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駐京辦”上午掛牌
台灣首個“駐京辦”上午掛牌
60年來兩岸首設“具有官方性質”辦事處有破冰意義
“曆史性的工作”、“責任重大”、“有壓力”,台灣首位“駐京辦”主任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
今天上午,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台旅會)北京辦事處正式掛牌。3天之後,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也將正式掛牌。
長安街上LG雙子座大廈西塔29層是台旅會北京辦事處的所在地。辦事處外麵專門開辟出一塊區域,24小時開放。
辦事處的隆重色彩被媒體定義在它的政治意義。
雖然海旅會和台旅會屬於兩岸民間機構,但派駐人員卻具“公務人員身份”,被一些媒體認為是60年來兩岸首次互設“具有官方性質”的辦事處,具有破冰意義。
掛牌儀式上,有一些微妙的細節多少體現了這種曆史意義:在台旅會準備的新聞稿上,時間標注為“99年5月4日”;在台旅會主任辦公室牆上掛著台灣“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的題字。
“曆史性的工作”、“責任重大”、“有壓力”、“但是也感到非常榮耀,我要把事情做好,我很有信心。”台灣首位“駐京辦”主任楊瑞宗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
楊宗瑞說,“以旅遊產業來說,從長遠來講,即使在某些地方會遇到阻礙或者轉彎,但是趨勢不會改變,江水一定會向東流的。”
在掛牌儀式的現場“TOUCH YOUR HEART”(心心相依)隨處可見,這是台旅會推出台灣旅遊業的溫馨口號。事實上這不僅僅是旅遊一個行業,也不是台灣對大陸單方麵的“親近”,兩岸關係勢必會“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據介紹,台旅會北京辦事處編製為10人,目前已有5人到崗。
花絮
記者抽簽決定誰進現場
台旅會掛牌儀式10點開始,大陸、台灣、港澳媒體早早就來到現場。但絕大多數被告知不能到現場拍攝。
“不是不請大家去,主要是地方太小了,機器擺不開。”台旅會辦事處副組長任台平介紹,“儀式一結束,我們就全部開放。”
為了表示誠意,他邀請澳亞衛視記者去看現場。在場媒體也不急躁,顯然對這種情況已經能坦然接受了。
媒體有媒體的解決方式,台灣一位電視台的記者撕了一張紙,寫下了“中”字開始抽簽,抽中的人代表大家進去拍攝。
之後,開始抽文字記者的簽。來自香港商業電台的記者拿了一疊台灣明信片出來,抽中“台北”字樣的記者做文字代表進去。
當然,這位幸運的文字記者很辛苦,她要負責舉著寫有各家電視台LOGO的話筒錄音。
媒體記者的包就是“萬寶箱”,有人貢獻了膠帶,幫助這位記者把十多家帶有LOGO的話筒捆在一起。看著舉著一把話筒的女記者,才明白這幸運著實不易。
人物簡介
台灣首位“駐京辦”主任曾十次到訪大陸
2010年1月1日,台灣首位“駐京辦”主任楊瑞宗正式上任,1月27日抵京後他一直為台旅會北京辦事處的事情忙碌著。楊瑞宗與大陸的淵源頗深,他曾十次到訪大陸,從事了20年與觀光有關的工作。
據介紹,楊瑞宗為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的就是與大陸有關的內容,對兩岸問題有著頗深的見解。湊巧的是他與海旅會台北辦事處的首任主任範貴山是好朋友。
按照慣例,楊瑞宗的“駐京辦主任”三年為一任期;在他看來,能否勝任這一工作,關鍵取決於自己的工作業績,“不僅是長官對我的評價,也包括台灣民眾和大陸遊客對我的評價。”
背景鏈接
根據兩岸2008年6月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雙方同意互設旅遊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旅遊相關事宜,為旅遊者提供快捷、便利、有效的服務。經雙方評估,兩岸辦事處分別為“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和“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規模各為10人。
海旅會台北辦事處成立揭牌儀式將於5月7日晚舉行,設在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76號潤泰大廈13樓。樓道裏懸掛著九寨溝、張家界等大陸風光照片。
海旅會台北辦事處的首任主任是前國家旅遊局官員範貴山。
範貴山說,辦事處的架構包括:綜合協調組、市場推廣組、信息谘詢組。目前,辦事處共有3名工作人員。預計年底前還將來2到3位同事。範貴山說,將根據工作開展情況逐漸配齊人員。 文/記者郭媛丹
今天上午掛牌儀式後,工作人員合影留念