋滔滔主流,所見的隻是南北數十公裏的水網。於是,就有人指出,以“秦嶺—淮河”分南北有兩大迷霧:一是“秦嶺不知分南北”;二是“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而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此帶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直到陝西的安康,長約上千公裏,寬約數十公裏;同時,此帶的南北,自然條件、地理風貌等都有著明顯的不同。陳全功教授表示,這隻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南北分界”的劃分標準是什麽,有怎樣的屬性?是指具有自然屬性呢?抑或是自然和人文屬性的綜合?“南北分界”究竟指的是“一條帶”還是“一條線”?是“帶”,那麽“帶”有多大的麵積?是“線”,這條“線”呈什麽樣的走向?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表述。

  由“帶”延伸到“線”

  中國南北分界首次定量定位

  在陳全功教授的指導下,碩士研究生譚忠厚依據《中國生態建設與草業開發專家係統》和《地球科學數據共享網》提供的氣候、地理、人文等方麵的數據,逐點計算適宜度,製成了《基於GIS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將中國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基於GIS(地理信息係統)的分布圖表明,中國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氣候、地理)和人文的綜合屬性,大致沿張相文和當代學者指出的走向與區域分布,南北分界帶涉及四川、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7個省的130個縣(市),最窄處約26.42公裏,最寬處約195.41公裏,總麵積約 145500.74平方公裏。

  事實上,陳全功教授師徒在中國南北分界研究方麵並沒有局限於“帶”,而是將“帶”細化延伸到了“線”。具體做法是,將中國南北分界帶順經度各中點連線,即成為一條南北分界線。此線的走向是西起四川省的平武縣境內(E104°15′,N32°18′),經甘肅省的文縣、康縣,陝西省的略陽縣、洋縣、旬陽縣,湖北省的鄖西縣,河南省的西峽縣、新野縣、汝南縣,安徽省的阜陽市、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區約4.67公裏),江蘇省的泗洪縣、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區約5.68公裏),東至射陽縣的海濱(E120°21′,N34°05′),總長度約1666.28公裏。陳全功教授表示,基於GIS(地理信息係統)的數字評估完成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不僅首次為中國南北分界給出了定量、定位結果,同時還將為中國南北分界這個地學難題的進一步深入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